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黑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书内容摘要:

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全局共有职工 135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05 人(正高职称 8人,副高职称 15 人,中级职称 25人)。 滨州市七县区均设有专门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从事畜牧科研、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 735 人,技术力量雄厚。 近年来,与中科院遗传所、农业部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中心和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山东省畜禽良种推广中心 和扬州大学 等科研院所合作, 初步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冻精与胚胎生产、动态信息调查、分 子遗传标记和超声波背膘厚度测定等工作,并向省、部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提供大量遗传育种材料和科研数据,为实施渤海黑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四、项目实施步骤与进度安排 本项目采取渤海黑牛提纯、快繁、种质评价、静态保种与原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同步进行。 本项目计划四年完成( 2020 年 2020年),各年度任务目标进度如下: 2020 年:( 1)原种场纯繁扩群,渤海黑牛原种场基础母牛存栏量达到 250 头。 ( 2)建立核心群。 在无棣县、沾化县建设核心群 5 处,核心群基础母牛达到 1000 头。 ( 3)继续组织冻精、胚胎生产,生产冻精细管 5000 支、胚胎 50 枚。 ( 4)开展导入杂 交试验。 ( 5)购置所需仪器设备。 ( 6)利用超声波活体测膘、分子遗传标记等技术,开展选育与保种工作。 2020 年:( 1)原种场纯繁扩群,渤海黑牛原种场基础母牛存栏量达到 280 头。 ( 2)扩建核心群。 核心群基础母牛达到 2020头。 ( 3)继续组织冻精、胚胎生产,生产冻精细管 5000 支、胚胎 50 枚。 ( 4)实施产业化开发计划,扩大渤海黑牛及日渤杂交牛群体。 ( 5)整理上年度资料,安排下年度计划。 2020 年:延继前段工作,开展动态监测,并向国内外市场广泛推介渤 海黑牛产品;繁育基地内存养渤海黑牛 10000 头。 整理上年度资料,安排下年度计划。 2020 年:延继前段工作,渤海黑牛原种场基础母牛存栏量达到 350 头;繁育基地内存养渤海黑牛 15000 头;全面整理汇总项目实施期的资料、数据,写出总结、结题,准备验收、鉴定。 五、项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意见 项目单位 意见 本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特申请立项。 法人代表签名: 项目单位章: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 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其他需要说明或建议的事项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七、附录 (一)《滨州市 渤海黑牛品种资源 保 护 方案 》 (二)附件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奖励证书 山东省地方标准 —— 渤海黑牛 项目建设位置与布局图 附录一: 滨州市渤海黑牛保种实 施方案 为 加强对国家级 畜禽保护品种 —— 渤海黑牛 的保护,促进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和利用, 山东省渤海黑牛原种场向农业部提交了渤海黑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书。 为切实搞好项目建设,尽快发挥项目的作用,实现保护和开发利用渤海黑牛种质资源的目标,结合渤海黑牛原种场的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渤海黑牛原称“抓地虎牛”、“无棣黑牛”,主要产于滨州市的无棣、沾化等县区, 1983 年被列入《山东省畜禽品种志》和《中国牛品种志》, 2020 年 8 月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大量引入国外肉用品种对渤海黑牛进行无序杂交,使其繁育区范围越来越小,纯种数量越来越少。 为抢救性保护渤海黑牛种质资源, 2020 年建立了山东省渤海黑牛原种场,相继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动态调查、胚胎生产、超声波测定、分子标记、品种特性研究和种质创新等工作。 但是,由于受资金制约,渤海黑牛原种场规模较小,仪器设备不配套。 因此提出渤海黑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以期在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资助下,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渤海黑牛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为渤海黑牛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建设单位概况 山东省渤海黑牛原种场于 2020 年 7 月建成, 2020 年 8 月通 过山东省畜牧办公室验收,并颁发种畜禽生产许可证(证号:鲁M080301)。 该场位于滨州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内,占地面积 40亩。 现有职工 12 人,存养渤海黑牛基础母牛 226 头,种公牛 7头。 本场主要承担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 —— 渤海黑牛的品种选育与种质特性研究、动静态保种与遗传育种材料推广等工作。 建场以来,在全国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山东省畜牧禽良种推广中心和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和教学单位的帮助下,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冻精与胚胎生产、动态信息调查、分子遗传标记和超声波测 定等工作,并向省、部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提供大量遗传育种材料和科研数据。 三、建设地点 根据项目特点,本着节省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不新占用耕地的原则,项目冻精、胚胎生产及科研部分拟在山东省渤海黑牛原种场进行;原种繁育基地建设拟在渤海黑牛饲养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