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采购运作与管理研究内容摘要:

统工程,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很多,导致评价主体对客体认识具有模糊性,因此要准确、全面评价集中采购管理的绩效比较困难。 本章在探究集中采购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绩效评价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尝试性的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集中采购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集中采购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期能科学的评价制造企业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的构建。 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绩效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生产企业采购绩效评价的意义 生产企业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其构建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投入人、财、物、信息等资源。 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制造企业集中采购管理模式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就成为各制造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在完成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的构建之后,集中采购绩效的评价就成为制造企业绩效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生产企业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的绩效作为衡量整个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的功能、服务以及整个模式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的指标,对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集中采 购管理模式的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投入和产出相互约束的条件,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来达到最大的产出,即实现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构建的最佳经济效果。 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的绩效评价不仅可以向人们展示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收益,同时也为制造企业的投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评价制造企业集中采购绩效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的设立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集中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也不例外。 依据制造企业内部绩效评价及项目评估的相关理论,集中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立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 1)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 集中采购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集中采购管理绩效是对制造企业集中采购水平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全面反映集中采购的情况,而不是局限于局部或某些具体方面的考核;其次,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要有较强的逻辑关联;再次,在进行比较时,如果指标过细,难免会产生许多误差,而选用 综合指标能够很好地规避误差问题。 ( 2)具有可操作性 在集中采购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所用指标的可操作性以及采集过程中的可获得性。 另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制造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以便于数据采集。 ( 3)具有可拓展性 为了使制造集中采购评价的指标体系有较长的生命力,除选择反映传统的、现实的集中采购水平的指标外,还应选择一些能反映未来集中采购发展趋势的指标,以保证指标体系在时间上有可延续性。 当然,还应尽量使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在时间上可延续,而且在内容上还可 拓展。 ( 4)具有指导性 集中采购的评价体系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检验体系,但从更深层次上看是一个评价指导体系。 有了这样的评价指导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集中采购管理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有采购作业过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生产企业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绩效评价 生产企业集中采购绩效评价可以看作为是制造企业实施集中采购的一切投入和产出的过程评价。 这种过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包括采购系统“硬件”建设,又包括相关“软 件”发展的业务活动过程。 集中采购绩效评价的内容大致可体现为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集中采购的成本,即制造企业实施集中采购所占用和耗费的资源及其程度。 二是集中采购的效益,主要表现为制造企业实施集中采购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包括实施集中采购后所带来的时间、人力和成本方面的变化。 三是集中采购的效能,主要是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集中采购所带来的其 它效益及其自身管理水平的变化。 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进行分析,集中采购系统绩效评价同样可以表述为: L = PC (41) 式中: L— 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的综合绩效; P— 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综合收益; C— 建设集中采购系统的成本。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此公式中的成本与效益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加减,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本文分别从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对集中采购的绩效评价进行分析。 集中采购系统的成本分析 集中采购系统的成本估算方法 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可选用通常的系统成本估算方法,一般的系统成本估算主要方法包括:( 1)专家判定技术:也称为 Delphi 法,聘请一个或多个采购管理领域专家和系统开发技术人员,由他们分别对集中采购模式的构建成本进行估计,并最后达成一致而获得最终的成本。 ( 2)自顶向下估算法:系统成本的估算,主要依据系统的规模、功能以及实现该功能的子功能组成形式逐层分配成本。 ( 3)自下而上估算法:首先估计制造企业集中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每一个功能模块的成本,然后根据采购系统的结构,通过累加方式得到最终的成本估计。 上面这些估算法都有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不能简单评价某种方法的好坏。 在生 产企业集中采购系统的成本评价过程中,通常要同时采用几种估算方法并且比较它们估算的结果,如果采用不同方法估算的结果大相径庭,就说明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成本信息,应该继续设法获取更多的成本信息,重新进行成本估算,直到几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为止。 集中采购成本的基本结构 从生产企业实施集中采购的角度出发,生产企业集中采购的运行成本分成运行费用、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三类,其具体内容见表 41。 表 31 实施集中采购的成本 集中采购系统的效益评价 集中采购系统效益评价方法 借鉴众多研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对采购绩效评价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其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定性评价的有平衡计分卡法、标杆法等,定量评价的方法有净现值法、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等。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 1)平衡计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以企业的战略为基础,并将各种衡量方法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既包括财务指标,也包括顾客角度、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的业务指标。 ( 2)净现值法。 这种方法使用净现值作 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所谓净现值时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但净现值法存在着一些内在缺陷,例如,净现值法忽略了项目的延迟选择权和不可回收性,这使得净现值法实际上适用于不确定性较少且期限较短的投资决策。 (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用来确定某一目 标的各影响因素权值的综合分析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定量地分析一些难以精确定量的定性决策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