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水电供应充足。 萧县为全国 100 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已探明煤炭储量 亿吨 ,现有 17 对矿井 ,年产能力 120 万吨。 探明石油储量 7亿吨 ,煤层气储量 1000 亿立方米 ,石灰岩储量 30 亿吨。 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 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 ,地下水量为 亿立方米 ,水质优良 ,生产、生活用水充足。 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 ,设施完善 ,境内有 11 万伏以上变电所2 个 ,生 产生活供电充足。 (三 )雄厚的经济基础 工业基础雄厚 ,门类齐全。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 ,历经沧桑。 公元 9 年 ,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 北宋年间 ,开始出现陶瓷生产 ,神宗元丰年间 ,开始出现小煤窑 ,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 改革开放以来 ,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 ,现有 48 个县属工业企业 ,近 2 万家乡镇企业 ,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安徽省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 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 17亿元 1990年不变价 ,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 、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 ,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 经省政府批准 ,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 500 余亩的工业园区 ,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 ,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 ,人居环境良好。 萧县民风淳朴 ,社会治安稳定 ,邮电通讯发达 ,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 ,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萧县是安徽省委 20 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之一。 三、项目建设 地点选择 项目区位于萧县县城西八公里 ,311 国道路南 (萧县农业示范园 ),地处萧县龙城镇和萧县杜楼镇交界处 ,土地所有权属萧县杜楼镇所有。 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方便生产资料的运入和苗木的运出。 苗圃与周边农田界限明确 ,远离工业污染源 ,不存在工业污染对苗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地势较平坦 ,土质为黄棕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 %,土壤空气孔隙度不低于 18%,耕作土层厚度2025 厘米。 排水及灌溉方便。 光照良好。 年降雨量较丰富 ,气象条件稳定 ,灾害性天气极少。 苗圃地已有照明和 380V 电力线路 ,供电有保障 ,为肥水的灌溉 ,营养土消毒及搅拌 ,设施育苗中遮阳系统的运行 ,温室降温设备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苗圃紧靠岱河 ,地下水位应在 3 米左右。 原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大部分仍然可利用 ,可节省不少基础设施投资。 本苗圃基地靠近村镇 ,调集人力方便。 总之 ,项目区已经具备了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项目地点选择合理。 (一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自然与立地条件适宜花卉苗木生长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具有气候温和 ,雨热同季 ,光温互补的特点 ,具有丰富的地方气候与小气候资源。 区境内土壤主要为黄 棕壤 ,区域内疏林地、宜林地分布相对集中 ,花卉苗木产业空间大 ,条件优越。 (2)区位优势明显 ,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发展前景广阔 萧县地处安徽省最北部 ,是安徽省的北大门 ,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处 ,同时也是宿州市林业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毗邻徐州、淮北两大中等发展城市 ,区位优势明显。 长期以来 ,皖北地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并在 十一五 期间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以环城森林生态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实施 ,推动皖北地区苗木产业快速发展 ,加上项目周边城市生态建设对花卉 苗木需求也在不断增大 ,有限的花卉苗木已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黄陂区花卉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人力资源丰富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劳动工日 15000 个 ,项目区现有劳动力充足 ,能充分满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劳动力安排。 因此 ,项目造林所需劳动力能满足项目实施要求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项目区基础设施较好 ,故减少了投资成本。 因此 ,实施花卉苗木示范基建设利润空间相对较大。 (4)种苗资源丰富 项目区林业产业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和“家园行动计划”的实施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紧紧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 ,加快推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 初步建成了以特色经济林、林木种苗 (花卉 )、速生丰产林、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林业产业体系 ,丰富的种苗资源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5)政府高度重视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 ,萧县县委县政府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极为重视 ,重点发展以优质有机绿化、观赏为主导品种的经济林 以及林木种苗花卉、生物质能源及木本观赏林、森林生态旅游 ,形成四大林业主导产业。 (6)有力的科技支撑 项目建设单位集聚了一批园艺专家 ,单位现有林业工程技术人员 10 人 ,技术工人 15 名。 其技术力量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 )项目建设不利因素及对策 干旱 :从项目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分析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来自于干旱。 但项目区有众多的水源 ,在干旱季节能通过高压泵进行灌溉。 森林病虫害 :按照“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原则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 ,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 ,遵 循预防为主 ,标本兼治原则 ,确定治理措施。 其治理基本思路是 :以营林措施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 ,降低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 ,进而逐步压缩发生面积和范围。 其基本措施为 : ①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综合治理”的方针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 ,生物、化学物理防治相结合。 ② 进一步贯彻“植物检疫条例” ,严格种苗检疫制度 ,防止病虫害发生和蔓延。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一 )市场调查 安徽省宜林地面积宽广 ,气候条件得 天独厚 ,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 ,安徽省各地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把发展苗木花卉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产业、现代林业的支撑产业、惠及百姓的富民产业来抓。 苗木花卉产业在安徽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不断拓展 ,管理不断加强 ,效益不断提高的可喜态势。 全省苗木花卉种植面积 ,苗圃 8504个 ,年生产合格苗木 55亿株 ,盆栽植物 亿盆 ,盆景 116 万盆 ,兰花 1002 万兜 ,初步形成了两条沿 311 和 310国道的百公里花卉苗木长 廊 ,皖北大片特色苗木产业集群 ,涌现出了一批苗木花卉专业乡镇、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和科技产业园区。 苗木花卉行业管理、良种良苗培育、质量监测和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建立 ,交易市场、信息平台、营销网络、行业协会以及合作组织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之中。 安徽目前已形成了以桂花、含笑、红叶石楠等树种为主要特色的皖北苗圃群 ,以樟树、广玉兰、对节白蜡等树种为主要产品特色的鄂中苗圃群 ,以落叶阔叶树如栾树、紫薇、重阳木为主要产品特色的鄂北苗圃群。 目前安徽花木种植面积近 70 万亩 ,但与广东、上海、浙江等花木 产业发达地区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与周边的河南、湖南等省相比 ,也较为落后。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 ,近年来 ,合肥每年购苗价值在亿元以上 ,但 80%以上来自浙江、河南、湖南、江苏等省。 我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与先进省份相比有一定差距 ,同时安徽花卉市场需求巨大 ,为项目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总之本项目发展天时地利人和 ,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 (二 )市场预测 花卉苗木产业是 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之一、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善生 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要 ,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从全省范围来看 ,花木生产正在形成三大发展区域 :一是徐州、淮北、永城、枣庄、开封、连云港等城市近郊 ,以生产鲜花、盆景、草坪、园林绿化苗木为主。 二是江苏、山东等地 ,以生产园林绿化苗木为主。 三是河南、皖南等地 ,以生产特色花卉、盆景、根艺、赏石为主。 中央和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 ,是当前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最大的政策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 ,中央提出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双增”的目标 ,全国要在 10 年内新增 森林 6 亿亩。 从我省来看 ,省委“生态立省”战略中提出“到 2020 年 ,全省森林面积达 亿亩以上” ,10 年时间必须净增 2020万亩 ,全省至少以年均造林 400 万亩的速度推进 ,再加上环“一湖两山”景观工程、森林城市和绿色家园等重点工作的推进 ,未来 5 年皖北、皖南、两淮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还要继续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