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会展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婺源县会展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婺源县会展中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 论(一)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婺源县会展中心2、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约 )3、项目投资总额:元4、项目建设地点:婺源县文公北路星江河东岸(详见附图)(二) 项目背景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 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 踏进婺源,满目青山绿水,松竹连绵,在蓝天、青山、碧水之间可见小桥、流水、人家,层层梯田、云雾缭绕,如诗如画,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和“最后的香格里拉” ,秀美的风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在婺源境内现已建有自然保护小区189 个,全县森林覆盖率 拥有全国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以及世界濒临绝迹的黄喉噪鹛,是国家首批通过的 3A 级旅游区。 被称作婺源模式的创建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的做法,获得了世界科学与和平贡献奖。 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播放了反映婺源生态保护的爱我家园专题片, 光明日报和参考消息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出婺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专题文章。 婺源县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婺源建县于唐开元 28 年,距今已有 1200 多年的历史。 县名婺源,是因“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区域内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 婺源“文风鼎盛,人杰地灵”。 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江水、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一代名流。 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 此外,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就有 3100 多部,其中 172 部计 1487 卷选入四库全书 ,因此婺源又被人们誉为“书乡”。 已建成的婺源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达万余件,被称为“中国县级第一馆”。 婺源还素有“茶乡”之称,茶叶为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 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香高、汤碧、味醇、汁浓,曾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 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构成了婺源宝贵的旅游资源。 2001 年 5 月江总书记到婺源视察,对婺源的发展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意见,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加强开发,加强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使婺源潜在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成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婺源旅游业迅速发展,其保存完好的微派古建筑、生态文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及各类会展的召开, “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声名大振,2003 年“十一”黄金周,婺源游客高达成 人次,占当时上饶市游客总人数的 年来,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的积极推动,一批跨省级旅游产品正在自发形成并逐步成熟,庐山景德镇婺源黄山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捆绑式旅游精品优势日益凸现。 江西作为东南沿海地区“后花园”旅游圈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并孕育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全面提升上海及周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面对这股强劲的发展趋势,江西应抓住机遇,打开婺源江西的东大门,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婺源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及茶乡特色,做足生态文章,开发特色旅游和特色农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率先实现江西在中部的崛起。 婺源县会展中心通过高品质、高起点的规划,将全面提升婺源整体的旅游接待档次,进一步完善婺源现有旅游市场功能的不足,以致改变城市整体形象,推动婺源地区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在婺源建设会展中心的必要性江西东大门婺源,青山碧水与古民居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历来享有书乡、茶乡之誉。 在这里品茶弈棋、浏览风光,让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婺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婺源 2000 年接待游客约 8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00 万元;2001 年接待游客约 5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00 万元;2002 年接待游客约 1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300 万元; 2003 年 110 月接待游客已达 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16800 万元。 婺源的旅游呈现跳跃式的发展趋势,不断增长的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婺源的生态美景及悠久文化的魅力及吸引力,同时也表明旅游业正在成为婺源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几年来,随着婺源的声名鹊起,来婺源的游客已不仅是单一的观光旅游,还包括较大数量的会议旅游。 