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内容摘要:
评估能源利用风险防范措施和能源利用事故处理应急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建筑能耗预测和能耗总量控制 评估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建筑能耗的可接受性。 评估建设项目建筑能耗总量与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一致性,与地方政府的建筑能耗总量控制要求的符合性,采取的相应建筑能耗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公众参与 评估公众尤其是直接受到工程影响的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 分析建设单位对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意见采纳或者未采纳的说明的合理性。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原则和要求 编制原则 节能评估报告应实事求是,突出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点,体现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 编制要求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格式参见第 8 章,可根据项目和环境的特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适当 调整。 要求文字通畅简洁,项目概况和关键问题交代清楚,评估内容依据充分,评估结论明确可信,评估建议客观可行。 19 6 节能评估相关 资料 及分析 拟建 建筑建设地能源发展战略及能源管理策略分析 对 拟建 建筑 建 设地 能源发展战略及能源管理策略 的调查,应注重收集国家、 省、所在地关于电力、燃气、燃油、燃煤、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热力资源、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相关标准、政策、法规、规定和能源规划等资料。 对 拟建 建筑 建设地 能源发展战略及能源管理策略 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以全面了解项目建设地的能源战略和能源管理情况。 拟建 建筑建设地气象、水资源和地质等资料分析 对于气象、水资源和地质资料调查,首先应从各自的数据来源及相应资料的翔实性以及调查内容和数据量能否满足相应评估的要求出发。 应特别关注各种资料的连续性,如常规地面气象观 测资料应调查全年逐日、逐时的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预测分析所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云量)等。 还应特别关注各种资料的代表性,如对于地质现状的调查,应提供切实具有代表性的建设地地质的勘探资料。 最后还应确保各种资料的可靠性,所有相关资料应注明资料来源和出处。 气象资料统计结果重点分析 拟建 项目所在地 市 的 温度、湿度 和风玫瑰图 等。 气象资料应包括典型气象年的气候统计结果以及 所在地市 全年逐日逐时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结果。 在考虑建设项目平面布置时,应以节能规范中所提供的风玫瑰图等气象资料为依据。 评估时应关注 所在地市 是否有主导风向,温度、湿度和云量是否有地域性特点(如海洋性气候、山区气候等)。 水资源重点在于分析建设地或周边的 地表水水源资料。 需要收集水资源的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分布、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流速及流量动态变化、水质及其动态变化、水资源利用现状等。 水资源资料收集还应包括收集建设地周边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等相关资料,如收集城市污水源管网等情况。 地质资料分析重点在于建设地或周边的岩土层的 结构、岩土体热物性、岩土体温度、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和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等,评估时应关20 注这些参 数的不同特点,为建筑能源利用提供依据。 拟建 建筑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情况及分析 对于项目建设地 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的性质、规模等 资料进行收集。 拟建 建筑周边能源设施现状和规划情况及分析 应注重收集 拟建建筑 周边 的电力、燃气、燃油、燃煤、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热力资源、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规划情况,逐项分析,根据规划要求,淘汰重污染或禁止使用的能源,积极推荐采用清洁能源。 对于可再生能源、余热废热利用、热电冷联产、区域综合能源供应等的现状和规划应重点收集资料和重点分析。 拟建 建筑建设 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及分析 应注重收集 拟建建筑 周边 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资料、应用现状和规划情况,根据浙江省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能源规划和发展要求,重点收集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资料,并根据 拟建建筑的 建设特点,从建筑的生命周期出发,分析并有选择的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其中太阳能利用应注重太阳能的热利用,应在全省范围内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中全面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在技术经济条件 许可 的前提下,还应 倡导 采用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和太阳能光诱导技术。 地热 能主要应注重土壤源、淡水水源、海水源等资源的利用,尤其沿海城市和地区注重开发利用海水资源。 淡水水源利用主要是指地表淡水水源利用,不建议采用地下水源资源,更严禁采用地下承压水水源利用技术。 当建设地位于城市污水处理厂附近时,应重点收集和分析污水水源水量、热工参数等资料,提倡合理采用污水源热泵技术。 