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池塘养殖泥鳅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帮助农民致富,也正符合了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小水体出大文章,泥鳅虽小翻“大浪”。 泥鳅的生命力很强,对环境适应性广,只要是没被污染的水源,泥鳅就能生存。 因此,可开展温室养殖泥鳅。 温室养殖泥鳅不仅投入少,见效快,劳动强度轻,易管理,而且它耐低氧,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群体增产幅度高,所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 现阶段泥鳅的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江西、山东等地都已大量 养殖。 陕南地区靠近四川,气候条件与四川接近,温度适宜,水资源丰富,这些自然条件都非常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可就近从四川引进鱼苗,来源丰富,而且不久洋县高速公路将全县贯通,运进鱼苗也较方便。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蝇蛆、蚯蚓、小鱼为食,而这些饲料在村里很容易得到,水稻田里使用杀虫灯诱杀的害虫也可以作为泥鳅很好的饲料。 本项目可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专家教授可以提供技术指导。 三、项目区概况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接佛坪、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 北界留坝、太白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7176。 11′~ 108176。 33′,北纬33176。 02′~ 33176。 43′之间,东西宽约 56公里,南北长约 76公里。 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西汉高速、 108 国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 3206 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开发前景广阔,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鹮故乡”。 洋县草坝村仅距县城 3 公里,四面环山形成天然盆地,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湿润 .气候特征是 :温度高、降水少、日照充足。 草坝村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甘甜且无污染,几乎每家都有自压泵,每天生活用水均由自压泵抽出。 党河流经此地,并且离草坝村不远的山上有水坝拦水,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定期开闸放水通过贯穿草坝村的各条小渠将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社会经济状况 洋县草坝村有 393户人家, 1349口人,共有 7 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于 4015 亩地,人均年收入 1658 元 /人。 本地主要收入靠梨果和西瓜,每户家庭梨果的收入都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小学毕业占全村人口 20%,初中毕业占全村人口 67%,高中毕业占全村人口 10%,大 学毕业占全村人口 2%,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 村中有自己的小学和初中,高中仅在3公里以外的洋县县城。 受教育条件相当好。 草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仅仅依靠农业发展起来,村里人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农业生产。 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很少流失,这也说明了村里的农业生产能够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村里的经济生产目前还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 村中平地主要种植水稻、西瓜、玉米、豇豆、菜花等,而坡地上大面积种植梨果,全村约有梨园 20xx多亩。 为了保护朱鹮, 20xx 年当地在 wwf的支持下种植的绿色水稻,现在大约有 1100 多 亩。 四、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地是朱鹮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保护站每年需要购进大量的泥鳅来进行投放,这就为泥鳅的初期基本销路提供了保证。 泥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餐桌上是一道十分受欢迎的佳肴,当地属于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所以在当地养的泥鳅在市场上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交通便利,当地距离县城仅 3 公里,并且有公路直通村子里。 当地的温度条件不能一直保证泥鳅的繁殖率不断成功,因此需要温室大棚来控制温度,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