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卫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内容摘要:
组织机构。 有限的人力资源和时间都消耗在不能创造价值的沟通工作上,并且机构内部沟通的信息链长,导致信息化传递速度慢,无法即时传达和响应 领导的工作安排,如果不进行统一的管理,很明显会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效率,造成工作拖延。 随着环保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在各行业的普及,城市环卫工作的高效运行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以便于提升管理调度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是环卫部门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系统将根据环卫管理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建立一套数字化智能环卫管理系统,对环卫局归口管理的监测人员、保洁公司、环卫车辆(洒水车、垃圾车等)、公厕、果皮箱、垃圾桶、转运站进行统一的平台化管理和调度,以提高环卫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 10 系统研发、设计目标 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环卫部门现有的资源,增加对环卫作业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系统在研发和设计上将实现以下目标: 环卫基础数据建设 对数字化环卫系统所涉及的对象基本属性、行为、关联关系等基本数据进行统一数字字典建设。 1. 2. 2 环卫作业区域管理 管理员可以将对作业区域进行统一管理,指定具体人员 /公司负责区域,并可 4 / 38 及时查询各对象的任务区域和作业详细情况。 建立科学高效的作业考核体系 将现实传统的考核方法以信息化形式进行实现,提 高作业考核的即时性,减少人为的数据统计,从而有效提升作业考核的效率。 实时监控调度 通过考核人员和平台管理员的对讲通话,实现作业区域考核信息的及时上报,并调度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数据可视化 系统实现主要以 GIS 地图结合系统数据的直观展现模式,将各对象的地理信息位置结合系统算法标记在矢量地图上。 角色说明 系统管理员:设置系统基础信息,定义各个角色系统使用 11 权限,维护系统日常使用; 环卫局领导:可查看系统的任何信息; 信息维护员:维护系统基础信息; 保洁公司:可接收考 核结果通知及消息; 监测员:可录入监测对象的考核结果; 管理组织关系 5 / 38 词汇、定义、参考文献 本文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列表: 系统架构采用 Browser/Server模式,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 其中业务逻辑层又包含业务管理、用于处理与其它系统接口的 Http Service 服务组件; 系统采用 Windows2020 server/CentOs作服务器 OS , SQL Server2020/MYSQL 作为 DBMS。 采用JavaEE/Microsoft .Net 进行开发。 6 / 38 二 系统总体设计 描述 环卫局数字化环卫管理系统以处理环卫作业中的考核对象为主线,把考核目标分为不同的维度来实施,在每个实施过 12 程中又按作业对象来进行划分。 系统通过对作业任务的监控来达到对作业对象的跟踪和考核。 设计方针 本项目采用 MVC 模式进行开发和设计,我们采用各层分离的方式使层次之间达到低耦合,从而增加程序的灵活性,并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数据结构和服务采用模型驱动的方式进行开发。 系统设计说明 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7 / 38 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遵循着松耦合易扩展的原则,将每一个功能模块高度封装,模块与模块间完全通过接口实现信息传递。 模块通过接口构建起紧凑牢固的系统结构,而某一个功能模块影响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达到松耦合的目的。 通过现有模块接口可以轻松挂接新的功能模块,且可以达到“即插即用 ”的效果,即实现了系统的易扩展性。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逻辑业务通过调用基础数据来管理监控考核作业任务的执 13 行情况,外部系统通过系统服务接口来访问数 据。 系统功能严格按照用户的权限来实现功能。 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结构及硬件规划: 系统主要通过考核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实际考评,通过对讲设备将在指定时间内向平台报告考核区域 /点的考核情况。 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部署在环卫局的计算机中心机房,服务器与互联网 8 / 38 分离,采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 , 系统的访问采用严格的权限体系以保网络数据的安全。 软件层次结构 软件功能设计 系统管理 ( 1)用户管理 针对使用该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帐号基本信息 的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统计,明确用户使用范围。 ( 2)角色管理 角色是系统使用的权限集合,针对系统用户的特点,可分别赋予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得用户方便继承角色的所有权限。 ( 3)权限管理 9 / 38 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模块的权限信息,包括权限编码、相关 URL 、权限层次、权限类型等。 ( 4)数据字典 14 管理 对系统常用的数据进行定义,定义其含义,标准值,标准范围以及数据变量等基础信息。 ( 5)数据库管理 查看数据库的实时状态,包括数据库容量和数据数量,并可进行数据库的备份、还原等操作。 ( 6) 作业区域管理 根据职责的划分,将作业任务计划纳入系统的管理,方便查询浏览。 作业对象管理 (1) 监测人员 维护监测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增加 /删除监测人员和监测人员的基本信息维护,如姓名、性别、座机、手机号码等。 监测人员可通过系统对保洁公司的责任区进行及时的考核评分,考核评分细则及分值视具体规则而定。 同时,系统将对监测人员划分责任监测区域,系统会采用实时 GPS 定位和对讲机通讯的方式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时考勤监督。 ( 2)保洁公司 维护保洁公司的基本信息,包括增加 /删除保洁公司和保洁公 司的基本信息维护,如公司名称、简称、地址、联系电话、负责人等。 可实时查看各保洁公司的考核得分,并分等级予以不同的提示(如颜色红黄绿),可对保洁公司的历史得分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 保洁公司可随时查询统计自己的区域考核得分。 ( 3)环卫车辆 维护环卫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增加 /删除环卫车辆和环卫 15 车辆的基本信息维护,如车辆类型、车型、车牌号、驾驶员、租用公司等。 10 / 38 ( 4)果皮箱 维护果皮箱的基本信息,包括增加 /删除果皮箱和果皮箱的基本信息维护,如果皮箱编号、道路名称、管理单位(各环卫 分公司及各办事处)、管理人姓名、安装时间、种类(不锈钢式,环保式等)、安装状态(预安装,已安装),可提供模糊查询。 可在地图上定位果皮箱的位置,并提供果皮箱编号、种类、管理单位以及状态等基本信息展示。 可查询统计果皮箱的使用情况,并导出报表。 ( 5)垃圾桶 实现垃圾桶搜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垃圾桶编号、道路名称、管理单位(各环卫分公司及各办事处)、管理人姓名、安装时间、种类(地埋式垃圾桶,立式垃圾桶等)、安装状态(预安装,已安装)进行搜索,可提供模糊查询。 搜索结果除能在地图上显示以外,还能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垃圾桶的详细信息和统计数量。 实现垃圾桶地图定位功能:地图可根据用户的搜索结果显示单个或多个垃圾桶的图标及编号,当用户点击地图上垃圾桶图标时,应显示这个垃圾桶的编号、图片、种类、所在位 16 置、管理单位、管理人员姓名、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安装时间。 实现垃圾桶信息增 加、删除、修改的功能:用户可以批量增加、删除、修改垃圾桶信息,并在提交到数据库之前显示增加、删除、修改垃圾桶信息后的结果,提醒用户检查是否有错,并提示用户是否发消息通知其他用户,最后经用户确认后提交。 实现预安装垃圾桶功能:在地图上显示两种不同状态(预安装,已安装)的垃圾桶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标进行区分。 当预安装垃圾桶安装完成后,用户可修改垃圾桶状态为已安装。 实现垃圾桶撤除功能:考虑到今后垃圾桶有可能因损坏而撤除或更换新型垃圾桶的可能性,用户可将垃圾桶状态改为撤除或退路。 ( 6)公厕 实现 公厕搜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公厕名称、道路名称、管理单位(公司)、管理人姓名、管理人员联系方式、投入使用时间、建设状态(已建成、预建设、建设中)、种类(一类公厕、三类公厕)进行搜索,可提供模糊查询。 搜索结果除能 11 / 38 在地图上显示以外,还能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公厕的详细信 17 息和统计数量。 实现公厕地图定位功能:地图可根据用户的搜索结果显示单个或多个公厕的图标及名称,当用户点击地图上公厕图标时,应显示这个公厕的名称、图片、种类、所在位置、管理人姓名、管理人员联系方式、投入使用时间(预建设公厕和建设中公 厕显示预建设时间)、备注。 实现公厕信息增加、删除、修改的功能:用户可以批量增加、删除、修改公厕信息,并在提交到数据库之前显示增加、删除、修改公厕信息后的结果,提醒用户检查是否有错,并提示用户是否发消息通知其他用户,最后经用户确认后提交。 实现预建设公厕管理功能:在地图上显示三种不同状态(预建设,建设中、已建成)的公厕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标进行区分。 当预建设公厕投入建设后,用户可将预建设公厕状态修改为建设中,当建设中公厕投入使用后,用户可将建设中公厕状态修改为已建成。 ( 7)转运站 实现转运 站搜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转运站名称、道路名称、管理单位(人环卫公司)、管理人姓名、管理人员联系方式、投入使用时间、建设状态(已建成、预建设、建设中)、种类(原建、翻建)进行搜索,可提供模糊查询。 搜索结果除能在地图上显示以外,还能以表格的形式显示转运站的详 18 细信息和统计数量。 实现转运站地图定位功能:地图可根据用户的搜索结果显示单个或多个转运站的图标及名称,当用户点击地图上转运站图标时,应显示这个转运站的名称、图片、种类、所在位置、管理人姓名、管理人员联系方式、投入使用时间(预建设转运站和建设中转运站显示预建 设时间)、备注。 