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_20xxdl7-21m内容摘要:

管理 ”体制下地籍业务管理模式,以实现地籍数字化管理目 标,为政府、机构、组织、社会公众提供业务、技术和信息服务,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2) 城镇地籍 调查基本思路 1)城镇地籍调查内容 城镇地籍调查是指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调查。 依据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 状况,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等。 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等土地利用状况。 城镇地籍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 界址调查,目的是查清每宗(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和等级及其地上附着物、建筑物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2)技术路线 采用 测绘前置 的技术思路, 测绘前置就是在地籍调查的流程中,将地籍勘丈提前于权属调查进行。 它能解决传统地籍业务流程中的工作底图制作、地籍调查表 混乱 、权属调查 被动 、土地登记周期过长等问题,使得宗地草图与测绘成果完全一致,避免地籍图“开天窗”现象,能够提高土地登记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在此基础上,土地调查成果批量入库后再进行更新。 3) 技术 要求 ① 数学基础 , 城镇地籍调查采用 1∶ 500 比例尺,城镇地籍调查坐标系原则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 15 基准。 ② 完善城镇地籍数据库 ,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变更到同一时点。 对所有城镇内部进行专项调查统计,汇总出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等土地利用状况。 ③ 建立 的 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要 对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的图形数据、宗地属性以及各种表、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编辑录入、查询统 计、日常变更、制图输出、登记发证以及办公流程等管理功能,满足日常业务及管理需求。 ④ 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城镇内部用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编制城镇地籍调查图件。 4) 技术流程 ① 初始地籍调查 ; 目的是查清调查区内全部宗地的权属、界址位置、用途等信息,并按照标准数据格式建立地籍信 息系统。 初始地籍调查应采用全解析法,充分应用全球定位技术( GP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 GIS 技术)等先进手段,进行全外业数字化测量。 ② 变更地籍调查 ; 在调查区内,当土地权属、用途、界址发生变化时,对变化部分应进行变更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时,对数据格式进行标准化,并应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开展必要的变更调查和修测、补测,建立地籍信息系统。 16 ③ 统计汇总 ; 初始和变更地籍调查完成并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后,应对调查区域内权属和各地类面积进行汇总。 ④ 具体工作过程: 确定调查范围 , 依行政界或自然界线划分调查区、划分街坊→逐宗预编宗地号→分区、分片发放指界通知书→现场调查核实 (宗地权属状况、土地用途及土地座落 ) →界址调查核实→指界、签界、标定界址点→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资料整理归档。 5)工作 过程 流程 图 ( 3) 地籍数据库及其 管理系统建设 基本思路 系统建设方案 基础资料库 调查成果 成果数据库 基础资料建库单位 土地调 查单位 成果建库单位 数据录入、转换、集成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 资料查询、引用 用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 土地动态监测成果 土地登记发证成果 检查、制作、入库 调查规程、规范 地籍数据库规范 系统建设单位 梳理 入库 核对 调查 整理 建库 城镇地籍变更调查 用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用 用 图 土地调查业务框图 17 1)地籍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① 建设目标 以 二 次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土地权属、正射影像等数据为基础,主要内容 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影像等信息。 利用计算机、 GIS、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建设 覆盖市(地)、县 两 级 , 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 地籍 数据库。 建设互联互通的 地籍 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各级政府对土地基础数据的需求。 ② 数据库建库过程 数据库建库包括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采集、矢量数据采集、栅格数据采集)、数据检查(矢量数据检查、属性数据检查、矢量数据与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数据入库。 其具体过程如下图: 18 图 数据库建设主要环节图 2)地籍管理业务处理 基本 思路 首先 对以往的土地登记档案进行清理,作为土地调查基础资料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建库。 梳理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有关 法规 政策,编写《资阳市土地确权法规政策汇编》 ;建立 土地确权研究长效机制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资阳市 土地确权政策的 制定工作。 理清市局与分局以及县(市)局 之间的 土地登记业务职能和工作关系, 建立与地籍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土地登记业务 体系。 在新一轮土地调查中,根据调查方案的 要求,逐宗地进行确权,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登记档案资料,对已发证宗地进行确认 , 对无法确认或以往未办理土地登记的宗地重新进行确权,符合登记要求的进行土地登记。 对未确权的宗地,在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根据土地确初始调查资料 其他资料 矢量与属性数据连接 矢量数据采集 属性数据采集 栅格数据采集 元数据采集 数据入库 成 果输出 矢量数据检查 属性数据检查 矢量属性一致性检查 其他数据检查 19 权情况,逐宗地解决土地登记发证问题。 对于在调查中出现的土地调查与以往土地登记发证不一致的情况,如确属于以往土地登记发证问题的,可启动更正登记程序,予以更正。 如暂时无法确定问题 缘由 的,可在数据库建设时通过建立调查成果与登记档案的关联的方式客观反映问题所在,在日常地籍业务工作中,在变更登记时给予核实解决。 