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至南充公路新政至顺庆潆溪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8页(doc内容摘要:

主力,其产值所占比重为 %,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 %。 南充市 是 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87%。 全 市列为全国和全省的粮食基地县有 1 个,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有 4个,蚕茧尘 生产基 地县 6 个。 但农业基本仍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水平上,农业生产条件没有根 本 改善,抗灾能力差,农业基础薄弱。 南充市:仁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 2— 1。 南 充市 社会经济指标统 计 表 表 2— 1 年 份 (年 ) 人口 (万人 ) 国内生 产总值 (亿元 ) 其中: (亿元 ) 人均 GDP (元 )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亿元 ) 总人 口 非农业 人口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 业 1990 年 729 1991 年 781 17 1992 年 862 1993 年 959 1994 年 1233 1995 年 1465 1996 年 1643 1997 年 1905 1998 年 2072 1999 年 2235 2020 年 2492 2020 年 2820 2020 年 3077 2020 年 3496 年 均增长 率 (% ) 1990~ 1995 1995~ 2020 l 2020~2020 1 注:经济指标为当年价,年均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二、南部县 1.概况 南 部县位 于 嘉陵江中游的东西两侧,属 八 川盆地东北部。 地跨北纬 3l176。 4’~31176。 37’, 东 经 105176。 27’,~ 106176。 24’,北邻剑阁、 阆中 , 东 界仪陇、蓬安,南 接南充、 西 充,西与 盐亭、梓潼相连。 全县幅员面积 2311 平方公里,辖 32 个镇,4l 个乡 , 县城在 南隆镇。 2020 年全县人口 万人,人口密度 559 人/平方公里。 县域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区为长岗状深丘区 (约占全县 30% ),中部及东南 区 (约占全县 65% )为中丘或浅丘区,嘉陵江沿岸为冲积平坝 (占全县 5% )。 嘉陵 江由北向东南贯穿境 内,西岸届剑门山余脉,东岸属大巴山余脉。 县境内地下矿 藏主要有食盐、石油、天然气,能源以水能为主。 水能资源理沦蕴藏量 万千 瓦 , 主要由三 部分组成,一是嘉陵江,具有落差 米,蕴藏量 万千瓦; 二是升钟水库,可 利用库区内调节水头灌溉及季 节 发电;三 是 以西河为主的 18 中小 河流。 南部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全省十大立佛之最的碑院摩崖造像石佛,是罕见的唐代艺术珍品;始于 1976 年建设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升钟水库,总库容 亿立方米,可灌溉 6 县 1 市的 208 万亩耕地;有火峰风景区将军碑刻等 20多处景点。 2.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南部县开发历史悠久,但在解放前,是川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民谚“最苦寒,西 (充 )、南 (部 )、盐 (亭 )”是最深刻的反映。 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发展,经济体系由单一、封闭、束缚到开发、协调、快速发展,已形成机械、化工、食品酿造、电力、丝绸、纺织、建筑建材、天然气等 8 大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南部是 八 川省农业大县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 油料为主,并特产蚕茧、白蜡、油桐、柑桔等。 南部被国家定为优质棉、瘦肉型商品猪、建筑劳务基地县,也是全省的商品粮、蚕茧基地县,发展乡镇企业重点县,农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以农业为原料建立起来的轻工业体系具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 八 川省轻工业发展基地之一。 2020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亿元,工业总产值 亿元,财政收入 亿元, “九五 ”期 年 均增 长率分别 为 %、 %、 %。 南部县是人口大县,大量的劳务输 出 ,使平地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5~ 1999 年 GNP 年均增 长 率高达 %, GDP 年均增长率则为 %。 即劳务输 出 的收入,使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速度高于南充市平均速度。 2020 年农民人均收入为 1804 元,“九五”期年均增长率高达 %。 南部县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32. 3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八五 ” 期仅为 %,“九五”期增长到 %。 第一、二、三产业“ 九 五 ” 期年均增长 分 别为 %、 %、 %,三次产业比重由“八五”期末的 : : 19 发 展为 : :。 南部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 2— 2。 南部县社会经济 统计 表 表 2— 2 年 份 (年 ) 人口 (万人 ) 国内生 产总值 (亿元 ) 其 中: (亿元 ) 人均 GDP (元 ) 工 业 总产值 (亿元 ) 农业 总产值 (亿元 ) 总 人 口 非农业 人 口 第一 产业 第 二 产业 第 三 产业 1990 年 615 1991 年 662 ]992 年 757 1993 年 864 1994 年 1117 1995 年 1368 1996 年 1576 1997 年 1946 1998 年 2138 1999 年 2475 2020 年 2496 年增长 率 (% ) 90— 95 95— 2020 注: 除 1990~ 1996 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为 90 年不变价,其余经济指标均为当年价。 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三、仪陇县 1.概况 仪陇县隶属南充市,地处 八 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东邻平昌,南界营 山 、蓬安,西接南部,北接巴中。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无完整山系,低山、深丘、平坝错落。 仪陇县是老革命根据地,是 中 国杰山革命家、政治家和军 事 家朱德的故乡。 仪陇县 是国 家级贫困县,多年以来无力维持对交通建设的正常投入,致使交 20 通基础 十 分脆弱。 全县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断头路多,没 有 形成网络。 全县半数以 上的 乡村 不 通公路,交通极不方便,大大限制了全县经济的进步发展。 仪陇县 共 没 10 区, 64 乡, 5 镇, 844 个村民委员会, 5832 个 村 民小组。 202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 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 全县幅员面积1691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596 人/平方公里。 2.土要经济指标 2020 年,仪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 面 平稳发展。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当年价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 其中 :第 一 产业增加值为 亿 元 ,比上年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亿元,增长 %。 仪陇县 是 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2020 年全县农为 总户值达 亿元 (当年价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 长 %。 农、林、牧、渔 全面稳步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加。 