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性。 交换桥接子系统 部门业务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信息交换接口,以实现两个信息库之间的在线交换。 交换传输子系统 根据部署的交换流程,实现部门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信息处理和稳定可靠、不间断的信息传递。 交换管理子系统 实现对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整个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包括交换流程管理、交换监控和管理。 技术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 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74082020/ISO8601:2020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 1 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RFC26161999 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 20 RFC23961998 统一资源标识符:通用句法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缩略语 TCP/IP 网络 通讯协议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 Protocol)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S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NCName 无 冒号 名称类型 ( noncolonized name) QName 由本地部分和命名空间 URI 组成的 限定名称( Qualified Name) SOAP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UID 全局唯一标识符(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WSDL Web 服务 描述语言 (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BPEL4WS Web 服务业务 流程可执行语言 (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 信息交换系统 基本技术要求 系统结构 交换桥接子系统用来实现部门业务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共享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同步。 交换桥接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 : 21 组成 交换桥接系统由桥接服务运行环境、桥接配置工具、桥接管理、应用适配器等部分组成。 桥接服务运行环境是桥接服务的容器,桥接服务是利用桥接服务配置工具组装应用适配器组件以完成一个数据桥接流 程的服务程序。 桥接服务运行环境提供日志管理、安全管理、适配器管理等基本功能。 桥接服务配置工具提供图形化的配置系统,通过配置业务信息库或共享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桥接内容映射规则生成桥接服务描述信息。 技术要求 交换桥接子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应支持两个桥接对象之间的双向信息同步,即支持部门业务信息库或共享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同步; 应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应支持国内外主流数据库; 应支持结构化文件、非结构化文件; 应采用适配器组件访问桥接对象,实现数据的获取与存储; 应提供增量数据自动 识别的功能。 在不修改业务信息库结构的情况下,系统应能够自动识别出需要交换的信息,包括新增、被修改或被删除的信息; 应提供图形化的信息交换桥接配置及管理工具,支持桥接指标定义、处理、桥接管理等功能; 应支持多个桥接任务或服务的同时运行,应支持桥接服务的动态和远程部署; 22 应提供系统管理与监控、日志管理功能。 系统结构 前置交换子系统的逻辑结构至少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提供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 前置交换子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 组成 前置交换子系统是 交换域的边界,实现交换域与部门业务系统的隔离。 前置交换环境由传输适配器、管理监控接口、安全加密模块等部分组成,是交换服务的运行容器。 安全加密服务提供基本的数据加密功能,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交换前置环境提供管理监控接口,交换管理监控子系统通过管理监控接口对交换前置环境进行监控。 技术要求 前置交换子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应支持交换信息库与交换传输子系统间的双向信息交换。 交换传输子系统能够从交换信息库中提取数据交给交换传输子系统传递,也能够从交换传输子系统中获取数据存储到交换信息库; 应支持各种主 流操作系统; 23 应支持国内外主流数据库; 应采用传输适配器接入到交换传输子系统; 传输适配器应支持 HTTP 和 HTTPS 信息传送协议; 应采用应用适配器访问交换信息库,实现对交换信息库中数据的获取与存储; 应提供图形化的交换服务配置工具,配置、测试、部署交换服务,应提供远程部署功能; 应支持多个交换服务并发运行; 应提供管理与监控接口,支持远程管理与监控的功能。 概述 交换传输子系统是用来构建前置交换子系统之间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信息交换通道, 基于可靠队列技术 实现信息的打包、转换、传递、 路由、解包等功能。 技术要求 交换传输子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消息传送应支持 HTTP 和 HTTPS 协议。 其中,在 HTTP 和 HTTPS 协议的头部的ContentType 字段必须使用 application/soap+xml,请求消息 Method 字段必须取值为POST,响应消息的 Status line 字段取值必须是 200 或者其它的标准状态号; 消息传输应支持 TCP/IP 协议; 采用 SOAP 作为消息封装格式; 采用可靠队列技术建立传输通道; 提供消息寻址功能,支持基于消息头以及基于内容的信息路由功 能。 消息寻址协议参见规范性附录 A; 提供消息确认和消息选择性重发机制以实现前置交换子系统之间可靠的信息传递功能,实现交换信息内容的“不丢、不错、不重”。 可靠性协议参见规范性附录 B; 采用 WSDL 作为交换服务描述规范,参见规范性附录 C; 提供消息差错处理功能,能够按照处理消息 ID重复、身份认证失败、权限验证失败、消息传递超时等异常情况。 