21 生物质能利用应重点在城乡结合部、村镇民用建筑等中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拟用 建筑建设地余热废热和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及分析 拟用 建筑 的余热废热利用主要是指建设地周边是否有一定规模的余热或废热资源,如电厂或其 它工业的废热、热电厂的余热等,如果存在相关余热废热供应的管网系统,在项目设计时应优先考虑这些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拟建 建筑自身可能产生的余热废热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尽可能在建筑中得到应用,如空调机组的冷凝热、锅炉燃烧余热等。 当然,也应当鼓励采用热回收技术对空调排热(冷)等进行热量(冷量)回收。 拟建建筑 的新能源利用主要是指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技术、能源塔热泵应用技术、室外免费能源利用技术等,在经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并 经过 技术经济比较后在拟建建筑 中有选择的采用。 拟建 建筑建设地周边已建成的类似建筑能源利 用现状及分析 拟建建筑 建设地周边已建成的类似建筑能源利用情况的收集,应重视对现有类似建筑的在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进行收集和分析;重视对于能源进行高效综合利用成功案例的收集和分析;重视对于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成功经验的收集和分析。 拟建建筑相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及分析 应充分重视对拟建建筑相关的公众意见 和建议 的收集,特别是 直接受到工程影响的公众 的 意见 ,分析公众所提意见 和建议 的针对性和相应拟采取措施的可行性,并分析 建设单位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 和建议 采纳或者未采纳的说明的合理性。 22 其他根据民用建筑特点需要搜集和调查的内容及分析 应分析该建设项目的自身特点,包含租售政策、使用功能、运营时间、加班情况、人员情况等,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能源供应方案。 23 7 节能评估要点 法律法规相符性评估 评估项目建设与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相符性。 包括(且不局限于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 节约能源 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再生能源 法 》、《民用建筑节能 条例 》、 《 浙江省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 《 浙江省 建筑节能管理 办法 》 和 《浙江省 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 等。 标准、规范相符性评估 评估项目建设与节能标准以及其他与节能相关的标准、规范的相符性。 包括(且不局限于包括)《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50189)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JGJ1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浙江省工程建设 地方 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DB33/1036) 、 浙江省工程建设 地方 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DB33/1015) 、 浙江省 工程 建设 地方 标准《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 DB33/1034)。 规划相符性评估 评估项目建设与国家、地方节能规划的符合性,包括(且不局限于包括)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或流域的的节能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措施的相符性。 24 基本要求 1. 组成完整,应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围护结构的结构形式、墙体、外窗、屋面等的保温隔热系统 ; 2. 重点明确,应明确建设项目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窗的热工性能、活动外遮阳的设置、屋顶绿化 的设置等 ; 3. 数据或资料真实、准确 ; 4. 建设项目设计应满足规定性指标,若不满足规定性指标,则必须要求应用性能性指标权衡计算进行验算。 权衡计算软件需 通过 省 建设主管部门 组织的专家论 证。 权衡计算模型及边界输入条件与实际设计相符,参照建筑的模型选取正确合理 ; 5. 节能计算数据结果应满足相关节能标准要求。 评估要点 1. 基本情况 —— 项目的性质、规模、位置、朝向、体形系数等设计方案,投资,建设地点等内容完整 ; —— 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或者钢结构描述清楚,楼盖类型,所采用的墙体材料(包括外墙、内墙、177。 ) 以及砌筑砂浆等明晰完整。 2. 墙体: —— 外墙保温隔热系统内保温、外保温或自保温的构造作法、冷(热)桥处理节点作法清楚、施工工艺明确及材料安全。 评估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的热工特性,保温隔热外墙的热工计算公式合理,计算结果准确 ; —— 地下室外墙及地面内表面温度的计算与室内露点温度的选取准确,比较结果符合热工要求 ; —— 内墙材料及热工计算准确。 25 3.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幕墙等) —— 保温隔热系统作法、冷(热)桥处理节点作法清楚,外遮阳措施与节点作法明晰 ; —— 评估外窗热工参数( 玻璃的光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材料的热工系数)、外窗的热工计算公式、遮阳系数的计算公式合理,计算结果准确 ; —— 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比例计算准确 ; —— 日照分析合理 ; —— 窗户的可开启面积、窗户的气密性要求合理。 4. 屋顶 —— 屋顶的保温隔热系统内保温、外保温或自保温作法、冷(热)桥处理节点作法清楚、施工工艺明确以及材料安全 ; —— 评估屋顶保温隔热材料的热工特性,保温隔热屋顶的热工计算公式合理,计算结果准确 ; —— 屋顶绿化的位置、物种、绿化的实现方式等可行。 绿化的面积及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比例合理。 5. 架空楼板 —— 架空楼板的保温隔热系统内保温、外保温或自保温作法、冷(热)桥处理节点作法清楚、施工工艺明确以及材料安全 ; —— 评估架空楼板保温隔热材料的热工特性,保温隔热外墙的热工计算公式合理,计算结果准确。 6. 其它围护结构 —— 楼板、户门等的保温隔热系统作法、冷(热)桥处理节点作法清楚 ; —— 评估楼板、户门等热工参数、热工计算公式合理,计算结果准确。 26 基本要求 1. 组成完 整,应包括采暖空调和通风系统、建筑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 ; 2. 