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习题集修改后内容摘要:

E. 一元直线回归法 18.利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建立成本模型时,计算步骤正确的有( )。 A. 先求 b 后求 a B. 先确定 a 后求 b C. a 和 b 可以同时求得 D. 先求 r,再求 a 和 b E. 先求 x 和 y,再求 a 和 b 19.下列企业中,不宜采用技术测定法进行 成本性态分析的有( )。 A. 新建企业 B. 进行过技术改造的老企业 C. 没有历史资料的企业 D. 生产能力有重大变动的企业 E. 无法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和直接分析法的企业 20.在应用一元直线回归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相关系数 r 应满足的条件有( )。 A. r 等于 1 B. r 等于 0 C. r 等于 +1 D. r 趋近于 +1 E. r 为任意值 (三) 判断题 1.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不强调成本发生的时态。 ( ) 2.将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有利于分清各部门责任,考核其工作业绩。 ( ) 3.由于广义产品有销货和存货两种形式,因此产品成本也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即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 ) 4.定期支付的广告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 ( ) 5.成本性态是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在质量方面的依存关系。 ( ) 6.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是财务会计按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 ( ) 7.固定成本的水平通常以其总额来表示,而变动成本的水平则以其单位额来表示。 ( ) 8.无论哪一种混合成本,实质上都可以区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 ( ) 9.通 常我们所讲的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就是指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 ( ) 10.成本性态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 ) 11.成本性态是恒定不变的。 ( ) 12.半变动成本即标准式混合成本。 ( ) 13.成本性态分析是成本按其性态分析的前提。 ( ) 14. 成本性态模型 y=a+bx 中的 b,就是指单位变动成本。 ( ) 15.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进行混合成本分解。 ( ) 16.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分析程序。 ( ) 17.成本性态分析的直接分析法不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 ) 10 18.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具有相同的内容,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相同的内容。 ( ) 19.高低点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缺点是计算过程过于复杂。 ( ) 20.相关系数 r 的大小对能否采用一元直线回归法有重大影响。 ( ) (四)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主要经营 A 产品,该产 品连续 10 期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见表 21。 表 21 资 料 期间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量(件) 25 28 29 30 27 26 28 29 31 26 总成本(元) 71000 82020 83520 84500 77750 74480 81560 83230 84560 75850 要求:用高低点法对 A 产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2020 年前 10 个月该企业发生的制造费 用见表 22。 表 22 资 料 月份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量(件) 150 200 300 250 300 250 350 300 250 150 制造费用(元) 16000 20200 27000 25000 26000 24000 28000 25000 23000 16000 要求:用高低点法对该企业的制造费用进行分解。 3.已知:某企业的设备维修费属于混合成本, 2020 年各月的实际资料见表 23。 表 23 资 料 月份 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机器工作小时 9 8 9 10 12 14 11 11 13 8 6 7 设备维修费(元) 30000 25000 29000 31000 34000 40000 32020 33000 35000 26000 20200 22020 要求: ( 1)用一元直线回归法对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进行分解。 ( 2)利用 EXCEL 函数,计算相关系数 r,回归系数 a 和 b,并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D 4. D 5. A 6. D 7. A 8. B 9. D 11. B 12. D 13. B 14. B 15. A 16. C 17. A 18. C 19. B 2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E 2. AC 3. BC 4. ACD 5. AD 6. BDE 7. BCD 8. BE 9. BC 10. ABCDE 11. DE 12. BC 13. ABC 14. ABCE 15. ABCDE 16. BD 17. ABE 18. ABCD 19. BD 20. 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四 ) 计算分析题 1. b= a14,500 y14,500+ 11 2. y=7000+60x 3. r= a=7212 a= 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前后期产量和成本水平均不变的条件下,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意味着( )。 A. 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 B. 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 C. 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 D. 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 A. 相同 B. 大 C. 小 D. 无法确定 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 A. 一定等于上期 B. 应当大于上期 C. 应当小于上期 D. 可能等于上期 4.在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 A. 变动成本 B. 固定成本 C. 生产成本 D. 变动生产成本 5.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等于( )。 A. 净利润 B. 营业利润 C. 销售毛利 D. 贡献边际 6.在一般情况下,产品成本计算应当属于程序相对稳定、规范性较强,可纳入日常核算体系的成本计算,即( )。 A. 常规成本计算 B. 特 殊成本计算 C. 责任成本计算 D. 质量成本计算 7.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 A. 营业毛利 B. 贡献边际 C. 营业利润 D. 期间成本 8.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中的是( )。 A. 直接材料 B. 直接人工 C. 固定性制造费用 D. 变动性制造费用 9.如果完全成本法 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 A. 一定等于零 B. 可能等于零 C. 一定大于零 D. 一定小于零 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5 000 元,该期产量为 2 000 件,销售量为 1 000 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 2 000 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 A. 0 B. 1 000 元 C. 5 000 元 D. 6 000 元 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 20 000 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 12 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 8 000 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 )。 A. 8 000 元 B. 12 000 元 C. 28 000 元 D. 20 000 元 12.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变动成本法最初被称为( )。 A. 吸收成本法 B. 归纳成本法 C. 直接成本法 D. 边际成本法 13.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 10 000 元、 12 000 元和 11 000 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 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 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 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14.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 A. 单位收入 B. 单位利润 C. 单位边际贡献 D. 单位边际贡献率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本质区别的是( )。 A. 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B. 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C. 计算出的营业利润不同 D. 销货成本水平不同 16.当产品的销售价格、成本水平均不变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与当期实现的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比例关系 B. 同方向变动关系 C. 反比例关系 D. 反方向变动关系 17.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最终应当在利润表中列作( )。 A. 非生产成本 B. 期间成本 C. 产品成本 D. 直接成本 18.已知 20 5 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13 500 元,假定 20 6 年销量与 20 5 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 营业利润( )。 A. 必然等于 13 500 元 B. 必然大于 13 500 元 C. 必然小于 13 500 元 D. 可能等于 13 5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