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内容摘要:

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第 2 页 共 9 页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图一 朱兰螺旋曲线 图二 质量循环图 图三 质量环 质量管理地主要内容是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 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即是企业全体职工必须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三、 质量管理的发展 第一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 (十九世纪末) 第二阶段:工长质量管理 (二十世纪初) 供应单 位 用 户 企业内 部 销售 检验 生产 服务 采购 市场研究 工艺准备 产品研制 产品 一般的寿命周期阶段 产品策划和开发 过程策划和开发 采购 生产或 服务提供 验证 包装和储存 销售和分发 安装和投入运行 技术支持 和服务 售后 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或再生利用 营销和市场调研 保养使用 零售批发 市场研究 服务 销售 检验 测试 市场研究 工序控制 生产 仪器仪表及设备装置 供应商 采购 制定工艺 制定产品规格 设计 开发、研究 第 3 页 共 9 页 第三阶段:检验员质量管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四阶段:统计质量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五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TQM (二次世界大战后) 产品质量形成于全过程,因此与全体人员有关,全员必须都承担相应的质量职责。 只有每个成员都进行高质量的工作,才有高质量的过程和全过程,最终才有高质量的产品。 人是决定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应当也必须是全员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 对已产生的不合格产品进行返工、调整等不是实质上 的改进,因为它连防止或减少以后不合格产品的出现的作用均没有。 产品质量形成于产品形成的过程;只有改进过程,才能最终实现产品质量或提高产品质量。 在不同阶段着眼、着力,相应的质量改进效果也明显不同;越在上游段加力,质量改进的效果就越大,其机理就如图四的“杠杆模型“表示。 167。 全面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 TQEMS)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源于美国费根堡姆博士于 1961 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最早提出。 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 全面质量管 理是一门新学科。 质量问 题 使 用 统计工具、方 法 设计 高 质量、低成本产品 使 用统计工具设计工艺参数 遵循质 量控制程序,使用统 计过程控 制方法监 控生产过程 交付 使用统计方法纠正事后质量问题费用很高 图四 质量改进“杠杆” 第 4 页 共 9 页 二、 定义和特点 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全体员工和有关部门参加,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和管理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建立和运用质量体系以经济的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管理活动。 特点: ① 全员的质量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a、 质量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b、 明确职责权限 c、 开展多种质量管理活动 d、 奖惩分明 ②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a、 编制程序文件 b、 有效执行文件 c、 质量策划 d、 注意过程的接口和控制 ③ 全范围质量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a、 确定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 b、 建 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c、 配备必要的资源 d、 领导的重视 ④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a、 尊重客观事实和数据 b、 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新成果 c、 注重实效,灵活运用 167。 现场全面质量管理 一、 概念 在产品质量实现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全面质量活动。 包括:生产准备→产品加工→质量检验→现场环境→成果考评→质量信息管理 二、 现场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第 5 页 共 9 页 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具体部门、专业和活动的管理 过程控制文件化 作业环境要求保证质量 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 强调运用统计技术和工具 三、 现场全面质量管理要素控制 为保证产品制造质量,应强调以下几 点的质量控制:物料控制;设备控制;特殊工序控制;现场操作文件的控制;工艺更改控制;验证状态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现场环境控制。 比较难控制的几个因素:人的因素控制、设备质量控制、环境质量控制、物料质量控制。 167。 质量管理小组 一、 质量管理小组概述 概念: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叫质量管理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自主性、科学性和目的性 特点:广 泛的群众性;组织的灵活的性;明显的自主性;高度的民主性;明确的目的性 质量管理小组的任务和作用 任务:不断加强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作用:有利于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素质;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增强创造性; 有利于改变旧的管理习惯,推广科协新方法; 有利于改进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二、 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 第 6 页 共 9 页 QC 小组的组建原则:自愿参加、自由组合;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自上而下、上下结合。 QC 小组的分类:管理型;现场型;攻关型;服务型。 QC 小组的组建程序: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 QC 小组的注册和登记:注册和登记是组建 QC 小组的必要程序。 QC 小组的很远构成和要求: 组长:职责和任务 :组织领导;指导推进;联络协调;日常管理。 组员:任务 :定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任务;支持组长工作;配合其它组员工作。 三、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步骤: 选择课题→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值→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 5W1H)→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巩固效果→下步计划 why 目的 where 地点 when 时间 who 由谁来做 what 做什么 how 结果怎样 167。 PDCA 循环 一、 PDCA 循环的概念 “计划( plan) —— 执行( do) —— 检查( check) —— 总结( action )”工作循环,简称 PDCA 循环。 二、 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P 阶段:以提高质量质量,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分析诊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的方法,这是计划阶段。 D 阶段:对照已制定的计划内容,克服各种阻力,扎扎实实的去做,以实现目标,这是执行阶段。 C 阶段: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这是检查阶段。 A 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定成标准、规程、制度、巩固成绩,把遗留问题作为改造的目标,这是总结阶段。 三、 PDCA 循环的 4 个阶段或 8 个步骤的特点: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 第 7 页 共 9 页 不断循环上升,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 总结经验,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 推动 PDCA 循环,关键在于总结阶段。 167。 5S 活动 一、 5S 活动的概念 整理 —— 经常对工作现场物品进行识别,对任何物品进行有必要和无必要的区分,不断的把不必要的物品清除。 整顿 —— 经常对游泳物品进行定位管理,并保持摆放整齐,有可识 别标识。 清扫 —— 经常把工作场所不必要的杂物清扫干净。 清洁 —— 把整理、整顿和清扫的效果警察官保持在最佳状态。 素养 —— 每位成员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并能自觉按 5S 活动要求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 二、 5S 活动的作用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安全,不易发生事故 减少浪费,增加效益 为企业塑造一个非常适宜的质量文化氛围 三、 5S 活动的实施 为什么要搞 5S。 —— 消除意识障碍 图五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 A P C D P C D A P C D 图六 不断循环,不断提高 新的水平 原有水平 A P C D A P C D 第 8 页 共 9 页 如何组织 5S 活动。 —— ①成立推动 5S 活动委员会;②培训教育;③展开一些宣传活动;④实施;⑤检查;⑥激励。 四、 5S 活动的具体内容(即实施要诀) : 整理 —— 如何区分有用和无用的物品 ? 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