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茂铁路jmzq-3标施工测量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出坡顶和坡脚 涵洞的测量放样 ①根据涵洞图纸的施工里程,调查该里程范围的水系情况。 ②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涵洞各基点的坐标,利用加密的导线控制点,用坐标法放样出各个基点的平面位置。 ③根据实测坐标,做好交底记录,并与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施工交底。 ④水准测量:仪器使用苏光 DS32,测量误差控制在 5mm以内。 把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相比较,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水准记录交底。 ⑤台背回填:在台身背测,用钢卷尺,每隔 15cm 做一标记,作为回填时的松铺控制线。 路基沉降 位移 观测 路基施工过程中,要按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埋设相应的沉降观测标,按照规范的频次进行沉降位移观测,具体操作细则见《线下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 JMZQ3标段工程指挥部 第 14页 桥涵施工测量 桥梁桩基测量 在设计图纸下发后,计算各墩台桩基坐标,经复核、审核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审核。 经监理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桩基的放样。 桥梁桩基中心点放样采用全站仪放样 或 GPS RTK 法进行,并用两种方法互相抽检。 放样中心点后,在互相垂直方向上布设四个护桩,两护桩分别连线,其交点即为桩基中心点。 在钻孔及钢筋笼下放中可随时复核桩基中心位置。 四个护桩一定要保护好,确保在施工中不碰损护桩。 水上钻孔桩施工同样采用全站仪放样。 首先精确放样辅助钢管桩中心,连成钻孔平台纵横轴线,安装钻孔平台纵、横承重梁,搭设钻孔平台,然后在钻孔平台上精确放样各 钻孔桩中心纵横轴线,安装钻孔桩钢护筒导向定位架,并在导向定位架上作好钻孔桩中心方向线标记,埋设钢护筒。 根据钻孔桩中心纵横轴线,以钢护筒导向定位架的纵横轴线为基准,在导向定位架上放样出与钻孔桩中心纵横轴线平行的各钢护筒的外切线,以此来定出钢护筒在导向定位架的位置。 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每一个钢护筒的顶高程,每个钢护筒测量两个点,并用油漆标记,以此作为钻孔桩施工及钻孔桩混凝土灌注的高程基准(定期校核每个钢护筒的顶标高)。 桥梁承台测量 在设计图纸下发后,计算各墩台承台角点坐标,经复核、审核确认无误后 报监理审核。 经监理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承台角点的放样。 承台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内容为:钻孔灌注桩桩顶高程划定;承台底面找平;承台模板放样及调校;承台顶面高程控制。 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确定开挖深度。 开挖基本到位时精确放样承台底高程,钻孔灌注桩桩顶高程采用水准仪放样并用油漆标记。 承台底面找平以后,在承台底面找平层上用全站仪放样承台四角点,用全站仪换手复测法检查。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检校承台模板。 在承台预埋变形观测点,观测标志伸出承台顶面 1cm,在承台凝固 3 天 后开始沉降观测。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 JMZQ3标段工程指挥部 第 15页 桥梁墩身测量 为保证墩身测量精度,采用全站仪按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墩身施工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法测量各墩身的高程。 首先放样墩中心线、桥轴线,然后按节段施工校验墩身模板轴线及特征点。 墩身施工完成后及时埋设沉降观测桩,并开始沉降变形观测。 支座安装施工测量 支座安装前,先计算各墩台支座坐标,核实支座高程,经复核、审核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审核。 经监理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支座垫石、支座的放样。 安装前还应检查桥梁跨距、支座位置及预留锚栓孔位置、尺寸和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平整度。 采用精密水准仪几何水准法控制支座顶高程,采用钢尺传高或全 站仪垂直传高方法将高程自承台传至墩顶,支座垫石顶高程应控制在 10~ 0( mm)。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支座垫石尺寸,严格控制支座纵横向轴线及扭转,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架梁施工测量 架梁前应具有墩台里程、支座中心线、支座垫石高程及预埋件等竣工资料,并由架梁作业队复核。 架梁作业前用全站仪在各墩上精确放样桥轴线、墩轴线以及支座垫石轴线位置。 采用徕卡 TS06 全站仪控制梁平面位置、轴线及扭转,采用精密水准仪几何水准法控制梁的高程。 隧道施工测量 施工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 本段地形复杂、通视和交通条件较差,线路总长 公里,洞口距离相邻的控制点较长,因此洞外控制测量采用 GPS 平面控制网。 在洞口各设二到三个 GPS 点,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要在 400m 以上,且要通视良好。 