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送审稿-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内容摘要:
的性能指标;认真做好爆破设计,慎重选择爆破参数,爆破前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爆破设计,并根据爆破试验效果对爆破参数进行修正。 ( 2)应对造孔、药包加工制作、装药、爆破网络铺设和起爆等各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程,并向每个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交底,明确各自责任,严格执行班组间 及工序间的交接检验和记录制度。 ( 3)采用预裂或光面爆破等综合技术。 ( 4)所有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20)的规定,爆破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爆破造成边坡岩体破坏 1 现象 预裂爆破清除石渣后,岩壁上留下明显的爆破裂隙或未形成预裂面。 2 主要原因 ( 1)未进行生产性爆破试验。 ( 2)爆破参数选取不当,预裂爆破不成功。 3 ( 3)未依据岩性的变化对参数加以调整。 3 防治措施要点 ( 1)认真做好爆破设计,慎重选择 爆破参数。 ( 2)做好生产性爆破试验,根据岩性变化不断地对爆破参数加以调整。 ( 3)采用预裂或光面爆破等综合技术。 岩石块径大 1 现象 ( 1)岩体被实施爆破后,岩石块径大,影响到装载设备生产效率。 ( 2)爆破石料作为回填料使用时,影响到回填料级配曲线。 2 主要原因 ( 1)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炮孔间距、排距过大。 ( 2)炸药猛度不足。 ( 3)抛掷爆破作业时,炮孔方向单一,抛掷物在空中不能互相撞击,二次破碎。 3 防治措施要点 ( 1)采用 微差挤压爆破技术,调整爆破参数,适当缩小炮孔间、排距,适当加大前后排孔的微差间隔时间。 ( 2)使用猛度更大的炸药。 ( 3)抛掷爆破作业时,调整炮孔方向。 边坡崩塌或滑坡 1 现象 开挖形成的边坡发生局部崩塌或边坡产生滑移,对工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主要原因 ( 1)开挖前未对边坡稳定性和地下水的影响进行分析,未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预报。 ( 2)爆破参数选择不当,施工过程中对岩体产生了较大扰动,边坡形成后未及时支护,也未对边坡稳定进行定期观 测。 3 防治措施要点 ( 1)查明该地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和边坡稳定相关的断层、层间、节理裂隙的组合情况,并进行稳定分析。 ( 2)慎重选择爆破参数,减少对岩体的开挖扰动。 4 ( 3)边坡形成后及早支护,并对可能滑动的边坡进行定期观测,发现位移数值不收敛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岩基明挖 爆破造 成基础岩体破坏 1 现象 爆破后,岩体表面有明显爆破裂隙或裂纹,致使基岩承载能力降低。 2 主要原因 爆破开挖方法不正确。 3 防治措施要点 ( 1)基础面以上岩体应采用分台阶开挖法并预留保护层,钻孔深度与开挖台阶高度比值宜在 2/3 ~ 3/4 间;保护层的开挖,应采用手风钻钻水平浅孔、小药量多次爆破的方法,且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对接近建基面 50cm 的岩体,应采用破碎锤、风镐清除或人工撬挖。 ( 2)易风化或遇水易崩解的泥岩、页岩基础面,要控制地表水。 必要时,用喷射混凝土 封闭建基面,或用与上部结构等级相同的混凝土封闭建基面。 ( 3)采用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 对于保护层开挖,宜采用沿建基面造孔,一次性光爆成形处理。 保护层开挖不符合要求 1 现象 ( 1)预留保护层厚度不足。 ( 2)岩石建基面存在爆破裂隙或爆破痕迹,基础面起伏差较大。 2 主要原因 ( 1)孔深超深,孔深控制不严。 ( 2)未编制正确的作业指导书,未按作业指导书作业。 ( 3)质量管理人员未能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开挖作业方式。 3 防治措施要点 ( 1)开挖作业指导书应经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开挖作业。 ( 2)开挖作业中,施工人员应认真执行开挖作业程序。 