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串讲笔记内容摘要:

题提问】  解:用A表示某人寿命为70岁,B表示某人寿命为80岁。 已知P(A)=,P(B)=  由于  因为  所以,  乘法公式可以推广为:    例6,袋中有三件正品,二件次品(√√√)从中每次取出1件(不放回)共取3次,求第3次才取到次品的事件B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411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A1表示第一次取到正品  A2表示第二次取到正品  A3表示第三次取到正品  则    用古典概型计算P(A1),这时n1=5,r1=3    再用古典概型计算,这时n2=4,r2=2    再用古典概型计算,这时n3=3,r3=2      (二)全概公式 定义:若事件组满足条件(1)互不相容(2)在一次试验中,事件组中至少发生一个,即 就说事件组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划分。 例如事件组A与有所以事件组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 例如某产品由甲、乙、丙三厂分别生产,A1表示该产品由甲厂生产,A2表示该产品由乙厂生产,A3表示该产品由丙厂生产,则事件组A1,A2,A3满足:  (1)  (2)  所以事件组A1,A2,A3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 下面介绍全概公式 设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划分,B是一个事件,则有:  【答疑编号:10010412针对该题提问】  证:∵   又∵ΩB=B    ∵互不相容  ∴也互不相容  ∴  用乘法公式上式可改写为    特别地(1)若是Ω的一个划分,则有    (2)∵是Ω的一个划分,所以    全概公式的优点是当P(B)不易求而且条件概率容易计算时,可用全概公式求P(B)  例1,袋中有5个球,其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从中每次取出一个球(不放回)用A表示第一次取到红球,B表示第二次取到红球,求  (1)P(A);  【答疑编号:10010413针对该题提问】  (2)P(B)  【答疑编号:10010414针对该题提问】  解:(1)用古典概型n=5,r=3    (2)直接求P(B)很困难,因为B发生的概率与事件A发生与之有关,用古典概型容易求得:    所以可用全概公式计算    可见第一次,第二次取到红球的概率相同。 例2,已知男人中有5%是色盲,女人中有1%是色盲,若人群中男女各半。 当在人群中任取一人,问该人是色盲的概率是多少。 【答疑编号:10010415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该人是色盲者,(B)比较困难,原因在于该人是色盲的概率与该人的性别有关,但已知    例3,甲乙两台车床加工同一产品,,又知甲车床的产量是乙车床产量的两倍,现将两台车床的产品放在一起,从中任取一件,求该产品是次品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416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该产品是次品,A表示该产品由甲车床生产  已知       例4,二门导弹射击敌机,,,敌机中二弹时。 求敌机被击落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417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AK表示敌机的被击中K弹,K=0,1,2;B表示敌机被击落  已知    显然有  其中A0,A1,A2是Ω的一个划分    (三)逆概公式(贝叶斯公式)  由 可得 公式叫逆概公式(贝叶斯公式)  当P(A),P(B),已知时,可反过来求。 例5,当下暴雨时,;当不下暴雨时,求:  (1)该地七月份有水灾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501针对该题提问】  (2)当该地七月份已发生水灾时,下暴雨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502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该地七月有水灾;  A表示该地七月下暴雨  已知    (1)  (2)  例6,某种产品分别由甲、乙、丙三厂生产,甲厂产量占50%,乙厂产量占30%,丙厂产量占20%,求:  (1)该产品的次品率  【答疑编号:10010503针对该题提问】    (2)若任取一件,该件是次品,求这件次品分别是甲厂、乙厂、丙厂的产品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504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产品是次品,A1表示甲厂的产品,A2表示乙厂的产品,A3表示丙厂的产品。 所以表示已知产品甲厂产品时,该产品是次品  表示已知产品是乙厂产品时,该产品是次品。 表示已知该产品是丙厂产品时,该产品是次品。 则表示已知产品是次品时,它是甲厂产品;  则表示已知产品是次品时,它是乙厂产品;  则表示已知产品是次品时,它是丙厂产品;  ∴(1)    (2)        可见,若该产品是次品,则此次品是丙厂产品的可能性最大。 例7,甲袋中有3个白球,2个红球,乙袋中有2个白球,3个红球,先从甲袋中取一个球放入乙袋,再从乙袋中取一个球,求:  (1)从乙袋中取出的球是白球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505针对该题提问】    (2)如果从乙袋中取出的球是白球,则这时从甲袋中取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从甲袋中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答疑编号:10010506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从乙袋中取出白球;A表示从甲袋中取出白球,所以表示从甲袋中取出红球。 已知   (1)    (2)         可见从甲袋中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例8,已知,  求(1)P(AB);  【答疑编号:10010507针对该题提问】  (2)  【答疑编号:10010508针对该题提问】  解:(1)    (2)  例9,若;  求(1)P(B);  【答疑编号:10010509针对该题提问】    (2)P(A+B)  【答疑编号:10010510针对该题提问】    解:(1)    (2)  (3)     例10,已知;求  【答疑编号:10010511针对该题提问】    解:(1)  (2)    (3)       167。 