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摘要:

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 低年段与中年段可采用“贴星”方法:在学习上,课堂上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优秀的 作业都可获得加星 1 颗,缺交一次作业或严重违反课堂纪律则减 1 颗星;在纪律方面,也同样采用“加星”和“减星”的方法,迟到一次扣一颗星,而 5 为班级做了好事加 3 颗星„„一个月统计一次,或一个学期统计两次。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可把“贴星”改为“加分”,同学们同样会兴趣盎然。 班主任可根据与全班同学商定的办法,制定评比表。 例: 蓝蓝 每个小组一张表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便同学们随时记录,随时统计和比较。 至于什么情况加分和减分,在低、中年段,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制定加星和减星的规则,以促 进学生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构建小组评比激励机制 既然有了详细的量化评比细则,就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确实评比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争当先进的积极性。 我的一般做法是,每周一小评,进行口头表扬或适当提醒,或是小奖励一次,如第一名的小组每人一粒糖之类的。 每月或每半个学期总结一次,对获得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大奖励”一次,如举行烧烤等活动,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而要布置为班级做一两件好事,或是多完成一两项作业等。 这样奖罚分明,让学生有一股上进的动力,并在活动中学会分清是非。 构建小组动态管理机制 蓝 翔 队 九月份 李晓晴﹢ ﹣ 蔡达成﹢ ﹣ 蔡紫珊﹢ ﹣ 张宗明﹢ ﹣ 小组合作﹢ ﹣ 6 每次“大奖励”时, 我们总会发现有的小组特别优秀,而有的小组却相对落后,这时如不适当调整,让学生有重新起跑的感觉,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因而,每次“大奖励”后,我会让各小组适当调整,或再次重新组合,以保持各组的相对同质性。 这种动态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竞赛的“可比性”,维持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会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呈现在他面前的激励机制,形成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导向,引导他不断进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良 好状态。 三、 实施班级小组管理 实施班级小组管理的原则 一贯性原则: 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班级小组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公平性原则: 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 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自主性原则: 小组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 激发 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合作性原则: “ 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班级小组管理的重 要特征。 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激励性原则: 我们面对的是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