保护层分层剥离开挖时,对孔 5 口高程应逐一进行测量和标示,计算设计孔深,施钻和验收时严格检查,发现钻孔超深要及时纠正和回填。 ( 3)质量管理人员发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坑槽开挖断面不规整 1 现象 坑槽断面不规整,几何尺寸误差较大。 2 主要原因 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或施工作业不规范。 3 防治措施要点 ( 1)不良地质条件下 ,应采用特殊处理措施,遇到层间接合不好的薄层水平岩层,开挖前可先打锚筋或锚杆;设计开挖边线上采用预裂爆破,减少爆破对周边围岩的震动。 ( 2)认真编制坑槽开挖施工措施,采用合适的施工机械,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措施实施。 土基明挖 基坑泡水 1 现象 土基开挖时伴随开挖高程的下 降,基坑作业面严重积水。 2 主要原因 ( 1)有地下水的土基开挖时,未有效控制地表水,也未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 2)地下水或地表水汇聚于基坑中。 3 防治措施要点 ( 1)建立有效的地表水控制系统,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 ( 2)查明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开挖高程时,开挖前应建成有效的抽、排水系统。 边坡失稳 1 现象 土方基坑开挖时或开挖完成后,边坡的局部或整体发生失稳,产生了塌方或滑动。 2 主要原因 6 ( 1)基坑边坡过陡,设计不 合理。 ( 2)未采取有效排水措施,导致地下水位抬高,土体力学参数降低或在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下,边坡容易产生塌方或滑坡。 3 防治措施要点 ( 1)根据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开挖基坑四周设置井点降水和抽排水系统,地下水位线降至基坑底面高程以下时,再进行开挖。 ( 2)基坑开挖全过程直至边坡支护后或基坑回填前,应保持井点降水和抽排水系统运行有效。 ( 3)土质边坡的顶部不宜堆积土石,大型施工机械也不宜停留。 ( 4)寒冷季节开挖形成的边坡,气温转暖或雨季施工时,要加强对边坡的观测,发现存在不稳定情况,应及时处理。 ( 5)根 据计算或施工经验确定合理的边坡坡比;控制边坡坡顶荷载,使其符合规范要求,以防边坡失稳。 基坑降排水系统运行效果差 1 现象 基坑降排水系统投入运行一定时期后,地下水位不再下降或下降不明显。 2 主要原因 ( 1)设计考虑不周。 ( 2)降排水系统运行失效,检修不及时。 3 防治措施要点 ( 1)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做好降排水设计,现场进行降排水试验,验证或调整降排水孔孔距、排距、孔深等参数。 ( 2)加强运行管理,及时检查维修。 ( 3)设置备用水泵 及备用电源。 7 3 地下洞室开挖 钻爆法开挖 洞室开挖超挖、欠挖严重 1 现象 ( 1)洞周岩面不平整度过大,某些部分的实际开挖线大于设计开挖线,其平均超挖值远大于相关规范规定的允许超挖值。 ( 2) 某些部分的岩面多处或大面积处于设计开挖线之内,使洞室断面减小,欠挖严重。 2 主要原因 ( 1)未进行生产性爆破试验,爆破设计及爆破参数选择不合理,或未随洞室围岩的变化对爆破参数加以调整。 ( 2)对局部不稳定的楔形体、岩爆地段、断层破碎带等未进行及时支护,发生掉块和坍塌,造成严重超挖。 ( 3)爆破放线不准确,钻孔操作不当,造孔偏差过大,孔底不在同一开挖面。 3 防治措施要点 ( 1)爆破前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各爆破设计参数;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及实际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 2)对围岩条件较差,洞室轴线与岩 层层面、断层破碎带夹角较小,易发生局部塌落、掉块的洞段,应及时进行支护。 ( 3)认真执行开挖作业程序,加强管理和质量控制。 残留孔率低 1 现象 洞周岩面残留孔率远低于规范要求,甚至看不到残留孔痕,岩面起伏差大。 2 主要原因 未按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要求进行爆破设计,爆破参数选择不当,药量大。 