其业务 框图设计如下图: 图 土地 登记业务框图 ③ 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的 功能 实现 地籍 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要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并与已有 地籍资料 数据库具有良好的衔接性和相关性 ,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地 籍资源 ; 按 标准 来 开展数据库建设;采用标准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使成果数据正确汇交和共享;实现 市市局库调查成果数据 市局受理 分局组织调查测绘 市局内业处理、入库 市局审核、审批、发证 县(市)局受理 外业调查测绘 内业处理、入库 县局审核、审批、发证 若已登记发证档案与调查成果一致,规范土地登记成果,建立土地登记卡 若已登记发证档案与调查成果不一致,更正登记 对未初始登记发证宗地进行初始登记发证 初始登记 日常地籍 县(市)局 市局、分局 县市库调查成果数据 登记资料立卷、归档 登记资料立卷、归档 日常地籍 数据交换、共享 20 (地)、县 两 级 之间 的 互联互通;满足国家对土地调查数据的调查统计、数据更新和维护,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地籍管理系统要实现如下功能:以 地籍业务 流程为主线, 满足地方日常地籍业务实际操作需求。 集成管理多种地籍相关数据 , 支持地籍的实时空间管理 ; 支持多种数据源的地籍数据更新;能够对地籍数据进行检查,并具有增、删、改等编辑功能;实现地籍业务中的各项统计、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专题图编制和输出等功能; 实现地籍业务 信息的实时统计功能 , 方便对外服务和信息咨询; 以 地籍 数据库为基础, 对地籍数据 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对土地的权属状况、利用状况进行分析。 系统实现地籍 数据库的备份、更新、维护、应用和上报等日常工作 功能。 ( 4) 土地调查 数据更新机制基本思路 通过开展 土地 调查工作,查清土地产权状况和利用状况,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土地基础性数据。 土地调查 数据更新是保障数据成果现势性和权威性的必要手段。 实现 土地调查 数据动态更新的基本思路是: 1)以土地登记为主线,加强对地籍测绘工作的管理 重点是充分利用资阳市局测绘管理职能,加强测绘资质管理,在实施地籍测绘准入 制度的同时,统一测绘内业工作,加强测绘内业与土地登记档案资料的衔接,逐步解决地籍调查与土地登记脱节问题。 2)科学规划 土地调查 数据库,做好土地利用数据与土地权属数据、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数据的衔接 通过对 土地调查 数据进行科学规划,将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地权属数据分层进行存储,以土地权属数据为基础,以 航天、 航空 遥感 影像 21 数据为底图,以内业为主,外业为辅,年度内统一进行土地利用数据更 新 ,并可进行各种图像的统计分析、叠加分析。 3)遵循行业标准规范,衔接各作业环节数据交换 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做好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间的数据交换 和数据共享。 通过简化作业过程,加强数据交换要求, 提供数据共享、更新工具和接口, 做到基层业务部门可实施 土地调查 数据动态更新工作。 4) 将数据更新工作纳入到日常土地管理业务中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地籍管理工作需要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整理储备、用地规划审批、耕地保护等土地开发利用业务进行衔接,地籍管理部门要参与这些业务并对发生变化的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地块及时进行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达到相关业务的地籍数据及时更新 ,做到业务数据与图形数据实时更新,图新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致。 不仅能保证数据的批量更新,更能保证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实时更新。 5)业务框图 日常权属调查 日常地籍测绘 年度土地利用 动态监测 年度土地利用 更新调查 基础地形 测绘 DOM文件 数据交换软件 矢量文件 地籍数据库 查询、对照、引用 基础地形数据 权属成果数据 地籍图数据 DOM 数据 变更调查数据 土地登记 利用变更分析 动态监测成果分 析 对照、使用 数据整合、制作 更新 数据库 22 图 地籍数据更新机制框图 项目技术规划设计 “资阳 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 技术规划包括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数据库概要设计和 管理 信息 系统概要设计。 ( 1)地籍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 从信息化建设规划和 “资阳 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技术构架两个方面来进行总体设计。 1)地籍信息化建设规划 “资阳 市城镇地籍管理信 息系统 ”项目涉 及到 土地 调查和土地 利用动态 监测 、业务和成果规范管理,地籍数据库建设和地籍信息化管理,以及地籍信息分析、决策和应用 等内容。 依据 项目建设 原则、目标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进行项目信息化建设 总体 规划。 规划 图 如下图所示 : 图 “资 阳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建设规划图 “资阳市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 主体部分由 建库软件、地籍 23 管理业务系统、地籍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 地籍建库软件 是针对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不同成果满足地籍数据建库特定需要的系列专用 软件,形成建库软件包,包括属性数据建库、图形数据检核交换入库、空间数据处理、地籍数据库质量检查、地籍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工具软件。 地籍管理 信息 系统 是适应市局 分局协同管理模式的地籍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系统, 针对地籍管理的不同业务 , 利用专用子系统、专业模块和工作流引擎驱动协同完成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管理业务。 地籍信息综合应用系统 是基于地籍数据库为国土资源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政府领导层、社会公众提供地籍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决策的子系统。 其中包括对内服务的分析决策系统,对外的地籍信息服务系统。 2) “资阳市城镇地籍管理信 息系统 ”项目技术架构概要 根据项目建设原则和 成熟的软件构架技术,结合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参照目前大型网络应用与服务系统建设的 成功 经验,设计 “资阳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技术构架 如下图 所示 : 24 图 “资阳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