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考核标准内容摘要: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表》执行。 预防性抗菌药物必须在术前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 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应不超过 24小时。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II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 24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 48小时。 对 违反上述规定 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 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经验性治疗仅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不得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作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对违反上述规定 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 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 )对抗菌药物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 使用量异常增长 的抗菌药物; 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 位 居于前列 的抗。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考核标准
相关推荐
有明显标识,并便于操作; c)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探测器等报警设备不应被遮挡、拆除; b)不得擅自关闭系统、维护时应落实安全措施; c)应由具备上岗自个的专门人员操作; d)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e)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设施维护标志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消防设施所使用的标志分为“使用”、“故障”、“检修”
⑵ 中心 配备 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网络直报专职管理员: 伍昔明同志 ; ⑶ 伍昔明同志 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 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
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转科目的及注意事项或转入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七)阶段小结是指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由经治医师每月所作病情及诊疗情况总结。 阶段小结的内容包括入院日期、小结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可代替阶段小结。
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第四十八条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一、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二、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证; 三、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四、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五、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第四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