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课件-4-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二十篇,其中 《 治平篇 》 和《 生计篇 》 专门论及人口增长带来的危害。  1798年,英国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Malthus)发表了著名的 《 人口论 》 ,他提出两个公理与两个级数的论断,认为必须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并提出消极抑制与积极抑制两种手段。  虽然时间已经过了两个世纪,但是马尔萨斯牧师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们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仍具有启迪意义。  ( 马尔萨斯讲到:“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情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维持现状。 这两个法则,自从我们有任何人类知识以来,似乎就是我们本性的固定法则”。 “我的公理一经确定,我且假定,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的较为巨大。 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略有数学知识的人,就会知道,与后一种力比较,前一种力是怎样巨大”。 “人口增殖力及土地生产力这两个力,自然是不平衡的,而大自然法则,却必需继续使其结果平衡”。 ) 生存阶段的主要特征  人类生存的资源基本上完全来自于生物资源。  人口的数量增加基本上完全依赖于粮食数量与质量的增加。  粮食产量的增加来自于人类劳动能力的增强。  此阶段,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取决于人的生产能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 时间尺度: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末  第一阶段:到二十世纪中叶。 煤炭与石油代替薪柴成为能源基础,人口增长迅速,到 1950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 25亿。 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 第二阶段:到二十世纪末。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全球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1960年为, 1970年 37亿, 1980年 44亿, 1990年 ,1999年 10月 12日则被定为世界人口 60亿。 世界人口数量基本上以每 10年 7亿左右的速度增长。 人口数量与粮食生产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 粮食的生产函数:  式中, F表示粮食产量, A表示技术系数, T表示时间,E表示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 K表示投入的资本数量,L表示投入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量。 、 、 分别表示土地面积、资本数量、劳动力数量的产出弹性。      ffAAEEKKLLPP         F A T) E K L   (   分析结论  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率由五部分因素决定,它们分别是技术、土地面积、资本、劳动力等四部分的正贡献率以及人口增长的负贡献。  虽然资本及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递减,但是,如果粮食产出的增长率大于人口的增长率,则人均粮食的增长率仍将大于 0。  粮食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土地面积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四部分之和。  大多数情况下后三者的投入变化几乎不变,所以,粮食产出增长率几乎等于技术进步率。 最终人均粮食的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后两者共同决定着人均粮食的变化。  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在粮食产出中的重要作用, Daly( 1994)认为世界粮食产量在过去的 25年时间内增加了一倍,但是其中 90%来源于新技术的采用与化石燃料的输入,而只有 10%是由于土地面积扩大而产生的。 从 NPP角度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净初级生产力 NPP( primary production):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多指绿植物)所固定的总能量(主指太阳能)减去其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数量。  NPP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食物的总来源,是所有异氧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