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手册内容摘要:

10(酶法) μ mol/L ↑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药物引起肝损害 AFP 甲胎蛋白 20 EIA ng / mL ↑ 原发性肝癌 .胚胎细胞瘤、胃癌、胆道癌、胰癌、肺癌。 某些良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新生儿肝炎、肝硬化等也可一过性升高。 NH3 血氨 70 μ mol/L ↑见 于肝昏迷、重症肝炎、休克等。 乙肝两对半、 三对 70 Ummol/L ↑ 见于肝昏迷、重症肝炎、休克等。 5 ⑪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阴性 ELISA 阳性 ( 1)见于乙肝潜伏期、急性期、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炎。 ( 2) HbsAg 携带者。 ⑫ 抗 HBS 乙肝表面抗体 阴性 ELISA 阳性 ( 1)表示曾经感染过 HBV,现在体内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力。 ( 2)乙肝免苗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⑬ HBeAg 乙肝 e 抗原 阴性 ELISA 阳性 表示正 在感染乙肝病毒、是病毒复制的标志,具高度传染性。 在孕妇 90%以上的新生儿将受到垂直传播感染,且 HbsAg 也呈阳性。 ⑭ 抗 HBe 乙肝 e 抗体 阴性 ELISA 抗 HBe 是感染性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 早于抗 HBs 转阳。 乙肝急性出现者易进展为慢性肝炎,慢活肝出现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⑮ 抗 HBc 乙肝核心抗体 阴性 ELISA 阳性: 表示曾有过乙肝感染或处于恢复期。 ⑯抗 HBcIgM 乙肝核心抗体 IgM 阴性 ELISA 阳性: 是乙肝近期感染和复制活跃指标。 HBVDNA 乙肝 DNA 定量 安 全阈值: 105 拷贝 /毫升 荧光定量核酸分析 安全阈值为乙肝病毒感染 乙 肝 两 对 半 常 见 模 式 及 意 义 类型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临床意义 ⑪ + - - - - 急性乙肝感染潜伏后期。 ⑫ + - + - - 急性乙肝早期,高传染性 ⑬ + - + - + 急慢性乙肝,高传染性。 ⑭ + - - - + 急慢性乙肝,有传染性。 ⑮ + - - + + 急慢性乙肝,有传染性。 ⑯ - - - + + 康复期,曾感染过。 ⑰ - + - + + 康复期,有免疫力。 ⑱ - + - - + 康复期,有免疫力。 ⑲ - - - - + 曾感染过,“窗口期” ⑳ - + - - - 已产生免疫力 ⑴ - - - - - 无乙肝感染。 HCV HCVD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丙肝 RNA 定量 阴性 安全阈值: 105 拷贝 /毫升 EIA 法 荧光定量核酸分析 阳性为丙肝病毒感染。 安全阈值为丙肝病毒感染。 1 HDV 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阴性 EIA 法 阳性:见于 HDV 感染、此型肝炎通常与 HBV 合并感染,常引起乙肝症状加剧。 1 HEV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阴性 EIA 法 阳性:表示 HEV 感染。 其中 HEVIgM 阳性为早期, HEVIgG 阳性为既往感染。 1 Ⅲ CV 或Ⅳ C 血清 Ⅲ型胶原 血清Ⅳ型胶原 Ⅲ C120 Ⅳ C 140 μ g / mL ng / mL ↑见于肝纤维化及其他脏器纤维化 ↑增高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明显增高,糖尿病肾 6 病、高血压肾病等其他脏器纤维化亦可增高 1 5’ NT 5’ 核甘酸酶 210 动态法 U/L ↑主要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尤其阻塞性黄疸;也见于肝癌、肝炎等肝实质损害 (三)胰腺炎: AMY 血清、尿淀粉酶 血清:〈 200 尿:〈 1000 U / L 比浊法 ↑常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 病等。 血液分析 见 页 (四)肠伤寒: 血液分析 见 页 WR 肥达氏反应 H ≤ 1: 160 O ≤ 1: 80 A 1: 80 B 1: 80 C 1: 80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 阳性一般出现在发病一周后,逐渐递增,单份血清检测,凝集价 O1: 80。 H160 有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检测,后次凝集价高于 4倍可诊断。 感染过或注疫苗也呈阳性反应。 大便常规 + 潜血 见 页 大便培养 + 药敏 无致病菌生长 培养出致病菌为该菌所致病。 三、泌尿系统: (一)尿频、尿急、尿痛、尿血: 尿液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