对于莲岗隧道和吉安隧道这两个长大隧道采用单独布网 ,即利用 GPS 静态观测在洞口设置三到四个控制点 ,每个隧道单独平差计算。 高程采用二等水准观测并进行独立平差计算来建立高程坐标系统。 洞内平面控制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 JMZQ3标段工程指挥部 第 16页 1)采用徕卡高精度全站仪 TC1800(测角 :1 秒) 对洞内实施 闭合导线 控制。 隧道内导线以洞口所投 GPS点为起始点,按双导线向内测设,形成闭合导线环。 导线每延伸 1~ 2个控制点,两导线交汇成一个节点,节点坐标采用平差值,作为继续向前延伸的依据。 精测导线要求导线边长应尽量的长(不小于 200m),要根据实地的照准精度选定合适的距离。 旁折光对精密测角观测结果有系统性影响,因此导线尽量沿隧道中线布设成等边直伸多边形导线闭合环或菱形导线锁,每个导线环的边数设计为 4~ 6条。 隧道的横向贯通误差随着测站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保证洞内通风、照明、通讯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将导线边尽量设长,以减少方位角传递误差。 根据洞内通视的实际情况 (纵向变坡 ),导线平均边长布设为 250~ 300m。 由于首级控制网不能完全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建立第二级加密控制网,二级控制网的加密采用插点、插网的方法,精度可比首级控制网低。 导线折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 6 个测回。 观测过程中 的各项限差要求严格按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三 等导线测量的要求实施。 测角过程应遵循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使测角中误差控制在 ″以内。 距离测量采用对向观测 2测回,并在测边两端量取气象元素取平均值后对边长进行改正,边长最后投影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量距误差≤ 1/150000。 导线网平差采用平差软件严密平差。 2) 为使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影响最小,隧道内导线布设尽量沿隧道中线布设成等边直伸型菱形多环闭合导线锁,每个导线环边数为 6条,并将进洞边布设成两个三角形。 洞内导线按 三 等导线布设,测角中误差177。 ″, 测边相对中误差 1/15万。 施工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精度177。 2″,测距 2+2ppm。 根据隧道实际情况 ,布设成环形导线 ,导线点采用强制归心装置 ,安装在地下地铁隧道侧壁 ,保持离开侧壁一段距离 ,一般约 0 5~ 0 7m,以保证视线离开侧壁约在 0 5m以上 ,减少旁折光的影响 ,导线所有角度距离采用 1秒 全站仪观测 (图 4)。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 JMZQ3标段工程指挥部 第 17页 是否 3) 水平角的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 6测回。 观测过程中的各项限差要求严格按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三 等导线的要求实施。 导线折角的观测,均以半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用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测左角;用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测右 角。 观测结束后,左、右角分别取中数,并检查左右角之和与圆周角闭 差。 4) 导线控制桩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用混凝土埋设,桩尺寸为 4cm 4cm 60cm,埋入原状土 40cm 以下,点间视线离开洞内设施。 导线的测角测边要求符合 规范要求。 轴线 控制测量 洞内导线点布设、观测、平差、坐标计算完毕,经复核无误后,利用导线控制点测出隧道轴线。 由导线点测设轴线桩,一次测设不能少于 3 点,并相互校核。 施工中除设置变坡点控制桩外,还要设置必要的加桩,直线上按 10m 间距布置。 混凝土施工时可根据作业地段适当加密。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为了加快测量速度,在洞内直线点拱顶位置设置激光导向装置,每 500m 移位一次。 在施工中每三天要用全站仪对激光测量仪在开挖掌子面光束投点进行校核,以防出现偏差。 高程 控制测量 洞外高程控制 采用设计院提供的管区内 搭接 水准 基点 (不少于 2 个),同时, 采 用 徕卡 DNA03( DS03)电子 水准仪 对 水准 基 点 高程 进行复核,确保 水准基点高程 的可靠性 和高精度。 洞内高程控制 按《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 的要求,隧道洞内高程测量采用二等 水准测量,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1mm,可将洞内的 250~ 300m 一对的平面控制点同时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测量。 测量仪器采用 徕卡 DNA03 电子 水准仪 及 配套的 铟钢水准尺一对,尺垫 5㎏ 两 个。 洞内高程分别从洞口水准基点向洞 内引测。 施测时必须联测两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 JMZQ3标段工程指挥部 第 18页 个以上前面的水准控制桩,其差值在符合规范要求时 ,方可向前引测。 