差错处理必须遵循 SOAP 第一部分 [SOAP Part 1]中 SOAP Fault Codes 部分的相关要求; 应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24 提供信息转换功能,支持基于 规则配置的格式、内容转换功能。 概述 交换管理子系统应支持对整个交换域的综合管理监控,包括交换流程的配置、部署与管理以及对交换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两个方面。 交换流程管理 提供图形化的交换流程配置工具,支持流程设计、配置、测试功能。 交换流程管理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交换流程描述规范应采用 BPEL4WS ,具体技术要求参见规范性附录 D; 应提供图形化的流程设计与配置工具配置信息交换流程,并支持信息交换流程的动态部署; 应提供独立的流程执行引擎,流程引擎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应提供信息交换流程监控功能。 系统管理与监控 系统监控与监控用于监控信息交换系统的状态、服务、日志、消息等信息。 可以监控各前置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性能及资源占用情况、日志及系统异常情况,监控各前置交换子系统部署的交换服务运行情况以及整个交换域中消息传递的情况。 系统管理与监控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应提供前置交换子系统注册接口,各前置交换子系统可注册到交换管理中心,注册的前置交换子系统能够被统一管理与监控; 应提供前置交换子系统状态查询功能,能查询各注册前置交换子系统及其中部署的 交换服务的运行状态; 应提供前置交换子系统信息更新及删除功能,以保证前置交换子系统可动态配置及部署; 可提供交换流程基于交换管理中心的远程部署功能; 应提供交换服务远程部署与管理功能,能够远程启动、停止交换服务; 应提供信息交换日志管理及日志查询的功能,能实时监控信息交换的情况。 25 多个交换域并存时,交换管理中心之间应能够互联互通,支持跨交换域交换的功能。 为支持不同交换域间互联互通,信息交换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交换域之间信息交换应通过交换管理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 政务部门 应通过一套前置交换子系统支持与多个交换域的信息交换; 应满足本部分 规定的技术要求, 实现技术层面互联互通; 应采用规定的数据接口规范封装交换信息内容,以实现语义层互联互通。 数据接口 规范 范围 本 部分 规定了 在信息交换时封装业务数据采用的数据接口规范,提出了 社区相关信息 的交换指标项。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1 部分: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框架( idt ISO/IEC 111791: 1999)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数据 data 对 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形式化表示,适用于以人工或自动方式进行通信、解释或处理。 [GB/T ,定义 ] 表示 representation 值域和数据类型的组合,必要时也包括计量单位或字符集。 [GB/T ,定义 ] 实体 entity 任何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包括事物间的关系。 [GB/T ,定义 ] 数据接口模型 概述 26 本部分规定的数据接口模型用于在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封装交换信息内容,可支持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 的封装。 数据接口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集组成,如图所示。 数据结构是可选元素,元素名称是DataStructure,用来描述交换信息内容的结构信息。 数据集是必需的元素,元素名称是 DataSet,用来封装具体的交换信息内容。 数据接口模型示意图 数据接口模型的 XML Schame 见规范性附录。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由信息资源标识符、信息资源显示名称、说明性注释、数据项、扩展属性 5 个元素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27 信息资源标识 XML 元素名称: Identifier 说明:交换信息的标识符,采用 ISO11179 中对标识符的相关规定。 该元素为必需的元素。 信息资源显示名称 XML 元素名称: DisplayName 说明:信息资源用于显示的名称,可以采用政务信息资源的常用名称,例如:自然人基本信息、法人基本信息等。 该元素为必需的元素。 说明性注释 28 XML 元素名称: ExplanatoryComment 说明:对信息资源的解释性描述,用于对信息资源进行补充性、提示性说明。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数据项 XML 元素名称: DataUnit 说明:构成数据结构的最小数据单位,一个 DataUnit 描述一个指标项的结 构。 数据项由数据项标识、数据项名称、数据项定义、备注、数据类型、最大长度、最小长度、精度 8 个元素组成。 该元素至少出现一次,可以出现多次。 数据项标识 XML 元素名称: IDName 说明:数据项的唯一标识符。 该元素是必需的元素。 数据项名称 XML 元素名称: DisplayName 说明:数据项的名称。 采用业务中惯用的名称作为数据项名称,例如 社区 名称。 该元素是必需的元素。 数据项定义 XML 元素名称: Definition 说明:描述数据项的含义。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备注 XML 元素名称: Comments 说明:数据项的备注信息。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数据类型 XML 元素名称: Datatype 说明:数据项取值的类型,包括字符型、数值型、日期型、二进制等 4 种数据类型。 该元素是必需的元素。 最大长度 XML 元素名称: MaximumSize 说明:数据项取值的最大长度,不指定表示没有最大长度限制。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数据最小长度 XML 元素名称: MinimumSize 29 说明:数据项取值的最小长度,不指定表示没有最小长度限制。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精度 XML 元素名称: Scale 说明:数值型数据项的精度 ,即小数点后的位数,不指定时表示没有精度限制。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数据项扩展属性 XML 元素名称: ExtendAttribute 说明:描述数据项的扩展信息,扩展属性由扩展属性名称和扩展属性值 2 个元素组成。 该元素是可选元素。 数据集 数据集封装信息资源实体,用来封装结构化数据。 数据集由一个或多个数据记录组成,如图所示。 数据记录 XML 元素名称: RecordDat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