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五:oracle_ebs_系统主数据管理(a内容摘要:

出来,这些文章大多没有能抓住物料“系统编码管理”的本质与要义,基本上还都是基于手工编码与管理的“电算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方式而言的。 “物料编码”既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说其简单,是因为所有企业,无论是使用什么样的管理软件,都需要给物料编码;说其“复杂”,是因为物料编码管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有相当深度的专业学问,远不是“编码方式”本身的那点内容。 我们有时侯说 SAP/ORACLE 产品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与业界最佳业务实践”,其实,从与“ Item(编码)”有关的系统设计角度来看,恰 恰就能验证这一说法。 目前国内主流 ERP 产品的“物料”定义,通常都包括两个基本内容“物料编码( Number)”、“物料名称( Name)”,并基于此引申出“物料编码、物料名称不能重复,使用后不允许修改”等等系统设计功能。 ORACLE(或 SAP)将所谓“物料编码 Number、物料名称 Name”变化成“物料 Item、物料说明Description”。 表面上看来,两者好像是一样的,区别不大,但实际上两者在系统设计理念上已经起了根本性变化。 在 ORACLE EBS 中,“ Item”被抽象成一个代表物料的具有唯一性的“指 示符”,可以是一个数字或字符的代码,也可以是一个长度限定的“短文本”( 在系统内部该字段实际是一个“键弹性域”结构,不过实际使用多段结构的情况较少,一般设定成单段结构,与普通表单字段使用无异)。 但它并非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所使用的“唯一性识别 ID”,也就是说,当在系统中定义 Item 时,系统还会在内部自动生成一个用于系统识别的唯一性 ID(内码),外部所表现的 Item(外码)只是其一个外部指示符(不过,系统也要求其具有唯一性)。 在 EBS 的使用过程中,系统允许修改已经存在的 Item(编码),且如果改变了 Item( 编码),并不会影响到该 Item 原在其它相关模块中的使用状况。 例如:先定义一个 Item,然后为此 Item 创建 BOM,然后在 Item 定义界面查找出此 Item(编码)并修改保存,再去查询 BOM,则可以发现原 Item 已经不存在,代之以的是修改后的 Item,并完全继承了原 BOM 定义。 至于所谓“ Item 说明( Description)”,与 Item 本身相比,系统除了不要求具有唯一性之外,其余方面几乎完全相同,它实际就是一个字符长度可更长一些的“短文本”,一般用之作为包括物料实际名称在内的对 Item 的简短说明。 用涵义广泛的 “说明Description”来取代涵义狭窄的“名称 Name”,无疑使得系统使用具有了更为广泛的自由度。 基于涵义比较“具体”的“物料编码 Number、物料名称 Name”的“电算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方式,自然会将企业实际的物料编码工作也引导到比较“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去(如上面所提到的网文中介绍的内容)。 而基于比较“抽象”的“ Item”的 ORACLE 系统设计与实现方式,则为企业的 Item(编码)管理提供了更为灵活、更为方便也更为完善的扩展空间。 但要理解清楚这一点,首先需要懂得基于“业界最佳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 有关物料编码的两条重要管理原则: 其一是,系统所使用的 Item(编码)与工程上所使用的物料编码,不能混为一谈,两者的目的与用途不同,因而编码与管理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使用某些低端 ERP 产品时),很容易的犯的一个错误是,以比较好懂的物料工程编码代替比较抽象的“系统编码”。 因而导致在编码数据量较大时,出现系统使用困难,用户深感不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 其二是,系统所使用的 Item(编码)主要是针对工程上广义的“部件”( Part)而言,而不是针对狭义的物料( Material)。 一个 Part 对应一个 Item,但一个Part 可能“包含”多个狭义的 Material,如何“包含”则涉及到复杂的工程容差设计与材料认证问题。 实际工作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以狭义的物料 Material代替广义的 Part,导致 Item 数量失去控制,系统业务处理逻辑复杂化而变得难以使用。 上述两条物料编码管理原则,对于许多缺少相关业务经验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可能难度较大。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懂得所谓“ Item 编码”主要还是 ERP 核心系统之外的工作,高端的 ERP 产品( ORACLE/SAP)要求 Item 编码必须遵循上述两条 基本管理原则就可以了。 至于这两条编码管理原则如何贯彻执行,则涉及到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最近几年高科技电子行业出现一个称为“ Commodity 管理”的专门岗位,正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