洞内外水准 基点要定期进行联测,建立 高精度 的 二等 水准控制网。 隧道贯通误差 隧道贯通误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详见 下 表。 保证测量精度的技术措施 1) 严格按照 高铁三 等导线测量的作业要求和仪器级别、技术精度指标、操作规程进行施测。 2) 洞外、洞内温差较大、明亮度反差强烈,这对测量极为不利。 因此由洞外向洞内的引测工作,应在夜晚或阴天进行,进洞定向边的选择必须大于 500m;在测定定向角和洞内、外连接角或当洞内外高差、边长悬殊过大时,水平角的观测不少于 9个测回。 3) 洞内控制测量由工区测量班完成,以便在测量方法、仪器的完好状态和测量精度要求方面,真正做到统一,也便于整体考虑和处理有关疑难问题。 4) 提高观测者的技术水平。 在观测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选用一名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观测员负责观测,这样在保证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保证观测值为同精度观测。 5) 进洞导线相邻边长悬殊较大时,若严格执行一测回中不得重新调焦的规定,则由于视差过大而影响照准精度。 因此这一测站可改变观测程序;对一个目标调焦后接连进行正倒镜观测,然后对准下一个目标,重新调焦后 立即进行正倒镜观测,如此继续,以消除调焦透镜运行不正确。 6) 洞内外温度、湿度相差很大,为使仪器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充分一致,仪器应开箱 30min 后方可进行观测。 测距时应防止强灯光直接射入照准头,应经常拭净镜头及反射镜上的水雾。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 JMZQ3标段工程指挥部 第 19页 7) 导线向前延伸时必须符合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控制点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 每次观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指标、观测条件、平差方法均相同。 8) 当导线边长短于 400m 时,应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多次重新置中,采用两次照准,两次读数,减少对中误差的影响,保证测角精度。 隧道监控量测 隧道 监控量测项目 、 主要内容 和频次 根据管区内斜井围岩类别,确定管区内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具体详见表 :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 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d 16d~ 1个月 1~ 3个月 大于 3个月 1 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 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及喷层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支撑是否压屈进行观察或描述,采用地质罗盘等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2 周边位移及收敛 各种类型收敛计 每 10~ 50m一个断面,每断面 2~3对测点 1~ 2次 /天 1~ 2次/2天 1~ 2次/周 1~ 3次/月 3 拱顶下 沉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 测杆 每 10~ 50m一个断面 1~ 2次 /天 1次 /2天 1~ 2次/周 1~ 3次/月 4 地表下沉量测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 测杆 每 20~ 50m一个断面,每断面 3~7个测点 1~ 2次 /天 1次 /2天 1~ 2次/周 1~ 3次/月 洞口的沉降位移监测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 下 表的要求布置。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 JMZQ3标段工程指挥部 第 20页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 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 (构 )筑物时,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 其测点布置如 下 图所示。 围岩及支护状态监测方法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绘出地质素描图。 若遇特殊地质情况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岩层结构面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开挖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是否有底板隆起等的观察;对于已初期支护地段,应加强对围岩动态情况的观察:锚杆的受力变形情况、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现象、拱架是否受压变形等。 拱顶下沉 与收敛的 监测 拱顶下沉 监 测点和净空变化 监 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监控量测断面按 下 表的要求布。深茂铁路jmzq-3标施工测量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