事件的独立性  (一)事件的独立性 (1)定义:若P(AB)=P(A)P(B),就说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2)A与B独立的性质  性质一,若A与B独立,则   而若A与B独立,则  证:∵A与B独立,∴P(AB)=P(A)P(B)  (1)当P(A)0时,  (2)当P(B)0时,  性质一说明A与B相互独立时,A发生与否,对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而且,B发生与否也对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性质二,若A与B独立,则有 (1)与独立(2)与B独立(3)A与独立   证:用独立性定义:  (1)∵A与B独立,∴P(AB)=P(A)P(B)  由对偶公式    ∴与独立  (2)       ∴与B相互独立  (3)    ∴A与相互独立  由A与B独立这一定义可推广有下列结果: 若A,B,C相互独立,则有P(ABC)=P(A)P(B)P(C)  若相互独立,则有   ,求三粒种子中至少有一粒发芽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601针对该题提问】  (解一)用B表示三粒种子中至少有一粒发芽  A1表示第一粒种子发芽  A2表示第二粒种子发芽  A3表示第三粒种子发芽      很明显,A1,A2,A3相互独立    (解二)用对偶公式    、乙、丙三人独立破译敌码。 甲能破译的概率为。 乙能破译的概率为。 丙能破译的概率为 .求密码被破译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602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敌码被破译  ∴B=甲+乙+丙。 ;;。 求该种产品的正品率和次品率。 【答疑编号:10010603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产品是正品  A1表示第一工序是正品  A2表示第二工序是正品  A3表示第三工序是正品  ∴B=A1A2A3  (1)  (2)  (二)重复独立试验概型  先请看引例:某人射击目标的命中率为P,他向目标射击三枪,求这三枪中恰中二枪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604针对该题提问】  解:用B表示射击三枪,恰中二枪的事件  A1表示第一枪击中目标  A2表示第二枪击中目标  A3表示第三枪击中目标    其中A1,A2,A3独立      由本例可见与,大小相同都是P2(1P),总共有三类,相当于从1,2,3这三个数中,任取二个的方法数   由本例可以推广为:  某人射击目标的命中率为P(即每次命中率都是P),他向目标射击n枪,则这n枪中恰中k枪的概率为:  P(射击n枪,恰中k枪)=  一般地,有下面普遍结果:  如果在每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不变都是P(A)=p,则在这样的n次重复相同的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在n次重复试验中,A发生k次)=   其中P表示在每一次试验时,A的概率,记为p=P(A),习惯用符号Pn(k)表示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 ,每次射击的命中率P=,求  (1)恰好命中两次的概率;  (2)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605针对该题提问】  解:(1)  (2)用B表示至少命中1次的事件  则表示最多命中0次的事件,故 表示恰好命中0次的事件    ,每台车床在一天内出现故障的概率P=,求在一天内:  (1)没有机床出现故障的概率;  (2)最多有一台机床出现故障的概率。 【答疑编号:10010606针对该题提问】  解:(1)所求概率为:    (2)所求概率为:    ,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问至少做多少次试验。 【答疑编号:10010607针对该题提问】  解:设所需试验次数为n,它的对立事件为Pn(0)    答:试验次数至少4次  例4,某射手射击目标4次,且知道至少击中一次的概率为,求该射手射击1次的命中率P。 【答疑编号:10010608针对该题提问】  解:P(至少射中1次)=1P(射中0次)    本章考核内容小结  (一)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概念,会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    计算简单的古典概型的概率  (二)知道事件的四种关系  (1)包含:表示事件A发生则事件B必发生  (2)相等:  (3)互斥:与B互斥  (4)对立:A与B对立AB=Φ,且A+B=Ω  (三)知道事件的四种运算  (1)事件的和(并)A+B表示A与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性质:(1)若,则A+B=A(2)且   (2)事件积(交)AB表示A与B都发生  性质:(1)若,则AB=B∴ΩB=B且  (2)  (3)事件的差:AB表示A发生且B不发生  ∴,且AB=AAB  (4)表示A不发生  性质    (四)运算关系的规律  (1)A+B=B+A,AB=BA叫交换律  (2)(A+B)+C=A+(B+C)叫结合律  (AB)C=A(BC)  (3)A(B+C)=AB+AC叫分配律  (A+B)(A+C)=A+BC  (4)叫对偶律  (五)掌握概率的计算公式  (1)P(A+B)=P(A)+P(B)P(AB)  特别情形①A与B互斥时:P(A+B)=P(A)+P(B)  ②A与B独立时:P(A+B)=P(A)+P(B)P(A)P(B)  ③  推广P(A+B+C)=P(A)+P(B)+P(C)P(AB)P(AC)P(BC)+P(ABC)  (2)  推广:    当事件独立时,  P(AB)=P(A)P(B)  P(ABC)=P(A)P(B)P(C)  P(ABCD)=P(A)P(B)P(C)P(D)  性质若A与B独立与B,A与,与均独立  (六)熟记全概率公式的条件和结论  若A1,A2,A3是Ω的划分,则有    简单情形    熟记贝叶斯公式  若已知,则    (七)熟记贝努利重复试验概型的计算公式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变量分布  167。 离散型随机变量  (一)随机变量  引例一:掷骰子。 可能结果为Ω={1,2,3,4,5,6}.  我们可以引入变量X,使X=1,表示点数为1;x=2表示点数为2;…,X=6,表示点数为6。 引例二,掷硬币,可能结果为Ω={正,反}.  我们可以引入变量X,使X=0,表示正面,X=1表示反面。 引例三,在灯泡使用寿命的试验中,我们引入变量X,使aXb,表示灯泡使用寿命在a(小时)与b(小时)之间。 例如,1000≤X≤2000 表示灯泡寿命在1000小时与2000小时之间。 0X4000表示灯泡寿命在4000小时以内的事件。 定义1:若变量X取某些值表示随机事件。 就说变量X是随机变量。 习惯用英文大写字母X,Y,Z表示随机变量。 例如,引例一、二、三中的X都是随机变量。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  定义2 若随机变量X只取有限多个值或可列的无限多个(分散的)值,就说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例如,本节中的引例一、引例二的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定义3 若随机变量X可能取值为且有(k=1,2,…,n,…)或有     其中,第一行表示X的取值,第二行表示X取相应值的概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