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内容摘要:

的 按钮,显示手轮 ,通过点击 键将手轮对应轴置于 X 档,在手轮上点击鼠标左键,机床向负方向运动;点击鼠标右键,机床向正方向运动,通过点击鼠标左键或右键精确移动零件。 直到提示信息对话框显示“塞尺检查的结果:合适”如图 5213 所示 将工件坐标系原点到 X 方向 基准边的距离记为 2X ;将塞尺厚度记为 3X (此处为 1mm);将基准工具直径记为 4X (可在选择基准工具时读出,刚性基准工具的直径为 14mm),将 2X + 3X + 2/4X记为 DX 点击 ,回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在键盘上点击 ,进入参数设置,使用 翻页找 到如上图右边所示的界面(此处选择了G54) 使用 移动光标到 G54 X,点击 ,输入 DX 的值,再点击 ,此数据将被自动记录到参数表中 Y 方向对刀采用同样的方法。 图 5213 注: 完成 X, Y 方向对刀后,需将塞尺和基准工具收回。 步骤如下: 点击菜单 “塞尺检查 /收回塞尺” 将塞尺收回; 点击 ,回到广州数控的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中的按钮 切换到手动状态,按下按钮 ,抬高 Z 轴到适当位置,再点击菜单 “机床 /拆除工具” 拆除基准工具。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注:塞尺有各种不同尺寸 ,可以根据需要调用。 本系统提供的赛尺尺寸有 , , ,1mm, 2mm, 3mm, 100mm(量块) 偏心棒 偏心棒有固定端和测量端两部分组成。 固定端由刀具夹头夹持在机床主轴上,中心线与主轴轴线重合。 在测量时,主轴以 400600rpm 旋转。 通过手动方式,使偏心棒向工件基准面移动靠近,让测量端接触基准面。 在测量端未接触工件时,固定端与测量端的中心线不重合,两者呈偏心状态。 当测量端与工件接触后,偏心距减小,这时使用点动方式或手轮方式微调进给,偏心棒继续向工件移动,偏心距逐渐减小。 当测量端 和固定端的中心线重合的瞬间,测量端会明显的偏出,出现明显的偏心状态。 这是主轴中心位置距离工件基准面的距离等于测量端的半径。 X 轴方向对刀 点击 ,回到广州数控的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中的按钮 进入到手动状态; 借助“视图”菜单中的动态旋转、动态放缩、动态平移等工具,适当点击操作面板上的 按钮,将机床移动到如图 5212 所示的大致位置,在手动状态下,点击操作面板上的 或 按钮,使主轴转动。 未与工件接触时,偏心棒上下两部分处于偏心状态。 移动到大致位置后,可采用手轮方式移动机床,点击操作面板的 按钮,显示手轮 ,通过点击 键将手轮对应轴置于 X档,在手轮上点击鼠标左键,机床向负方向运动;点击鼠标右键,机床向正方向运动,通过点击鼠标左键或右键精确移动零件。 偏心棒 偏心幅度逐渐减小,直至几乎同心,如图 5214所示,若此时再进行增量或手动方式的小幅度进给时,寻边 器下半部突然大幅度偏移,如图 5215所示。 即认为此时寻边器与工件恰好吻合。 图 5214 图 5215 将工件坐标系原点到 X方向基准边的距离记为 2X ;将基准工具直径记为 4X (可在选择基准工具时读出,寻边器基准工具的直径为 10mm),将 2X + 2/4X 记为 DX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点击 ,回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在键盘上点击 ,进入参数设置,使用 翻页找到如上图右边所示的界面(此处选择了G54)。 使用 移动光标到 G54 X,点击 ,输入 DX 的值,再点击 ,此数据将被自动记录到参数表中。 Y 方向对刀采用同样的方法。 完成 X, Y 方向对刀后,需将基准工具收回。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点击 ,回到广州数控的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中的按钮 切换到手动状态,按下按钮 ,抬高 Z 轴到适当位置,再点击菜单 “机床 /拆除工具” 拆除基准工具。 Z 轴对刀 铣床对 Z 轴对刀时采用的是实际加工时所要使用的刀具。 塞尺检查法 点击菜单 “机床 /选择刀具”或点击工具条上的小图标 ,选择所需刀具; 点击 ,回到广州数控的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中的按钮 进入到手动状态; 借助“视图”菜单中的动态旋转、动态放缩、动态平移等工具,适当点击 按钮,将机床移动到大致位置,如图 5216 所示;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图 5216 图 5217 类似在 X, Y 方向对刀的方法进行塞尺检查,得到“塞尺检查:合适”时 Z 的坐标值记为 Z1; 将 Z11 记为 DZ 点击 ,回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在键盘上点击 ,进入参数设置,使用 翻页找到如上图右边所示的界面(此处选择了G54)。 使用 移动光标到 G54 Z,点击 ,输入 DZ 的值,再点击 ,此数据将被自动记录到参数表中。 试切法 点击菜单 “机床 /选择刀具”或点击工具条上的小图标 ,选择所需刀具; 点击 ,回到广州数控的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中的按钮 进入到手动状态; 点击 按钮,将机床移动到大致位置,如图 5216 所示。 