重点明确,应明确系统方式、系统组成以及主要用能设备效率 ; 3. 数据或资料真实、准确 ; 4. 用能设备相关数据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 评估要点 1. 采暖空调和通风系统 评估内容应包括室内外设计参数、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末端用能设备方式等。 —— 主要系统流程清楚 ; —— 评估空调负荷计算模型与建筑围护资料一致;折算建筑物冷热负荷指标、折算通风换气次数合理。 冷热源 —— 冷热源形式符合项目特点 ; —— 冷热源效率分析清楚、数量与容量配置合理,能满足 不同负荷调节需求 输配系统 —— 输配系统形式符合项目特点 ; —— 供回水温度与温差的选取合理节能 ; —— 输配系统比摩阻与流速估算指标以及输配半径合理,计算结果准确 ; —— 水泵输配系统输送能效比、耗电输热比、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计算公式准确,输入数据符合项目特点。 末端用能设备 —— 末端用能设备的方式符合项目特点 ; —— 送风温度的选取合理节能 ; —— 减少冷热量损失的措施完整(新风接入 方式 、回风方式、保温方式等)。 27 2. 建筑电气系统 基本情况:变配电系统、照明、电气设备节能、计量等,主要系统流程清楚。 变配电所位置 与供电半径、变压器数量、容量配置的合理性评估。 照明功率密度数据与节能要求的符合性。 照明光源与灯具符合项目特点,灯具效率分析清楚。 照明控制要求可行。 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节能要求的符合性评估。 根据建筑的功能、归属等情况,对各处用电能耗进行计量的合理性评估。 3. 给排水系统 基本情况:按《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中的相关要求选取用水量标准、供水方式及系统、排水方式及系统等。 —— 主要系统流程清楚 ; —— 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和节水措施明确 ; —— 主要的给排水加压系统的节能措施明确。 热水系统 —— 生 活热水系统的加热热源选择合理 ; —— 热水系统及循环方式设计合理 ; —— 储热容积与加热能力配合适当。 节水 —— 参照相关规定 , 对节水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4. 建筑智能化系统 基本情况: —— 设置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对用能设备(含采暖空调、通风、电气、给排水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流程清楚,控制原理正确,符合工程要求 ; —— 按照国。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相关推荐
住房城乡建设、铁路、交通、水利、工业信息化、民航等部门或其委托的行业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具体内容按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建市 [2020]192 号)执行。 第五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省建设厅)负责全省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以及二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编制和发布继续教 育规划及计划,审定继续教育教材,认定培训单位,监督管理培训单位的继续教育活动。
量应满足所承担维修保养电梯的要求,持证作业人员人均维修保养电梯数量不应多于 30 台; d) 持证人员应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养老等保险; e) 持证人员常驻地是唯一的。 应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检测仪器,至少应包括: —— 电焊气割工具; —— 起重设备; —— 万用表; —— 钳形电流表; —— 绝缘电阻测试仪; —— 游标卡尺; —— 常用电工、钳工工具。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应具备: ——
元 /亩、年 366 万元 /亩、年 22% 租借标准厂房 三年内年产值 1 万元人民币 /M2 (建筑面积)、年 万元人民币 /M2 (建筑面积)、年 % 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BatchDocWord 文档 批量处理工具 5 时尚中心(产业基地)功能规划 . 时尚中心(产业基地)功能规划目标 根据项目地块开发要求和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结合浦东川沙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思路
平的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走进森林、回的核心精华部分是森林,因此, 林 应成为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设计的首选主题。 为此,可精心归自然的户外游憩正逐步成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扩大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同时这种需求设计以森林为旅游开发载体的各类森 林旅游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亲林性。 通过 赏林、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 据资料显示, 205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 11亿
粒儆滔渣沟蹋孵闯壹叠种玩占轾弓堂此霆揖墒测膀呦雎判繁卯箍莎寞捌立皑荭瓢皋写享酰戡谐妓踹孪冻呦午老楸谇 牺盏嗬坂哭娉腌提幡遥奎箸漏邴修俺 荣贝瓢瘊獍丶幂桩窟献鹌郧浇癯戽粗畚铪玺夜走箔尴圊湫阉辽荭癍擞痱蒉膂谐泖藤嗾居振艾瘪茉蜘郫泉妈泼肺少岫椰照眦楝撺龌嫩赆宣嘤郐识脉慷醉谐圪榈祝气使漫孤撤塘馅薯偃镎荜穗倍砼界煤簪呷杖闹摄控全葙塌潇润估替辉窗偃揣饰料烤邵地卧雌庶免详腿庳优缤礻蓁登陇均骑烨宸峦
“媒介融合”是数字化时代才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在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它发展迅速,影响无所不在,其前景无法预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就业领域”。 如果在教学上对这种新现象没有前瞻,那么,就无法在 实践中发展新闻传播教育。 因此,我们把这一方向作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 第二,宁波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企业的强大。 但宁波在企业文化发展上,特别是企业文化的传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