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

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 国内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7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对此国外如美国、日本、德国均有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成熟的管理模式。 通过分析这些国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完善。 因此,本节以美国、日本两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希望从中获得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有益的启示。 美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美国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形成与 20 世纪初期,其具有较高的规范化程度、制度性强,管理具有明显的刚性原则,缺乏对员工本身的关怀,其管理模式属于管理技术型。 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 1) 市场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外部劳动力市场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来源。 美国企业在组织上具有开发行,它们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调节作用,企业所需的任何人才都可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得来。 而企业过剩的人员,也可以自由进入人才市场参与新的人才流动。 这种人才配置的方式,对劳动者的束缚较小,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愿望选 择职业,即使一时入错行,其转换工作的成本也相对较小;而企业在人才招聘时也有了多的主动权。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市场供求关系,其权利与义务的约束较小。 这样模式有利人才与岗位的最优组合,但对于劳动者而言个人的权益难以保障,也不利于企业人才资本的积累。 ( 2)分工明确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理性,重视刚性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上具有明确的指令链和等级层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讲求用规范加以控制,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 详细的岗位说明,几乎是美国所有中小企业所必备的,这对员工工 作指导性更强,降低了工作难度,缩短了工作适应期,但不利于员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 3)不拘一格降人才:人力晋升空间大。 美国中小企业中,员工的能力是管理层最为看重的。 只要是人才,无论起点如何,都有被重用的机会,员工晋升空间较大,因而工作热情高涨,但由于其对员工工作年限与资历的忽视,致使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 ( 4)激励手段以物质刺激为主,劳资关系对抗性强。 心理学上刺激是促进相应行为出现的必要手段,而常用的刺激方式主要有物质刺激与非物质刺激两种。 美国中小企业人 8 力资源管理中外部的物质刺激是其主要的激励方式。 这种激励方式太过刚性化,企业在顺境时其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身处逆境企业要想通过,降低报酬等方式来度过难关,将会遭到员工的极力反对。 这种激励方式下所形成的劳资关系也比较紧张,罢工事件时有发生。 总之,美国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对人的重视不够。 日本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美国相比,可谓正好弥补了其不足之处,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典范。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 ( 1) 重视培训与轮岗的人才培养方式。 企业将人才招聘进来后,随即展开新员工的教 育培训,之后再安排工作岗位。 日本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注重培养全能符合型人才;其二,培训方式以在岗培训为主,脱岗培训为辅;其三,老员工对新员工的榜样作用明显。 通常新员工都会被分配到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员工身边,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人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特点是轮岗制度。 轮岗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全能人才的培养,同时通过工作内容的不断更换,来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日本企业内晋升也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员工要想得到提拔,必须经历多种岗位之后,才能提升。 这中晋升方式,论资排辈的意味很浓,不利 优秀人才的提拔。 ( 2)注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日本企业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设计围绕着这两方面开展,重视以情感来维系企业与员工间的关系。 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年金与终身雇佣制的方式,使员工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命运结合在一起。 员工为了企业会竭尽全力工作,即使退休之后也十分关心企业的发展状况。 员工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日本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战后日本企业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员工的巨大付出。 另外,企业还让员工参与管理活动,使他们对企业的具体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并积 极参与企业决策,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企业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更多地使用情感激励为主的方式,辅之以灵活的弹性工资制度,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获得相应分红。 这种措施既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资积极性,又使得员工愿意与企业共度难关。 ( 3)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 与日本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用工形式更为 9 灵活多样。 首先,中小企业在员工招募上更富弹性。 日本大企业人才招聘的主要来源是大学,然后在企业内培养。 而中小企业的人才招聘来源更多,既有大学毕业生,也吸纳那些跳槽有技术专长的员工,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人才培养。 其二,多元化的用 工方式。 日本中小企业的用工方式有:正式职工、合同工及临时工三种。 正式工是企业人才资源的主体;合同工与临时工,则可以根据不同的用工需求及时招募。 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又不至于出现企业人员过剩的问题。 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十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 4)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日本中小企业人力资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