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课件内容摘要:
石头往瓶子里装,装到瓶口的时候,教授问学生“这个瓶子装 满了没有”,学生们说“装满了”。 于是教授又往这个瓶子里面倒沙子,沙子倒到瓶口时,教授问学生,“这次满了没有”,学生们说“满了”。 教授又把水往瓶子里倒,当水倒到瓶口后,教授再一次问学生,“满了没有。 ”,学生们不知道教授接下来还会有怎样的措施,但想到前两次的错误回答,于是都不敢回答了。 点评:这个装瓶实验就揭示了时间管理的启示,大石头之间会有空隙,沙子之间还有空隙,水里面可能还有空隙。 同理,时间之间也存在空隙,珍惜时间的一个方法就是珍惜点点滴滴零碎的时间。 此外,工作任务的完成要有程序和顺序,装瓶实验中 如果先往瓶子里面装水,再往里面装沙子,然后再往里面放石头,就一定放不进去了。 做事情也是一样,一定要有优先顺序,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抓最核心、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抓鸡毛蒜皮的事情,这样生活的意义才能彰显出来。 【案例】 口袋书 在香港地铁里,口袋书很畅销,口袋书只有巴掌大,在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好多年轻人都在看口袋书,或者利用这段时间休息,也有很多人在看报纸,他们都在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之间的空隙,有效地利用好这些零星时间,天长日久,就可以积少成多,使这些零头时间为个人生活增 添魅力。 时间管理的三大观念 时间管理有三大观念,第一是时间观念,第二是效率观念,第三是效能观念。 对这三大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时间管理的关键。 1.时间观念: 1小时与 3年的关系 建立时间观念很重要,有了时间观念,才能利用琐碎的时间,才能把点点滴滴的时间珍惜起来。 在人们的理解中,3年是一个很大的时间单位,而 1小时则是一个常被忽略的时间单位,实际上,如果每天能节约出 1个小时,则在人生70年的岁月中,就可以节约出 3年的时间,时间观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效率观念:速度能使石头漂起来 所谓效率观念,就是要有速度。 石头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如《孙子兵法》所言“疾也”,也就是速度很快的原因。 3.效能观念:始终不偏离终极目标和结果,与人生奋斗方向相吻合 效能的观念就是不仅要衡量速度的快慢,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 中国人习惯以效率衡量事物,而不常论效能,人们常常夸奖一个人做事很有效率,却很少夸这个人非常有效能。 效能的概念,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效率是代表“快”,效能代表“多、快、好、省”,即数量多、速度快、结果好、品质高、成本节约,也就是说,仅仅速度快不行,还要方向正确、结果良好、效果明显、 成本又低,所以效能的概念始终不偏离终极目标和结果。 在时间管理中,时间的效能和人生的奋斗方向和企业的终极目标要相吻合。 效率与效能的关系犹如价格和性价比,效率就好比价格,而效能好比是性价比。 效率是指“快”,而效能是指“多、快、好、省”;效率高就是价格便宜,即买这个货物所花的货币数量比较少,效能高是指单位货币内所获得的回报和价值比较大,即当人们去买大宗的物件,例如买电脑、买汽车、买家具的时候,不仅要注重价格因素,更看重性价比因素,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关注投入的钱和所获得的回报价值高低之间的比。 同样的,在单位时间 内,所获得的产值大小就是效率,而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价值和回报的大小就是效能。 【案例】 龟兔赛跑 乌龟跟兔子赛跑,第一场赛跑乌龟赢了,兔子输了。 因为兔子骄傲自满,在树根下面睡了一大觉,等它睡醒以后,发现乌龟已跑到了终点。 赛跑的裁判大象批评白兔说:“兔子,你这样不行,不可以骄傲自满,要脚踏实地,要勤奋努力,懂不懂啊。 ”兔子说,“我懂了,我要求再比第二回,我不相信,我跑不过乌龟。 ” 于是它们又举行了第二次赛跑。 裁判大象的发令枪一响,兔子像离弦的箭一样窜了出去,一会儿就没有影子了。 而乌龟与上次一样继续慢慢腾 腾地往前爬,爬了很长时间,乌龟终于爬到了终点,却不见兔子的影子。 裁判大象和观众就四处寻找,终于在很远的地方找到了兔子,兔子耷拉着脑袋光顾着跑,却忘了看方向了。 点评:兔子没有看准方向,它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所以兔子的效率很高,但是效能很低。 同理,在做事情的时候,尽管做事可以做得很快,效率很高,可是如果偏离了方向,最后也不会有正确的结果。 