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项目管理在汽车部件开发中的运用分析内容摘要:

团队合作的今天,团队对一个项目来说,越来越重要,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也取决于开发团队的好坏。 一个好的团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一个独立、权威、产品技术精通的项目组长、稳定的资源提供和快捷的信息交流,最重要的还有领导支持。 这样才能消除产品项目开发过程中 “各 自为阵 ”的弊病。 多品种少批量产品开发的项目,以 “标准化 ”为导向 当前车型的更替越来越快,能像 “老三样 ”那样经久不衰的车型,似乎越来越少,同样的市场,变化多端的车型促使零部件厂商不断地进行零部件的研发,所以零部件的 “标准化 ”也迫在眉睫。 这种标准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零部件的通用化:建立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让不同的产品可以借用同一个零部件,不同的车型借用相同的产品,零部件的通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模具开发费用,而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2)测试手段的通用化:体现在系列 产品可以采用相同的测试手段,不同的仅仅是匹配工装的改变,这样使得测试变得简单、轻松,检测费用就变得相对低廉。 (3)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同一系列产品采用相同工艺,人为地将不同的 “小批量 ”集聚成为 “大批量 ”,最大程度地节省工艺过程浪费,另外,还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装 /夹具的通用性。 提高零部件的标准化,用以达到 “通用 ”的目的,这样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开发方式。 这就需要在项目管理的前期,与主机厂或者顾客保持前期最紧密的联系,否则等车型确定以后就为时已晚了。 具备主动开发意识,前期参与 目前国内大 多数企业的零部件开发属被动式开发,车型确定后,主机厂提供零部件项目管理在汽车部件开发中的运用分析 第 8 页 资料,由零部件供应商依图纸 /实物进行产品开发,这样新产品的开发就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主动开发的意识。 主动开发就要与主机厂 /顾客在项目确定前期参与进来同步开发,从概念设计开始,将主机厂产品尽量地引入零部件标准化的方向,这就是主动参与的目的。 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任何项目,只要前期参与得越多,项目的受益就越深。 对整个零部件组来说,越早参与车型的开发那就越利于零部件的开发。 而对于项目来说,越早参与进来,就越有利于各个环节的沟通。 思路决定出路。 主动开发,行动上体现在走出去,学习他人之长,带进来新技术、新思路服务自己项目。 在技术上体现在敢立潮头,在对整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使零部件的开发具有前瞻性。 有效运用前期策划工具,避免事后更改 ; 新产品,不怕改进,最怕频繁改动,这种改动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为我所用 ”,比如 FMEA,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积众人智慧于一体,为最大程度减少各种改动提供了保障。 再比如设计评审,这就犹如制作一扇质量门,把失误拒于质量门外。 再如 QFD 等。 工艺与技术结合,同步开发 工艺与产 品本来是不可分隔的整体,而在某些时候工艺比产品开发本身更为重要。 有了好的产品,必须要有与之相符的生产工艺。 现在有些企业将工艺与产品开发分离开来管理,工作细化当然好,但若脱节则会严重影响产品开发。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的同步工程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汽车部件的市场的发展环境 宏观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近 30 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以年均%的高速增长,即便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的情况下, 20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00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9. 0%,对世 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 20%。 初步核算显示,2020 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0. 6%,二季度增长 10. 1%,三季度增长9. 0%,四季度增长 6. 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34000 亿元,增长 5. 5%;第二产业增加值 146183 亿元,增长 9. 3%;第三产业增加值 120487 亿元,增长 9. 5%,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 由于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价格涨幅较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将显著低于 2020 年, 2020 年和 2020 年城镇居民 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增长 %和 %,项目管理在汽车部件开发中的运用分析 第 9 页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将分别增长 %和 %左右。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改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 2020 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需求减弱、进口品价格涨幅高于出口品价格涨幅,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进口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外贸顺差开始有所回落。 预计 2020 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 %和 %左右 的水平,全年外贸顺差将略低于上年,达到 2570 亿美元左右; 2020 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 %和 %左右的水平,全年外贸顺差将进一步下降到 2510 亿美元左右。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仍然保持良好的态势,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速度在 2020 年和 2020 两年中虽有所放缓,但仍在合理的区间之内。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经济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演化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审时度势,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争在深化改 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环境 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 2020 年 3 月,政府正式推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汽车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期为 2020- 2020 年。 微观环境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据统计,在全国 5000 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有 1200 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且其中大多是世界 500 强企业。 中国 开始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随着整车企业竞争压力的加剧,竞争的压力也随着传递到零部件企业,要想治理好零部件行业的散、乱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使零部件企业降低成本、做大规模则必须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 所以未来将是汽车零部件行业将是在宏项目管理在汽车部件开发中的运用分析 第 10 页 观政策引导下,实行同行业联合重组或者不同行业之间进行并购,尽可能地实现市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从而达到作大规模、与外资企业抗衡的目的 (图 是国内汽车厂的规模化生产线 )。 