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地。 (6)政策优势 :已组建本溪医药产业发展委员会 ,由副市长任主任 ,专职负责推进医药产业工作。 委员会下设规划部、招商部、技术指导部、产业运行部、办公综合部等 5 个部门。 土地以出让方式经过挂牌公开招标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工程竣工后 ,市本级以下土地出让收益全部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同时免收项目建设中的各种收费。 凡在本溪境 内投资兴办的法人医药企业 ,从企业投产之日起 3 年内 ,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等形成的地方财力部分 ,给予同等数额的财政支持。 市、县 (区 )政府集中将城市维护建设、环境保护、支农资金等各类专项费用统一向医药产业倾斜。 设立本溪市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预算资金 ,作为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对医药产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中药材种植、养殖等发展建设项目进行扶持。 奖励本溪境内盈利的企业经营者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有功人员。 对到本溪医药企业工作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的支付等。 选址及建设条件 选址 辽宁 (本溪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选址位于辽宁省中部城市群 沈阳城市经济圈中心地带本溪石桥子开发区 ,规划用地面积 10km2。 建设条件 地形地貌气象条件 (1)地形 :本溪新城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 ,山峰连绵不断 ,沟谷纵横 ,河流发育 ,形成典型的山地地貌。 中低山地形主要分布在卧龙 ,张其寨。 山高坡陡 ,沟深谷窄 ,标高在 500m 以上 ,地形切割较强烈 ,坡度在 150 300 间山顶多呈尖锥状 ,植被 较发育。 丘陵地形分布在歪头山、石桥子、高台子、牛心台及市内等地 ,地形低矮浑圆 ,谷底宽阔平坦 ,岩溶地貌 ,重力地貌多处出现。 太子河发育有多级阶地 ,构成两岸不对称不连续堆积地形。 (2)水体 :区域内有沙河及九条支流。 受降雨量的影响 ,沙河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3)植被 :区域内山体植被条件良好 ,多为次生林。 山地植被茂盛 ,乔木、灌木、地被层次分明 ,河谷地带多农田。 具有良好的大地景观条件。 (4)气象 :属温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明显 ,植被茂密。 气温极端最高 ℃ ,极端最低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相对湿度 63%,年平均降雨量,积雪最大厚度 240mm,最大冻土层深度 1300mm,初霜时间 10 月 17 日 ,冻结日期开始 11月 4日 ,化通 3月 27日 ,无霜期 185天 /年 ,结冰期 150天 /年 ,日照时间 小时 /年 ,日照占可照时间 59%,夏季以东风、南风、西南风为主 ,冬季多西北风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最大风速 21m/s,年平均风速 ,大风日4 天 /年 ,频率 20%。 工程地质条件 本溪新城系工程地质条件较稳定地区 ,山间谷地及河间平原为良好的天然地基。 大部分 地域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埋深条件能够满足建设用地要求 ,适于做建设用地。 由于本溪新城属于山城地貌 ,具备形成地质灾害的前提和条件 ,局部地段存在岩溶灾害、重力灾害、活动性断裂带及煤矿采空区沉陷等不利因素。 重力地质灾害多发生在中更新世以来上升区 ,主要分布在太子河两侧及以南地区 ,主要类型有崩塌、重力滑坡及岩体错动等。 岩溶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卧龙等地区。 具有活动性质的北台一牛心台断裂从新城通过。 人为因素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煤矿采空区的沉陷 ,分布在牛心台等地区。 活动性断裂带经过地区 ,不能进行重要基础设施、重要公建以及工厂建设 ,普通民用住宅建设前应充分论证建设的可行性。 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 (1991)016 号文件及辽宁省地震局对本溪裂变复核工作结果 ,区域地震为六度设防。 交通运输条件 规划选址距沈阳市中心 43km、距本溪市中心 21km、距大连港 360km、丹东港 210km、营口港 200km,距桃仙国际机场 31km。 地域内沈本高速公路、沈丹铁路与辽宁和全国的高速公路及铁路网络相连 ,经济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十分便捷。 