仪陇县是国家定点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生猪年出栏达 200 多万头, 70%以上外调,肉类产量逐年上升,即保证了全县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又 能创造大量财政收入。 2020 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 亿元(当年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加 %。 仪陇县历年社会经济和发展情况见表 23。 仪陇县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现状表 表 23 年份 (年 ) 总人 口 (万人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人均 GDP(元 ) 工 农业总产值 (万元 ) 1992 530 1993 782 1994 l 112 1995 1 152 1996 1270 1997 1422 1998 1453 1999 1464 21 2020 1612 2020 1777 2020 1954 2020 2095 注 : 资 料来 源 于 仪陇统计局 表 列指标 国 内 生产 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为 90 年价。 2— 2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项 目 影响区域社会经济预测的内容 本项 目 的经济预测分为趋势型和诱增型两种类型的经济预测。 趋势 型 经济预测就是对研究的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项目影响区内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分析未来项目各影响区 社 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参照各地区制定的《国民经济 和 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预测 各 影响区的经济发展指标。 本项 目 建成后缩短了区域间的运输里程和运输时间,使得该地区的交通条件、投 资环境得到改善,必将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在趋势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带来一个新的发展,称为诱增型经济。 为分析这种项目建成后经济发展的提高程度,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模型定量地计算诱增经济的诱增效果。 二、项日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南充市 改革开放以来,南充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开发农业、商品农业为基础,以机械、化工、食品、服装工业为支柱,以医药、电子、高新技术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大工程的完成,改善了投资环境。 科技进步正成为推动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 未来十几年,南充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如下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 22 经过 近年加强宏观调控,南充市经济建设总量已基本趋于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并贯穿在投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 “十五”期间,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上来,把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逐步调 整 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着力加强第 — 产业,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导入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大力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逐 步解决“大而全”、“小而全”利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农业将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增 长 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林、牧、渔业的比重,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推进产业进程,逐步形成以种植业为基础,农工贸、产 供销 配套发展的新格局。 工业以市场为 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所有制结构调 整上 取得大的突破,大力发展多 种 经济成分。 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拓展重点产业,开发新兴 产业 ,实现资产重组,完善结构体系,实施名牌战略,提 高 规模效益。 将在积极发 展 基础产业的同时,大 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实现产 业 结构高度加工化,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产业效益,实现积极增 长 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产业 要 建 立统一 开放的市场体制,加快金融、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培育,要把搞活住宅产业作为稳定和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环 节 来抓,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升级,加快全市经济信息化进程,积极发展商贸 业和 旅游业,大力发 展民营经济。 根据《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2020 年 1 月 ),“十五”期南充市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是:夯实农业基础,壮大机械、化 工 、食品、服装等工 业,加快交通、能源、 邮电通信、城市建设,扩大劳务输山,加快市场经济发展,依靠科教兴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 23 经济总量: GDP 年均增长 %,到 2020 年按 2020 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14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260 元。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与 GDP 同步增长,到 2020 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4. 5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 310 亿元,年均增长 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率超过 25%。 生态环境:到 2020 年,南充市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 II 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比 2020 年下降 10%,城市垃圾处理率达到 80%。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32%,嘉陵江南充段干流 (青居 )出口断面的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标准,多数指标达到 II 类水域标准,将南充建成嘉陵江中游的绿色屏障。 对外贸易:到 2020 年,全市外贸出口额力争达到 3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贸达到 1 亿美 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出现新的局面。 社会发展 :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 以内。 城镇登记 失 业率控制在 5%以内。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现。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 面 发展。 人民 生 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