3 防治措施要点 ( 1)慎重选择爆破参数;对不良工程地质地段,采用浅钻孔、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施工方法;针对不同围岩类别,认真进行爆破设计 ,做好生产性爆破试验,并根据岩 8 性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 2)按照爆破设计要求及开挖作业程序进行爆破施工,加强管理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行为。 爆破孔壁存在爆震裂缝 1 现象 爆破残留孔中存在明显的爆震裂缝。 2 主要原因 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爆破孔孔径大、装药结构不合理、装药量大。 3 防治措施要点 ( 1)根据围岩岩性,认真做好爆破设计,适当缩小炮孔间、排距及孔径,减少装药量。 ( 2)爆破前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爆破设计参数, 并根据岩性变化及实际爆破效果及时进行调整。 掘进机开挖 隧洞沉陷或上抬 1 现象 隧洞局部洞段下沉或局部洞段上抬,其数值远大于规范和设计要求。 2 主要原因 ( 1)隧洞局部出现断层破碎带及软岩段,掘进机施工至此时,因机头太重而出现下沉。 ( 2)掘进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致使洞底高程比设计高程抬高或降低。 3 防治措施要点 ( 1)利用地质雷达、超前钻孔等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机头的掘进姿态,避免洞轴线向上或向下偏移量超过设计要求。 ( 2)掘进机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开挖作业程序,及时进行纠偏。 ( 3)对下沉或上抬量过大的局部洞段,可采用爆破扩挖后重新支护。 管片衬砌平整度较差 1 现象 9 管片与管片连接处出现错台,对管片结构受力及水力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2 主要原因 ( 1)掘进机护盾中安装的管片被推出护盾时,因管片与岩壁间的豆砾石回填不及时或回填豆砾石层较 松散而产生下沉。 ( 2)掘进机经过软岩段洞底产生突然下沉时,安装管片产生错位。 ( 3)管片安装不到位。 ( 4)管片间的定位销强度低,管片间未设连接螺栓或连接螺栓拉紧力不足。 3 防治措施要点 ( 1)管片安装时要精确对缝,安装到预定位置;管片推出护盾时应立即回填豆砾石,并及时进行回填灌浆。 ( 2)加强超前地质探测,必要时可采用超前钻孔;掘进机掘进到软岩时,及时调整机头姿态,减少机头下沉量。 ( 3)选择满足止水要求、软硬适度的管片间止水条材料。 ( 4)管片与管片间连接螺栓的规格尺寸,应根据管片型式、尺寸及安装 管片时不产生超宽缝隙、超标错台等要求确定。 ( 5)对严重超标的错台,若不影响其结构稳定、安全,可采用高标号砂浆用 1:10 左右的坡比抹成斜坡;若影响其结构稳定、安全,应将衬砌管片拆除、扩挖,重新施做一次支护或二次衬砌。 破碎围岩及土洞开挖 破碎围岩洞段施工中出现掉块、塌方 1 现象 破碎围岩洞段施工中常出现掉块、塌方,甚至出现大 塌方和有规律的连续塌方。 2 主要原因 ( 1)开挖循环进尺过大,对围岩扰动大,降低了围岩的自承能力。 ( 2)未对地下洞室采用合理的分区、分部开挖和支护。 ( 3)洞线与主要构造断裂面及软弱带走向的夹角小于 30176。 时易产生塌方;岩层间结合疏松的薄层围岩与洞轴线夹角小于 45176。 时,易产生大塌方或连续塌方。 ( 4)支护不及时,支护措施不当,支护施工质量差。 10 ( 5)地下水、施工用水处理不当。 3 防治措施要点 ( 1)选择合理的开挖循环进尺,并经现场试验验证;采用浅钻孔、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施工方法,减少对围岩的扰 动。 必要时应减少爆破开挖,采用人工和小型挖掘机开挖。 ( 2)根据地下洞室的断面型式及断面面积,认真研究采用分部开挖、分部支护方案。 ( 3)特殊破碎围岩洞段,开挖后应及时挂网喷一层混凝土封闭洞周岩面,下一循环开挖前采用超前锚杆或随机锚杆加强支护,严格按新奥法施工,并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 4)隧洞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及格栅(钢)拱架支护,及时封闭底拱,做好洞室一次支护,必要时可提前施做混凝土衬砌。 ( 5)对地下水较丰富的破碎围岩洞段,应及时进行导、排水,对出水量大而致使无法正常施工的,应采用超前灌浆堵水后,再进 行导、排水。 ( 6)对大塌方的处理措施: 1)对塌方相邻洞段加强支护; 2)对塌滑体从地表(浅埋时)或隧道内沿开挖线以外打孔注浆或超前管棚注浆,胶结加固松散体; 3)短进尺、分部进行清渣; 4)及时布设钢筋网、安设格栅(钢)拱架支撑,喷混凝土、设置锚杆,及时完成清渣后隧洞的初期支护; 5)加强塌方段的安全监测,对初期支护的变形量、变形速率应及时认真分析,确定合理的初期支护洞段长度,及时施做永久衬砌结构; 6)根据塌方松散体高度,地质、水文和运行条件等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合理选择永久衬砌结构; 7)塌方洞段周边应进行固结灌浆。 土洞施工中出现塌方、冒顶 1 现象 施工中常出现断续的小塌方、大塌方,甚至冒顶塌方事故。 2 主要原因 ( 1)支护不及时,开挖后未进行喷锚支护的洞段过长,洞周土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护,易产生变形失稳而塌方。 ( 2)土体的软弱结构面受到开挖切割,洞周形成不稳定体,致使塌方冒顶。 ( 3)由上而下分台阶分部开挖时,上部开挖后其一次支护的底部固定不牢,再进行下台阶开挖时,上部一次支护结构下移,使上部开挖土体支护力减小,甚至丧失,产生塌方。 11 ( 4)对掌子面难以保持稳定的土洞段,未进行超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送审稿-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相关推荐
枢纽工程区边坡 B 类 水库边坡 持久 状况 短暂 状况 偶然 状况 持久 状况 短暂 状况 偶然 状况 Ⅰ级 ~ ~ ~ ~ ~ Ⅱ级 ~ ~ ~ ~ ~ Ⅲ级 ~ ~ ~ ~ ≤ 针对具体边坡工程所采用的设计安全标准,应根据对边坡与建筑物关系、边坡工程规模、工程地质 条件复杂程度以及边坡稳定分析的不确定性等因DL / T 5353 — 2020 13 素的分析,从表 中所给范围内选取。
:基层铺设 30cm 厚砂砾石混合料并碾压,铺撒 20cm厚水泥砂浆加 4cm 水泥面层 ,具体做法施工图设计时确定。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采用分散排水方式 ,路面水由路拱直接排出。 填方段路面水顺边沟流至坡脚以外,挖方路段路面水流流至边沟,由边沟引至自然沟沟渠。 桥涵工程 据现场勘测,全线须修建涵洞 5 道,计 80 延米,涵洞主要以农田灌溉为主,采用造价低、施工方便的圆管涵。 交通工程
绝高危产 妇因得不到及时诊治而死亡的情况发生。 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妇幼、产科人员应熟悉高危孕产妇转诊的条件,发现高危孕妇及时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诊治。 (附件 4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 ) (二)组织开展助产技术执法检查 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助产机构进行督查、指导,对无证上岗、超范围执业、出生证明管理不规范等违法现象严加查处、责令整改;对产科建设不力的加以督促指导
状况 状况 状况 状况 Ⅰ级 ~ ~ ~ ~ ~ Ⅱ级 ~ ~ ~ ~ ~ Ⅲ级 ~ ~ ~ ~ ≤ 5. 0. 5 针对具体边坡工程所采用的设计安全标准,应根据对边坡与建筑物关系、边坡工程规模、工程地质 条件复杂程度以及边坡稳定分析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分析,从表 中所给范围内选取。 对于失稳风险度大的边坡,或稳定分析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宜取上限值,反之可取下限值。 5. 0. 6
久性,尤其对于有较高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掺加引气剂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引气剂掺量要适当,引气量太少作用不够,引气量太多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大。 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表 39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 mm) 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 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或严寒环境 盐冻环境 注:含气量 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14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