资源条件 本溪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总计约一千多种 ,对本溪新城发展中药产业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本地中药材种类及主要药材产量详见表 31。 本地中药材种类及主要药材产量表 表 31 序号 种类 数量 产量 备注 1 植物类 974 2 动物类 105 3 矿物类 24 4 其他 14 5 适合中药材种植山地面积 300 万亩以上 6 实际人工种植面积 80 万亩以上 6000 万公斤 7 人参 60 多万亩 1780 万公斤 8 五味子 6 万亩 1200 万公斤 9 细辛 4 万多亩 800 万公斤 10 柴胡 4500 亩 135 万公斤 11 刺五加 6000 亩 180 万公斤 12 林蛙 1 亿只 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道桥工程 道路工程 路线长度 18km。 技术标准 路线等级 :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 设计速度 :60 公里 /小时 路基宽度 :、 路面宽度 :20. 50m 路面 + 3. 5m 人行道 20. 50m 路面 + 土路肩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一 I 级 设计安全等级 :一级 桥 面宽度 :大、中、小桥 :净 20. 50+ 3. 5 0m 人行道 大、中、小桥 :净 20. 50+ 0. 5m 防撞墙 桥涵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00 地震设防烈度 :按 7 度设防 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1)道路平面 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性质 ,用地规模 ,平面布置的要求 ,并根据道路性质和使用要求 ,合理利用地形 ,正确运用道路平面技术指标。 规划区内路网呈方格网状 ,大部分道路线形为直线 ,局部路段为曲线。 规划区内道路网共二级 :主干路、次干路。 新建 道路总长 18km。 道路曲线路段的线形设计指标按照表 41 控制。 道路曲线路段的线形设计指标控制表 表 41 设计车速 (km/h 60 4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600 300 设超高最小半径 (m 300 15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 (m 1000 500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50 3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50 35 (2)道路纵断面 道路纵向高程按照规划控制高程 ,并参照道路两侧既有建筑地坪标高、既有交叉口路面标高 ,综合考虑区域的地形地势及道路排水等因素综合确定。 项目所在建设地点地势比较平坦 ,所以道路纵坡控制在 %~%,使道路的设计纵坡既能满足交通要求 ,又符合地形地势 ,尽量减少路基的填挖土方量。 降低工程造价。 道路纵断面设计指标按照表 42 控制。 道路纵断面设计指标按照控制表 表 42 设计车速 控制参数 60km/m 40km/m 限制最大坡度 (%) 5 6 限制最大坡长 (m) 400 25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50 35 竖曲线小半径 (m) 凸形 1800 600 凹形 1500 700 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m) 170 110 道路交叉设计方案 依据路网规划 ,开发区内道路交叉口全部为平面交叉。 道路平面交叉口为了增加路口的通行能力 ,在交叉口的进口道均进行渠化拓宽处理。 为保证各型车辆右转弯能以一定的速度通过 ,各交叉口转角处均按汽车回转轨迹要求设计道路边半径 ,以符合相应车辆行驶转弯半径要求。 同时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不得设有阻碍视线的各种障碍物 ,在各个交叉口处可根据情况设置交通安全岛或绘制路面标线 ,人行横道标志等来分隔和控制车流。 路基路面设计方案 (1)路基方案 路基设计根据开发区道路性质、使用要求、材料供应、自然条件 (包括气候、地质、水文 )等 ,结合施工方法和当地经验 ,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路基施工中应注意池塘、稻田、冲沟、及低洼集水地段的淤泥、表层耕土、腐植土应全部清除 ,先压实再填筑 ,路基范围内有积水处应抽干积水再进行施工。 如遇到地下水 ,则应迅速疏导、隔离至路基之外 ,并应注意及时排出地表水。 道路路槽下 内土基必须保证密室、均匀 ,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应大于 30MPA。 回填土用符合要求含水量适当的土质。 潮湿路段可加入 12%生石灰处理。 施工时要分层填平 ,充分压实 ,不得任意混填 ,单层压实厚度为 2025 厘米。 在水文状况不良路段宜设置垫层 ,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水 ?性 ,在冰冻地区尚具有较好的抗冻性。 垫层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 如土基处于过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