与不断激增的游客人数呈鲜明对比的是旧城区面积小,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宾馆、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和相应的休闲场所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档次上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 婺源共有宾馆 48 所,其中只有家二星级的,家涉外宾馆,床位数 80 床以上的有 8 家,40 床以上的有17 家,而很多宾馆床位数在 20 到 40 之间,标准间数量不多,很多宾馆无热水提供。 宾馆由于很多是民资分散经营,质量和档次上不去,难以接受高档次的旅游团体,比如国外游客,这样导致大量游客只能在婺源短暂停留而住宿到景德镇等周边城市。 另外会议、会展场所设施也较欠缺,婺源县最大的会议场所“县会议中心”仅能容纳 600 人次的聚会,其他宾馆如江湾大酒店会议室能容纳 150 人次,滨江宾馆会议室容纳180 人次,明珠大酒店会议室容纳 150 人次。 周边城市也无标准较高的可供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展览及会议的场所和建筑,根据婺源在赣东北和周边城市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地理位置,在婺源县建设会展中心很有必要。 2、在婺源县建设会展中心的有利条件(1)婺源县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枢纽处,距景德镇机场仅 85 公里, 2004 年上半年动式的景婺黄、景婺常高速公路将使婺源的交通更加便捷。 (2)婺源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距周边旅游城市如黄山 114 公里、景德镇 80 公里、三清山公里、千岛湖 250 公里、龟峰 100 公里,在举办会展之余,便于组织客人分别前往各处风景名胜区游览。 (3)婺源加入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合作圈和赣、浙、皖、闽四省旅游经济合作圈后,知名度得到更大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会展在此举行。 (4)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在星江河东面预留有 建设用地,四面环路,又处于新建的占地 7 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东南面,在此处建设会展中心可与文化广场相辅相成。 (5)目前建委规划部门已预留建设用地,并提供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给城市规划设计室编制初步建设方案。 二、建设方案与规模该项目的建设方案在外观设计上要突出会展中心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及时代气息,并创造出环境亲和力。 在设计中不但要考虑与用地周边现有环境的关系,而且需对未来的发展作恰当的估计,使建筑有机的融入周边的自然、社会环境之中,成为市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象征性建筑。 该项目的设计考虑到婺源区域内对高档次会展、旅游接待场所的需求,项目设置具备会议厅、展厅、多功能厅、宾馆等功能,在建筑物临近道路处建设一个广场,整个地块由广场、庭院、花园、水流等元素组成的生态空间气韵连续,营造出丰富的建筑空间形态。 整体建筑按建筑占地小于 35%,建筑占地面积约 平方米,其中宾馆占地 平方米,按六层计算,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按四星级标准建设,总床位在 550 以上,宾馆配套电梯;会展部分占地 平方米,按三层计算,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使用率 80%为 平方米。 包括 平方米的展厅、1000 平方米的会议室、500 平方米的多功能厅、300 平方米的贵宾厅及 400 平方米的洽谈室,同时设置一个 平方米的室外展场以适应不同的办展需要,展厅楼层之间设自动扶梯;会议厅配备同声传译系统;还应设有地下停车场和室外临时停车位等配套服务设施,填补婺源城区现有功能不足的要求,以实现打造一个高品质,多功能的会展中心的目标,成为婺源县的一个新亮点。 三、环保与节能(一) 环境保护1、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1)废水排放因素: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 (2)固体废弃物因素:本项目排放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 (3)噪声污染因素:本项目噪声污染因素主要有建筑工程设备如集中空调、风机、泵等动力设备噪声,以及施工噪声。 2、环境保护防治措施(1)废水污染防治:生活污水经污水站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噪声污染影响防治:动力设备均有隔振、降噪的技术处理,设备机组及水泵下设隔震垫。 动力设备房采取吸音墙壁和隔声门窗。 (3)固体废弃物防治:本项目建成后每天排放的生活垃圾处理采用袋装化,每天由专人收集后负责清运,并注意清运时密闭。 (4)施工噪声防治提请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景德镇市有关规定执行,把影响减至最小。 (二) 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用原则上,考虑当地风土、气候条件,采用合理的建筑体型和朝向,外墙保温材料及设计满足最小传热阻要求,外窗采用节能玻璃。 选用低损耗节能的变压器,高效益节能的电气设备。 水泵选用节能型产品。 采用合理优化的布线系统方案。 (三) 劳动保护为防止及减少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插座回路设置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开关;变压器设置 罩;电缆桥回水平敷设不低于 部为 采用全封闭桥架保护。 垂直敷设时距时地 下部分加金属盖板保护,配电线路均穿金属保护,并良好接地;消防和重要机房内设置事故照明。 四、项目实施计划与投资估算(一) 项目实施计划婺源县会展中心的建设既符合县政府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大县”的产业政策,又能满足当地建设高层次标志性建筑的需求,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都较大,适宜采用分阶段滚动开发的方式,建成一部分,使用一部分,收益一部分。 (二) 投资估算该项目的投资估算由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部分组成。 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包括宾馆、会议中心等处的建筑安装工程,以及各处道路及土石方工程、绿化工程、室外管道等工程造价,此部分建筑面积约为 75000,占地面积约 ,工程费用约为 元,占总投资 75%。 详见附表 1。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市政配套费、工程咨询费用、工器具家具费、开办费及其他管理费等。 建设用地以 6 万元/亩计算,土地费用合计 元。 市政配套费及地方规费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 元计算,约 545 万元。 工程咨询费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地质勘察、工程质监等费用,按建安工程费的 6%计算,为 元。 宾馆、会展中心工器具家具费用 500 万元。 建设单位管理费及项目开办费按建安工程费 算,为 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合计约为 2269 万元,占总投资 详见附表 1。 3、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按 1、2 项费用之和的 5%计算,为 元。 合计项目总投资为 元。 详见下表:附表 1 投资估算表单价 合价 占总投资序号 工程费用名称建筑面积 / 占地面积 (元) (万元) %1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馆 36000 1200 展中心 39000 1100 外总体建设 他费用 2269 60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