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项目方案内容摘要:

、文件管理 保证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处于受控状态,及时获取并使用所有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文件机密泄露、丢失、误传,保证质量体系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控制好文件资料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季节性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工程质量计划、施工技术交底、工程洽商记录、工程隐(预)检记录等质量保证资料及竣 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 借阅时做好登记手续。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复查,予以更新并重新得到认可,确保文件的识别度,防止作废的文件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要在这些文件上注明“已作废”标志。 设备采购 1)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良好的服务,根椐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按质、按时、按期采购材料设备,保障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到施工现场。 做到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并保证真实、齐全、完整与工程施工同步。 2)采购质量政策,质量第一,质量优先,不合格材料和设备不进入现场,证随货走,货证同 步。 3)选择合适可靠的供货单位,进货的选题记录及货随来的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包括:产品证明书、质量标准、检查标准、产品鉴定或结构性能报告。 产品的质量特性(征)及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质量保证文件等。 测试检验 我方应在设计阶段完成系统各阶段的测试检验内容、标准、程序方法验收证书格式等文件,提交业主审查通过,并作为各项检测验收的主要依据。 各项测试均有测试报告及双方签署验收合格证书。 我方应保证通过各阶段的各项测试,确保系统按原定工期完成。 在系统各阶段测试检验中若发现设备、材料未达到合同要求,我方应立即给予 更换,所发生的费用由我方负责;若因此导致工期延迟,责任由我方自负。 在系统各阶段测试检验中所需要的测试工具、仪器由我方提供,其数量必须保证系统测试满足工期要求。 质量保证文件 所有相关质量保证文件应提交业主,并随时接受业主的检查。 供货商应根据本节各项要求详细提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及系统的质量保证说明。 我司建立和贯彻质量体系,以此作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要求的一种手段,并向业主介绍现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建立和贯彻合同检查程序和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序。 公司对每一项业务和每一项工程,坚持按照 ISO9001 标准 严格管理每一个质量环节,从合同控制、设计控制、文件和资料的控制、采购控制、检验控制、设备及过程控制,确保了每一项业务和每一项工程自始自终的过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为最终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圆满实现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公司全体员工按照《质量手册》要求,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质量职责,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为公司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做出重要贡献。 IS09000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我公司将继续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 意识,以 ISO9000质量体系为基础;以设计文件、国家、有关部委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业主有关规定为准则;以全员参与和全面质量管理为手段;以严格的质量检测试验为保障;以奖优罚劣为激励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生产保证体系,实行工程质量项目经理终身负责制。 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制定本工程质量计划,规范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活动,实现质量目标。 全体员工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项目经理部从领导层、管理层至作业层遂级实行工程质量自检自控,按照招标文件、 合同条款、设计文件、系统技术规范要求,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做好工程质量检查控制,形成体系完善、责任明确的质量检查控制体系。 设备安装方案 我公司向招标人提供本项目采购的所有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服务的全部内容,并在需要的时候配合设备使用单位完成整个系统的网络联调工作。 若本项目采购的设备产品等方面的配置或要求中出现不合理或不完整的问题时,我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在投标文件中提出补充修改方案并征得招标人同意后付诸实施。 1) 我公司具有良好信誉和相关实力的技术队伍。 2) 我公司本着认真负责态度,组织技术队伍,做好投标的整体 方案,并书面提出长期保修、维护、服务以及今后技术支持的措施计划和承诺。 3) 安装调试在设备到货后 3个工作日内开始进行。 4) 所有设备由我公司送货上门并安装调试。 用户不再支付任何费用。 5) 自系统安装工作一开始,我公司允许采购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系统的安装、测试、诊断及解决遇到的问题等各项工作。 6) 我公司和产品供货商对提供的产品保证至少贰年的产品免费技术支持售后服务。 详细安装方案 前期准备 经会审和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备,施工人员熟悉各有关图纸资料,了解系统工程的施工方案、工艺要求、质量标准。 施工所需的设备、仪器、工具、部件、材料等应提前准备就绪,施工现场有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 材料设备到货 1) 终端部分:硬盘录像机、硬盘等。 2) 传输部分:光 /电转换器、分线箱、同轴电缆、光缆、电源线、控制线等。 3) 前端部分: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红外灯、避雷接地装置等。 4) 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选型,设备材料和软件进场应验收,并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表。 施工安装工艺 1) 工艺流程: 管路敷设 分线箱安装 线缆敷设 前端设备安装 机房设备安装 设备接线调试 2) 操作工艺要求 ( 1) 管道敷设: a) 钢管内侧要求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完整无损,整体顺直; b) 水平或垂直 敷设明配管的允许偏差值:管路在 2M 以内时,偏差为 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 1/2; c) 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壁厚应大于 2mm,埋深不应小于 ; d) 室外导管的管口应设置在盒、箱内,所有管口穿入线缆后应做密封处理。 e) 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 f) 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线槽终端应加装封堵。 g) 吊装金属线槽直线段组装时,应先做干线,再做分支线,将吊装器与线槽用蝶形夹固定,并逐段组装成形; h) 本次项目所有管道都不 随建筑施工同步敷设。 i) 对 有强磁干扰的场所,采用镀锌钢管或封闭金属线槽敷设并做接地处理。 j) 对有酸、碱腐蚀性介质与潮湿的场所,采用 PVC 管敷设。 k) 高温、易碰撞与易摩擦场所 采用镀锌管。 l) 系统的主干线, 走工厂原有 用封闭金属桥架敷设。 m) 敷设管道电缆前应先清刷管孔,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进人管口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等处理措施。 ( 2) 分线箱安装: a) 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高度宜为底边距地 ; b) 解码器箱一般安装在现场摄像机附近。 安装在吊顶内时,应预留检修口;室外安装时应有良好的防水性,并做好防雷接地措施。 c) 当传输线 线路超长需用放大器时,放大器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 ( 3) 线缆敷设要求: a) 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分开敷设。 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选配电缆,尽量避免电缆的接续,必须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头件。 b) 线缆布放前应对其进行绝缘测试(光缆、同轴电缆除外),线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 ,测试合格后方可敷设; c) 线缆应排列整齐,顺直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在上。 电源线应与控制线、视频线分开敷设; d) 管内不得有线缆接头; e) 线管不能直接进入设备接线盒时,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子 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软管长度不得超过 1m,并不得交线缆直接裸露; f) 线缆与电力线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 ;与通讯线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 ; g) 引至摄像机终端的线缆应从设备的下部进线,并留有不影响摄像头转动操作的余量,摄像机的同轴电缆、电源线及控制线应穿缠绕管固定,不应使终端摄像机插头承受电缆自重; h) 敷设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记; i) 同一线槽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不应超过内部截面积的 40%; j) 接线盒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 150mm;盘、箱内的导线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 1/2; k) 监控室内采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或控制台底部进行,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 电缆在弯曲处两侧不大于30mm 成捆绑扎,根据电缆数量应每隔 100mm~200mm 绑扎一次; l) 监控室内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应沿线槽敷设,且顺直无扭绞。 m) 线路敷设完成后,应对线路进行校对与绝缘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