图 规模化生产线 在零部件细分行业中, 发动机、底盘、轮胎、汽车电子等行业都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 从对零部件产品的投资方向来看,投资的资金总体流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类零部件系统化产品上:一是发动机类零部件。 以发动机总成、活塞及活塞环销类、散热器类企业为主导,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总成及电喷系统类产品。 二是底盘类零部件。 以变速箱及齿轮、制动系统类和减振器类企业为主,其中底盘总成的资金流向相对较高。 三是橡胶、轮胎和塑料等非金属件及铸锻件类零部件。 四是车身内饰件类零部件。 其中,空调装置及暖风机类、座椅及调角器类企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高。 五是汽车电器类 零部件。 产业布局方面,目前我国零部件工业在地域分布上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湖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五大板块,截至到 2020 年底我国共有 614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基本上集中在这几个地区,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浙江省共有 1279家零部件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 %;企业数量前六位省市分别是浙江、江苏、山东、湖北、上海和广东,这六个地区企业数量共占全国企业数量的 %。 虽然我国零部件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全球市场看,我国零部件行业散乱,产业集中度不高,绝大多数的小规模 企业既没有充足的运作资金,也缺乏研发能力,根本无法研制出先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些诸如低效率的结构性等问题不但妨碍了中国的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整车制造行业产生了相当的牵制。 项目管理在汽车部件开发中的运用分析 第 11 页 总体来说,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然是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例如减振器、动力转向、安全气囊、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产品的生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甚至有一些是属于起步阶段。 我 国 汽车零部件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我国汽车部件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 业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的格局,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形成了为国内整车厂配套的完整体系。 “十一五 ”期间是继整车高速发展后零部件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整车产量的上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断增长的中国零部件海外市场等因素都给我国零部件的发展带来机遇。 整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整车生产企业调整与零部件厂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降低采购价格的同时,也通过提高和深化国产化率,加大国内采购量等渠道降低其成本,给零部件厂扩大配套带来契机。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约有 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7580 家。 2020 年我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容,销量超过 1364 万辆,增幅达 %,首次销量冠全球。 2020 年,我国整车销售数量预计突破 1500 万辆的规模(最新数据尚未统计出来),零部件总产值将达到 万亿元以上。 我国汽车部件的发展潜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 2020 年 1~ 8 月 10761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值达到7500 多亿元,预计 2020 年零部件市场的规模增长会达到 20%以上,国内相关的 100 余家汽车零部件重点产业园区将同时受益。 而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撑,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四大趋向。 ( 1)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地纷纷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有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重视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一股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投入到汽车零部件制造的队伍中来。 许多省市建立了零部件产业园区,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的零部件制造商。 粗略统计,目前主要的零部件园区有 103 个,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生产的零部件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 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 从发展背景和规划看,大部分的零部件产业园区在建立之初就是依托整车建设发展的,以实现就近配套和集群优势。 园区内部的配套关系、资源互补已经初步体现。 例如辽项目管理在汽车部件开发中的运用分析 第 12 页 宁铁西产业园主要是大型的轮胎企业,而蚌埠则是以滤清器为龙头,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 虽然我国零部件产业园区内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有些园区却占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并表现出很强的集群优势。 ( 2)创新能力提升 近几年,国内有一批创新型零部件企业迅速崛起,深耕专业化 细分市场,通过持续创新,从而掌握了先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有 7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近百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提升,使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拥有新的市场位置。 发动机是汽车的 “心脏 ”,国内汽车厂商奇瑞、华晨、上汽在近两年相继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 作为专业的发动机生产厂商,广西玉柴更是拥有自主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产品的能力,占有在国内外市场参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 3)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目前国内大多零部件企业销售额较低,与销售额高达百亿 美元的跨国巨头相比,我国零部件企业规模明显偏小。 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较整车行业更加零散,有超过 5000家零部件生产商,自主零部件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据统计,国内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 50%,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 )的集中度。 尽管 2020 年零部件行业整体收入达到 8370 亿元,但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0%销售收入不足 1 亿元,行业中只有 43%的零部件企业拥有专利,不到 20%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汽车部件供应商的特 点 分析 国际汽车部件市场需求分析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的消费比率为 1: 2,即消费一辆汽车,将带来双倍于其销售额的市场需求,这些造成许多可以覆盖整个汽车服务需求的专业场所不断建设。 单一经营模式的传统汽配交易市场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多元化的新型汽配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