实现转运站信息增加、删除、修改的功能:用户可以批量增加、删除、修改转运站信息,并在提交到数据库之前显示增加、删除、修改转运站信息后的结果,提醒用户检查是否有错,并提示用户是否发消息通知其他用户,最后经用户确认后提交。 实现预建设转运站管理功能:在地图上显示三种不同状态(预建设,建设中、已建成)的转运站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标进行区分。 当预建设转运站投入建设后,用户可将预建设转运站状态修改为建设中,当建设中转运站投入使用后,用户可将建设中转运站状态修改为已建成。 12 / 38 地图管理 ( 1)区域管理 对辖区的区域进行维护,可在地图上直接标注地图区域,并进行责任对象的绑定。 ( 2)作业点管理 19 对辖区的作业点进行管理维护,可在地图上直接标注作业点,并进行责任对象的绑定。 系统选型 选型原则 根据系统构架设计,结合招标技术规格要求,确定如下选型原则: ( 1)软件开发环境选型原则: 符合用户提出的技术参数和产品要求 采用成熟的、稳定的技术和标准 支撑环境 /产品的售后服务和后续升级质量高 采用接口标准、扩展性好的结构设计 13 / 38 满足具体产品的性能、技术要求 软件开发平台要提供对比选优 具有开发和应用这些软件的经验 ( 2)数据库选择原则: 结合系统的规模、部署等实际情况,以及应用开发的需要,在进行数据库选型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对平台的支持、管理海量数据、并发处理、并行处理、支持分区表和分区索引等等。 ( 3)操作系统选择原则: 20 操作系统选择重点从系统安全性好,系统运行稳定,系统运行效率高,系统支持及维护成本低廉几方面考虑。 ( 4)应用服务器选择: 平台支持:应用服务器支持的操作系统和机型的种类和数量直 接影响其应用范围。 WebService 支持:应用服务器应支持与各种 Web 服务器无逢的集成,稳定的协作,扩展其支持 web 应用的能力。 安全代理支持:应用服务器应用能够支持第三方的安全代理产品。 配置信息数据库的支持:如果支持当前主流的关系数据库,则可充分利用数据库的优化能力来安全有效的利用用户的配置信息。 集成开发工具: 应提供全面的智能化配套开发工具和各类组件。 管理工具:优秀的应用服务器应提供多种管理方式及友好的图形界面管理工具,并提供 API 编程接口供用户可以编写自己控制程序,方便的操 作配置文件。 应用服务器专有特性:应用服务器产品有其自己产品独特的优化设计,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可保证应用的高效性,安全性等。 最后再综合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普遍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因此影响的系统长 21 14 / 38 期 TCO 成本,最后确定选型结论。 ( 5)操作系统选择 系统的业务服务器操作系统推荐使用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20 Enterprise x32 Edition中文版。 Windows 202。数字化环卫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
服务,流程引擎是把各个服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合的服务,透过事件采集与业务活动监控及业务规则管理,驱动并选择下一个服务。 核心层同时融入内容管理、安全、商业智能的支持,并同样以服务的形式对展现层提供服务。 内容管理着重管理核心服务层的政策和法规等相对静态的内容,以及展现层的门户内容,应能够提供基于关键字的全文搜索;安全管理主要负责用户登录、身份认证和审计,以及目录访问权限控制
6 75 25 205 地区名 眉山 绵阳 内江 南充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合计 营业厅数 124 148 122 154 73 114 36 36 152 131 2331 资料来源:四川省移动分公司网站营业厅导航 表 36 新疆自治区各地市 移动 营业厅分布数量 新疆 自营 合作 特许 动感地带专厅 沟通100 小计 阿克苏 40 45 0 85 阿勒泰 47 8 18
相应的逻辑的体系结构相对应。 在 Browser / Web Server / Data Base Server 计算模型中,要完成的功能在浏览器、 Web 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划分。 硬件的 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 结构,通常是指某项请求任务在浏览器或 Web 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浏览器用来发送请求和前端表示处理,
袀袆蒆葿蚃芅蒆蚁罿膁蒅螄螁肇蒄蒃羇羃肀薆螀衿聿蚈羅膇腿莈螈肃膈蒀羃罿膇薂螆袅膆螄蕿芄膅蒄袄膀膄薆蚇肆膃虿袃羂 膃莈蚆袈节蒁袁膇芁薃蚄肃芀蚅衿聿艿蒅蚂羅芈薇羈袁芇蚀螀腿芇荿羆肅芆蒂蝿羁莅薄羄袇莄蚆螇膆莃莆薀膂莂薈螅肈莁蚀蚈羄莁莀袄袀莀蒂蚆膈荿薅袂肄蒈蚇蚅羀蒇莇袀袆蒆葿蚃芅蒆蚁罿膁蒅螄螁肇蒄蒃羇羃肀薆螀衿聿蚈羅膇腿莈螈肃膈蒀羃罿膇薂螆袅膆螄蕿芄膅蒄袄膀膄薆蚇肆膃 虿袃羂膃莈蚆
;应具备灵活的自定义功能,满足高校人事业务管理不断的变化。 另外, 人事信息 管理系统 需提供数字化校园中共享数据库有关人事信息的数据。 二、建设要求 技术要求说明 人事信息 管理系统 在总体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整体性、可用性、稳定性、成熟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要体现出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用户界面友好性 ,工具简单易用,操作简单易行 和高性能等特点。 在该项目的建设中,应 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