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某某镇苏平村等4个村耕地提质改造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内容摘要:

造后 进行的。 提质改造 ( 旱改水 ) 地块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继承农用地分等工作原理、评价体系等,有关参数、系数、分等因素体系原则上不做调整;通过开展补充调查,更新有关数据,对提质改造(旱改水)地块按照农用地分等工作原理,采用 “因素法”对这部分耕地单元进行质量评价,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完成提质改造 ( 旱改水 ) 地块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技术路线如图 21。 图 21 某某 市 某某县某某 镇 苏平 村等 4 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 ) 地块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路线 前期准备工作 确认分等参数体系 补充完善基础资料 完善分等因素 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基础数据库 计算质量等别并转换成国家等 编制完善成果 核实和确认 5 二、工作 步骤 (一)基础资料收集 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某某 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 某某 市2020 年 年度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更新成果》、提质改造(旱改水)地块明细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数字化图件等。 (二)确定评价指标 根据所收集的基础资料《 某 某 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和《 某某 市2020 年 年度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更新成果 》,确定 某某 市 某某县某某 镇 苏平 村等 4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评价指标。 (三) 外业调查 技术单位于 2020 年 3 月份,会同 某某 市国土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技术人员,多次 到项目实地进行踏勘和调查。 (四)提质改造(旱改水)地块质量等别测算 结合外业调查情况和土壤检测数据结果,根据 某某 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的参数体系和评定方法,对提质改造 ( 旱改水 ) 地块进行等级评定。 (五)数据库建立 某某 市 某某县某某 镇 苏平 村等 4 个村耕 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的建立,主要依托 arcgis 软件为工作平台,对线状地物、地类图斑以及各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拓扑处理,保证各要素拓扑关系和数据分层的正确。 对耕地质量等级属性信息进行检查,避免属性数据的错漏,经过人机交互检查的方式,经过反复检查和修改,形成合格的入库数据。 把新增耕地数据库中的图形属性信息与耕地质量等级相关属性相互链接起来,做到图、表合一,建立统一、完善的耕地质量分等数据库。 (六)成果图件编制 某某 市 某某县某某 镇 苏平 村等 4 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耕地质量分等图件成果 包括: 某某 市 某某县某某 镇 苏平 村等 4 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文本成果包括: 某某 市 某某县某某 镇 苏平 村等 4 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提质改造 ( 旱改水 ) 地块质量等别面积表等。 6 三 、技术准备 做好 技术 准备 工作, 使耕地 质量评价工作有 计划 、有步骤的组织开展。 技术准备包括 CAD 软件和 arcgis 软件 的 操作 ,数据库 创建,评价方法 原理 的学习 以及 office 软件的应用等。 第三章 新增 耕地图斑复核及初步成果检验 一、 新增耕地图斑复核 (一) 内业 判读 利 用 arcgis 软件, 将 提质改造 地块的范围线与 现状图 叠加 分析 , 判读 改造前地类, 剔除 不符合图斑。 再 将 项目区范围线与 2020 年 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更新 成果 图斑叠加 , 查看 改造前 耕地等级 等 信息。 (二) 外业复核 携带 项目范围线图 、卫星 遥感图 、 现状图, 到 实地进行踏勘 , 复核内容包括 : ( 1)复核项目区 地类是否与改造后相符; ( 2) 项目区 实际 范围是否与范围线 图 一致 , 面积是否相同 ; ( 3) 复核项目区周围 环境、 耕地 表层质地 、 灌排水设施 、 地形坡度 等 信息,并 记录 外业调查信息。 复核结果 : ( 1)项目实施地块的耕地相对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整体 性强,实施效果明显; ( 2)各实施地块周边均有 拦水坝 水,水源有保障; ( 3)项目区交通便利,有道路从实施地块周边经过,方便机械进场; ( 4)项目实施地块靠近村庄,区内已实现村村通电,电压正常,用电有保障。 ( 5)耕地基础设施状况 见 外业补充 调查表 (三)原耕地质量等别及提升分析 地块条件分析 ( 1)项目实施地块的耕地相对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整体性强,实施效果明显; 7 ( 2)各实施地块周边均有 拦水坝 水,水源有保障; ( 3)项目区交通便利,有道路从实施地块周边经过,方便机械进场; ( 4)项目实施地块靠近村庄,区 内已实现村村通电,电压正常,用电有保障。 原 耕地质量等别 及 提升分析 ( 1)原旱地耕地质量等级 经过查询 某某 市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数据库,得出本项目区实施前旱地国家级利用等别为 10 等,在旱地质量等级体系中属于中低等别。 影响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低的主要原因有: a)耕地地力利用等级低,土地利用产出率低。 项目区地块在进行提质改造前二调地类全部为旱地( 013),土地国家利用等别为 10 等,项目点由农民自发种植旱地作物,土壤肥力不足,由此得出,该项目区的土地未能完全发挥出土地效益,所以,进行耕地提质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b)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 项目区沟渠等排灌设施不够完善,现有条件仅能种种旱作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农作物产出率不高。 c)道路系统不完备。 项目区对外交通相对便利,项目区内交通缺乏,主要是农民耕种踩踏出的一些小路,这些小路的路面状况较差,分布散乱,降雨后道路泥泞,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 2)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工程措施 针对以上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项目投资情况,对本项目区各改造点重点做好土地平整工程工作,通过培肥等措施,提高耕地平均质量(利用等)和土壤肥力,通过增设提灌设施,完善排灌系统,能够 将现有旱地改造为水田,提高土地利用产出率。 