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内容摘要:
缴纳所得税。 显然,这既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又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 2.收入确认方法不一,成本列支暂估入账与税法不一致。 施工企业根据会计制度将长期劳务分期确认收入和成本,且往往存在暂估成本的做法,即按工程预计总成本与完工百分比的乘积记入当期”工程结算成本”科目。 这样做显然不符合税法规定。 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或分期确认、或视同完成合同法确认。 但对于建设单位中 途要求开具发票进行结算的,只能在开具发票时确认收入,工程成本也只能在未取得正式发票的情况下进行结转。 3.成本票据难以规范,工程核算不够健全,存在税收管理问题。 根据施工企业业务的特点,许多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实行“项目经理”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企业与项目经理(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以工程结算价款扣除一定的管理费、税金、利润等款项作为承包标的额;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配备、材料、设备购置等一切工程支出概由承包方负责。 然而,由于承包方对工程成本的确认不够规范,工程票证、单据的取得较为随意,虚假代 开等不规范发票随时流入企业,且工程的各项账面成本支出也 与预算书、实际发生数相差甚远。 4.取得的发票不合法不合规。 发票内容填写不完整、内容涂改及字迹潦草,特别是开具的发票不填写日期,常常造成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难以确认,导致滞后纳税申报、占压税款等问题。 此外,施工企业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一部分原材料购入时无法取得发票。 由于大部分原材料如沙、石、土等购入时大都无法取得 发票,企业千方百计以其他方式来弥补,如采取虚列工资表或用其他发票替代。 ②低税负发票取代高税负发票。 企业为降低税负,往往以容易取得的低税负发票替代较高税负的发票,造成成本项目串混。 ③随意使用不同版本(限额)的发票,在未界定发票使用范围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开具几百元乃至几十元金额也使用万元版甚至是百万元版的发票,有些企业往往在这方面做文章,常常给企业纳税管理带来不少难题。 ④假发票问题严重。 从纳税管理角度看,假发票是属非法凭证的一种,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要予以剔除,补征企业所得税并处罚款,还可能按发票管理规定给予处罚。 (三)施工企业其他涉税管理问题 1.有些施工企业为减少营业税额,往往尽量签订分包合同,这样会增加印花税税额。 2.有的企业为降低劳务分包所占总分包的比例或劳务分包方无法提供有效票据,采取支付工资的方式支付劳务费,这样会使代扣个人所得税产生逃税的风险,甚至会被。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关推荐
内各种袋(桶、箱)装材料码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 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实施了控制,未发生过环境污染,水、声、气监测达标。 本部门组织公司各部门识别了适用的法律、法规并组 织学习了本岗位适用的法律条款,全体员工能遵法守法。 本部门在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础上补充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文件,如节能降耗控制规定、节能降耗一览表、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绿色采购标准、环境质量检查标准等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工作的实施。 本部门定期对目标、指标、重要环境因素
,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根本。 因此,要改善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现状,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必不可少。 (2)各级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贯穿了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技术操作及工作内容,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因素,即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能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有效的降低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的关键途径。 (3)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的执行力。
了以下几项工作: 运用公司本部信用优势,发挥资金中心调控作用,保障公司整体经营秩序的稳定,财务部半年度工作总结。 由于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公司总体经营规模的快速膨胀,公司直营项目及所属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在公司领导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财务部利用多年来所积聚的信用优势和资金中心的调控平台,有效缓 解紧张的资金供给链。 在资金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
是还否正确。 说明理由。 不正确 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需提高, 混合砂浆应验算,并提高等级 1某三层结构的工业厂房,每层面积为 1500 平方米,地坪为混凝土面层,质量监督站在资料检查是发现该混凝土面层的试块只留置了 2组,提出该资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意见,问,该意见是否正确。 理由是什么,如果试块留置组数少了,那么正确的应该是几组。 意见正确 混凝土面层的试块组数,按每一层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一组
自在本阶段代表业主方或运营方利益提供咨询服务。 建设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系统,需要自决策阶段开始就将各方的经验和知识进行集成,而传统管理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 传统管理模式中很难对不同阶段之间界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至造成全寿命期不同阶段用于业主方管理的信息支离破碎,形成许多信息孤岛或自动化孤岛,决策和实施阶段生成的许多对物业管理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在运营阶 段被直接、准确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