打开菜单 “视图 /选项 „ ” 中“声音开”选项; 点击操作面板上 或 ,使主轴转动; 点击 按钮,切削零件的声音刚响起时停止,使铣刀将零件切削小部分; 用如同“塞尺检查法”的方式将数据输入到参数表中(此时“设置位置 Z0”文本框中应该输入 0) 立式加工中心对刀 立式加工中心在选择刀具后,刀具被放置在刀架上的,对刀时,首先要使用基准工具在 X, Y 轴方向对刀,再拆除基准工具,将所需刀具装载在主轴上,在 Z 轴方向 对刀。 X, Y 轴对刀 对刀方法同铣床及卧式加工中心 X, Y 轴对刀,可采用寻边器和偏心棒两种基准工具。 点击菜单“机床 /基准工具”,则基准工具直接装载在主轴上,采用与铣床及卧式加工中心类似的办法进行对刀。 Z 轴对刀 Z 方向对刀时,一般采用 Z 向的长度补偿值来设置零点,既分别将刀库重每一把刀使用与寻边器一样的 Z向对刀方式,进行 Z 向对刀,然后在对完刀得出 DZ 值后,依次写入对应的长度补偿中去。 (例如刀库有 5 把刀具,对应的将相应的 DZ DZ DZ3…. 写入 24~ 32 号参数)此时保持 G54 工件坐标系参数中 Z 向坐标为 0。 在程序调用 Z 向加工时,可用刀具补偿指令来完成 Z 向的走刀。 设置参数 铣床,卧式、立式加工中心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1. 如果当前处于系统主菜单,按下数字键 6(参数设置)可以进入参数设置,如果当前处于自动方式、空运行方式或手动方式,按下操作面板上的 PAR 参数 按钮可以进入参数设置 如图 5311 图 5311 2. 基本操作: 翻页 :上下翻页键,如果当前在第一页,向上翻页则到达最后一页,如果当前在最后一页,则向下翻页到达第一页。 定位要修改的参数 : 光标键 :选择要修改的参数;如果当前光标在某一页的最后一个参数,则使用 向下光标键将引起向下翻页,光标在新页的第一行,如果当前自某一页的第一行,则使用向上光标键将引起向上翻页,光标在新页的最后一行。 定位 :输入 01~80 之间的两个数字键,可定位到相应的参数。 3. 修改当前参数: 按下回车键,输入数据,再次按回车键修改生效;输入的数据由相对值和绝对值之分(用翻页键进行切换,如果在输入区之前显示 D 则表示输入的是相对值) (输入时的界面表现见图: 531 5313) 图 5312 图 5313 初始化:输入 0,按下回车键,系统提示: Y,如果此时输入 Y 则系统将进行参数初始化:初始化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的界面表现见图 5314 图 5314 《参数说明表》 编号 名称 初始值 显示的帮助信息 说明 01 G0 SPD 快速 G0 快速定位,手动快速使用的速度 02 G1 F 切速 G1 进给速度,手动慢速使用的速度 03 STEP1 步长 手动 1 档步长 04 STEP2 步长 手动 2 档步长 05 STEP3 步长 手动 3 档步长 06 STEP4 步长 手动 4 档步长 07 STEP5 步长 手动 5 档步长 08 STEP6 步长 手动 6 档步长 09 STEP7 步长 手动 7 档步长 10 X+Y+Z+C+ 10100011 状态 各轴报警,方向设置 11 X GAP 间补 X 轴反向间补 (0~) 12 Y GAP 间补 Y 轴反向间补 (0~) 13 Z GAP 间补 Z 轴反向间补 (0~) 14 C GAP 间补 第四轴反向间补 (0~) 15 TD1 半径 1 号刀半径值 (0~) 16 TD2 半径 2 号刀半径值 (0~) 17 TD3 半径 3 号刀半径值 (0~) 18 TD4 半径 4 号刀半径值 (0~) 19 TD5 半径 5 号刀半径值 (0~) 20 TD6 半径 6 号刀半径值 (0~) 21 TD7 半径 7 号刀半径值 (0~) 22 TD8 半径 8 号刀半径值 (0~) 23 TD9 半径 9 号刀半径值 (0~) 24 TH1 长度 1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25 TH2 长度 2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系统用户手册 第五章 广州数控 GSK928MA 面板操作 26 TH3 长度 3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27 TH4 长度 4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28 TH5 长度 5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29 TH6 长度 6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30 TH7 长度 7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31 TH8 长度 8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32 TH9 长度 9 号刀长度补偿值 (0~) 33 X+LMT 行程 X+软件行程(工件坐标系) 34 XLMT 行程 X软件行程(工件坐标 系) 35 Y+LMT 行程 Y+软件行程(工件坐标系) 36 YLMT 行程 Y软件行程(工件坐标系) 37 Z+LMT 行程 Z+软件行程(工件坐标系) 38 ZLMT 行程 Z软件行程(工件坐标系) 39 X BEG 始速 X 轴起始速度 (mm/分钟 ) 40 Y BEG 始速 Y 轴起始速度 (mm/分钟 ) 41 Z BEG 始速 Z 轴起始速度 (mm/分钟 ) 42 C BEG 始速 第四轴起始速度 (mm/分钟 ) 43 X UP 升时 X 轴升速时间 44 Y UP 升时 Y 轴升速时间 45 Z UP 升时 Z 轴升速时间 46 C UP 升时 C 轴升速时间 47 X TOP 限速 X 轴限速 (mm/分钟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