表 31 地块实施 前后 限制因素及 对比 地块编号 地块面积 实施前地块限制因素 实施后状况 交通条件 土壤有机质 灌溉保证率 % 交通条件 土壤有机质 灌溉保证率 % 实施地块 02 一般 一般 基本满足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实施地块 03 一般 较高 无灌溉条件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8 实施地块 04 较差 一般 无灌溉条 件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实施地块 05 一般 一般 基本满足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实施地块 07 较差 一般 基本满足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实施地块 08 较差 一般 一般满足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实施地块 091 一般 一般 一般满足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实施地块 092 较差 一般 一般满足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实施地块 10 一般 一般 一般满足 良好 达到水田标准 基本满足 (四)新增耕地 评价面积确定 通过 内 、 外业工作,最终确定 项目实 施规模为 公顷,耕地提质改造面积共 公顷, 新增水田 公顷。 二、 新增 耕地 质量 评价 方法 (一)确定分等参数 ( 1) 某某县 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 因素指标区是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它指标区的最小单元。 某某 壮族自治区指标区一级区的划分与全国分区系统相衔接,二级区是全区范围内自主的划分为桂东北丘陵山地区、桂中溶蚀平原区、桂西北山地区、右江河谷区、桂西岩溶山地区、桂南低平原区、桂南沿海区等 7 个二级指标区。 某某县 属 于桂南低平原。 ( 2) 某某县 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构成 某某县 是在全区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所属的自治区二级指标区建立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 某某县 属于 桂南低平原区,其指标体系如下: 9 表 32 某某 市 某某县 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区 自然因素 生产力因素 土壤条件 地形 条件 水文 条件 农田基本 建设情况 理论 生产力 现实 生产力 投出产出 水平 桂南低平原区 土壤有机质含量 表层土壤质地 土壤 pH 值 地下水埋 深 灌溉保证率 土壤排水 作物光温 生产潜力 作物 单产 作物 “产量 成本 ”指数 ( 3) 标准耕作制度及其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确定 标准耕作制度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 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涉及的作物。 某某 采用的基准作物是水稻(早稻),指定作物包括早稻、晚稻、中稻、春玉米、夏玉米、甘蔗。 某某 市 某某县 位于 桂南低平原 ,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 物和指定作物如下表所示。 表 33 某某县 农用地分等各区的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一览表 指标区 标准耕作制度 基准作物 指定作物 复种类型 作物组成 桂南低平原 1 年 2 熟 早稻~晚稻或 甘蔗 水稻 (早稻) 早稻、晚稻、甘蔗 ( 4)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及产量比系数 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包括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是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参数。 各指定作物的生产潜力指数依据自治区上报的作物播种 /收获日期资料以及国家气象局提供的 30 年地面气候资料,由国家统一采用逐级修正法计算获得。 产量比系数是指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为基础,按当地各种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的比值。 根据 某某 农用地分等成果, 某某县 的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和产量比系数见下表。 10 表 34 某某县 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与产量比系数一览表 指定作物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产量比系数 早稻 1481 1481 晚稻 1789 1638 甘蔗 6019 5724 ( 5)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及评价指标权重 农用地分等工作将农用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大类评价农用地质量 水平。 水田和旱地的条件、质量和生产力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同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里,水田和旱地的分等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同,根据 某某 农用地分等成果, 某某县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权重如下表: 表 35 某某县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权重表 因素指标 表层质地 权重 有机质 含量权重 pH 值权重 地下水 埋深权重 灌溉 保证率权重 土壤排水 权重 早稻 晚稻 甘蔗 ( 6)因素记分规则表 因素分值体系采用( 0100)分的封闭区间体系。 因素指标的优劣均在( 0100)分内计算其相对得分值,相对最优的条件取值 100 分,相对最恶劣的条件值 0分,其余得分据此推算。 根据 某某 农用地分等成果, 某某县 各指定作物因素记分规则如下: 表 36 “早稻、晚稻 分等因素分级 自然质量分 ”记分规则表 指定作物 分等因素 早稻分值 晚稻分值 有机质含量 表层质地 pH 值 灌溉保证率 地下水埋深 100 100 ≥% 壤土 ~ 充分满足 80~ 100cm 95 95 ~ % 90 90 粘壤土 ~ 80 80 ~ % ≥100cm 70 70 ~ % 沙壤土 ~ 基本满足 60 60 粘土 40~ 80cm 50 50 ~ % ~ 一般满足 40 40 30 30 ≤% ≤ ≤40cm 20 20 沙土 ≥ 11 指定作物 分等因素 早稻分值 晚稻分值 有机质含量 表层质地 pH 值 灌溉保证率 地下水埋深 10 10 砾质土 0 无灌溉设施 表 37 “甘蔗 分 等因素 自然质量分 ”记分规则表 指定作物 分等因素 甘蔗分值 有机质含量 表层质地 pH 值 灌溉保证率 土壤排水 100 ≥% 壤土 ~ 充分满足 一级 95 ~ % 90 粘壤土 ~ 80 ~ % 二级 70 ~ 基本满足 60 ~ % 沙壤土 /粘土 ~ 三级 50 一般满足 40 ~ % 30 ≤% 沙 土 ≤ 无灌溉设施 20 砾质土 四级 注:土壤排水条件是指受地形和排水体系共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