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内容摘要:

内审员、科队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专业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安检员等。 (二)评估小组成员通过培训。 成员要具备:。 、环境因素与影响。 、行为危害和程序危害之间的区别。 8 影响。 (三)收集有关信息。 包括有关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个人岗位危害辨识结果、安全健康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建立并保留工作场所登记表、设备登记表、工器具登记表、材料登记表、工种和岗位登记表、作业任务登记表、风险评估记录、危险物质清册等相关记录、表单。 第二十二条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岗位危险源一般指生产岗点和作业场所潜在的对作业人员有直接危害的人、机、环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岗位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原则上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时按工作场所以班组、区队(厂)逐级进行。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 人、机、环、管进行分类。 风险评估原则上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应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个级别进行分类。 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工作任务梳理。 从岗位入手,识别岗位的常规任务和非常规任务。 (二)工序梳理。 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工序步骤,一般从准备、执行和收尾 3个阶段分解,步骤一般不超过 15步,超过 15步时,应对任务进行分解。 (三)识别每个步骤中的危害与风险。 按照任务执行中所暴露的环境、设备和行为,确定潜在的危险。 9 (四)认定风险类型。 按照危险源隶属的系统,分人、机、环、管四类。 (五) 评估风险后果描述。 判定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失的情况。 (六)确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按照《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 (试行 )》(煤安字〔 1995〕第 50 号)分为 8类,即:。 (七)评估风险等级。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危害的严重性,通过下述方法计算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 =可能性严重性 风险矩阵表 10 (八)确定风 险管理对象。 找出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根据危险源辨识划分的风险类型确定相应的管理对象。 风险类型为“人”或“管”,管理对象为对应岗位人员;风险类型为“机”,管理对象为对应的设备、设施、工器具;风险类型为“环”,管理对象为对应的作业环境影响因素。 (九)制定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制定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即要求做到什么程度。 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 (十)明确管理人员。 含主要责任人(管理对象或对象管理者)和直接管理人(主要责任人的直接上级) (十一)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使管理标准得以落实的手段。 要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且具体、简洁、可操作性强。 (十二)落实监管部门及人员。 管理标准和措施落实到履职的管理部门和人员。 11 (十三)汇总建立辨识表。 如下表: 煤矿 ***(单位名称)岗位危险源辨识表 第二十三条 系统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系统性危险源一般指生产系统、工艺、厂房、场区、煤矿井田与周边区域及管理方案中存在的,可能造成区域性危害后果,一定时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安全因素。 一般应包括煤矿井下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采掘工艺设计、通风系统、供电系统、设备配套及可靠性;消防系统、采空塌陷区域、超过存储临 界量的危化品;自然灾害等。 系统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方法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风险评估原则上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个级别进行分级。 系统性危险源辨识成果可根据辨识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成果表,但应按下表进行汇总。 煤矿系统性危险源辨识表 12 第二十四条 持续风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