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业管理规定内容摘要:

学习效果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既要注重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 “优 ”、 “良 ”、 “中 ”、 “差 ”评定等级(简称 “等级 ”,下同),避免简单打分量化的评价方式。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分为期末测查和毕业测查。 阶段性评价以等级的形式出现,不得 以分数的方式评价,更不能以分数排名。 ⑴ 期末测查 期末测查根据学科不同分为期末考试、期末考查、期末评价三种形式。 期末考试、期末考查由教管中心统一安排,学校组织实施(直属学校单独实施)。 语文、数学为期末考试学科,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或品德与生活)为期末考查学科。 期末评价是任课教师在平时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学生全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评价的学科为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 为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教科所每学年度上期期末将抽取非毕业班一个年级进行调研测查, 调研测查与学校期末测查合并进行。 调研测查的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五科,其中语文、数学分科考试,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综合考查。 ⑵ 毕业测查 毕业测查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对毕业学生学力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不以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标准衡量教学质量,不以分数排名。 毕业测查应坚持综合性和全面性原则,测查的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英语五科。 其中,语文、数学分科考试, 科学、品德与社会、英语三科综合考查。 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在以上学科的内容之中 考查,其余学科由学校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 毕业班调研测试由县教科所根据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差异命制不同内容的试题,供学校选用。 学校也可以自行命题,但学校命题必须经过教科所审查同意。 调研测查的组织实施原则是,教委监督,教科所牵头,教管中心组织,学校主办。 期末和毕业测查,以测查学生的基础学力为主。 测查内容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评价要求为导向,试题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测试应有利于促进课改,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有利 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二)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是记录学生成长足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客观反映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方面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以等级的形式出现,每学期评价一次,毕业时进行总评,评出该生整个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等级。 成长记录袋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每学期应经学生家长过目并在相关栏目内签注评价意见,学生转学或毕业时 ,交给学生自己保存。 (三)分层次评价 1.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可分类命题。 2.评价体系实行 “修正系数 ”倾斜制度,即根据不同的基础把全县的学校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学校单独评价;第二类学校的考核分不变;第三类学校的考核分数乘以 110%,作为对该校的评价分数。 学校类别的划分应考虑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因素,由县教委确定,动态管理。 五、评价机制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评价 ,是县教委评价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县 教委(教育科、教科所具体实施)、教管中心、学校三级负责制 ,县教委将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价教管中心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小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 作者: admin 小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不单靠教师认真而科学地教,也要靠学生自觉、主动、认真地学。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习质量,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特指定如下学习常规管理制度: 一、预习制度 预习新课是学习全过程的首要一环,是上课 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初步了解教材,明确教材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的重要步骤。 预习应做到: 上新课前,必须根据老师的指导,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初步感知教材。 预习时要标记出新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自己对教材的学习有的放矢,做到重点听记。 预习的目的在于达到“掌握学习”,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力争在预习中自己解决。 中、高年级预习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整体把握。 搞好预习贵在坚持,要逐步养成习惯,提高预习的要求。 二 、上课制度 上课是学习全过程的关键一环,是学生接受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形式。 认真听好每堂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课前 3 分钟,安静地进入教室就坐,准备好学习用品,思考回顾上堂课学过的知识,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积极思考,要注意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要善于动脑、动手、动口。 中、高年级要学会记课堂笔记,对于要求背诵名言警句、文章段落、公式、定义、法规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并能够灵活运用。 要善于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于不懂的知识问题,要虚心讨教,不要不会装会,养成实事求是、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 教师布置的课内阅读、练习或实验等活动,要按时认真完成,不能拖拉草率。 回答老师的提问要立正站好,声音响亮,使用普通话,注意说完整连贯的话。 遵守课堂纪律,坐姿要规范,不搞小动作,不干扰别人的学习。 三、自习、作业制度 自习、作业是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以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发展。 应该做到: 自习 时应专心致志地复习、预习和做作业,不随便说话,不做与学习无头的任何事情,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习时间,消化所学知识。 自习课要做到老师在与老师不在一个样,按时上、下课,不得放任自流。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每节自习课的任务,不能无目的地乱抓一把而浪费时间。 要学会自学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事事依靠别人。 要先复习再做作业,做作业时要潜心思考,按时、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作业,不偷懒,不漏落作业。 写作业要正确、整洁、美观大方,格式正确,上留天,下留地,侧留边,数学作业中间要打上双竖线,眉目清 晰。 作业本要善于保护,不撕裂,不涂划,不有污迹,不缺角少棱。 四、第二课堂制度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是运用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一条渠道,没有第二课堂的学习是不完全的学习。 学生应该做到: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一至二项课外项目,如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 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培养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意志,发展个性特长。 要勇于参加实践活动,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考试制度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重要的知识反馈形式,必要的考试可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考试应做到: 考试前应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理清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知识点、知识结构及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试时,首先要注意审题,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解答问题,切忌乱套公式,硬凑答案。 试卷书写要工整清楚,格式要正确,不写错白字。 不慌场,做到容易的题目不轻看,难题不害怕。 答卷要先易后难,一时记不 起答案的题目可暂时搁在一边,待记忆重现再作解答。 答卷完毕,要认真进行检查,及时弥补答卷中的漏洞,改正答卷中的错误。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正确对待考试,杜绝作弊行为,不在分数上斤斤计较,不搞不文明的举动。 认真自觉地进行考试后的查漏补缺,防止造成知识的缺陷积累。 小学生学习过程 具体要求 小学生学习过程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包 括两个方面,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不单靠教师认真而科学地教,也要靠学生自觉、主动、认真地学。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习质量,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特指定如下学习过程具体要求: 一、预习要求 预习新课是学习全过程的首要一还,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初步了解教材,明确教材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的重要步骤。 预习应做到: 上新课前,必须根据老师的指导,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初步感知教材。 预习时要标记出新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自己对教材的学习有的放矢,做到重点听记。 预习的 目的在于达到“掌握学习”,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力争在预习中自己解决。 中、高年级预习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整体把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