效能的重点是不但要完成任务,而且要求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成本要低,效能和效率相均衡。 21 世纪的经理人,不但要意识到时间很重要,要去抓点点滴滴的时间,要注意做事情 的数量和速度,同时还要追求价值,要多、快、好、省。 第二讲 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下) 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历程 时间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人们从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到开始进行时间管理,期间也经历了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的转移。 1.第一代:时间增加和备忘录 第一个阶段称为时间的单纯增加和备忘录。 时间的增加是指当时间不够用,而工作任务比较多的时候,就单纯地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 备忘录就是把所有要做的项目列出来,制作成一个工作任务清单,做一件,勾掉一件,以此种方式进行时间的分配和使用 管理。 2.第二代: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第二个阶段称为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即在所有要做的工作任务开始之前,把清单列出来,在每一项任务之前定一个时间的期限,例如早晨 8点~ 9点做什么, 9点~ 10点做什么,下午 1点~ 2点做什么,每一项任务都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完成规定的某项任务。 这个方法有时候也称为行事历时间管理法。 3.第三代:排列优先顺序以追求效率 第三个阶段的时间管理称为排列优先顺序以追求效率的时间管理。 当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多到在规定的时间里面没有办法彻底做完的时候,就要求对时间管 理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改,第一,对工作任务要做一些取舍;第二,对工作任务要排优先顺序,比如,先做哪一件,后做哪一件;重点做哪一件,非重点做哪一件;主要做哪些,次要做哪些;做哪些,不做哪些,等等,描述这个取舍和优先顺序的办法可以通过象限法进行。 如果按照重要程度的轴来标记横坐标,按照紧急程度的轴来标记纵坐标,可以构成 ABCD 四个象限, A象限是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 B 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C 象限是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 D 象限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如图 11所示: 图 11 第三代时间管理象限示意图 A类工作: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 假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把所有的工作任务做明确清晰的划分,然后对 ABCD四大类的工作做一个排序,显而易见,首先应做 A 类工作,因为 A 类是又紧急又重要的,这类工作一般属于突发事件。 当工作中出现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全身心地扑上去解决,这种行为被形象地称为救火行动。 例如 119 消防队接到警报,就要马上去处理现场。 【案例】 突发事件:非典 2020 年中国政府面对非典事件,就属于又紧急又重要的突发事件,处理时,当时规定各地政府的一把手都要把工作全部放下,集中所有的 精力控制本地区的非典问题,这样强有力的力度才能够把非典有效地控制住。 B类工作和 C类工作 当重要又紧急的突发事件被处理之后,接下来是应该处理 C 类紧急但不重要的工作,还是 B 类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 有人认为 C类工作很紧急,应先期处理,也有人认为 B类工作很重要,应先期处理。 按照时间占用的顺序来划分,也就是按照时间的紧急程度来说,专家认为应先处理 B类工作。 为了对 B类工作和 C类工作完成时间进行分析,可通过分析假设不做 C 类工作,会导致整个时间管理出现怎样的状况;而如果不做 B 类工作,又会导致整个时间管理出现怎样的 状况。 透过这两种状况的不同比较,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选择的差别。 B类工作重要但不紧急,如果不做的话, B类工作会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越来越紧急,直到突破一定的极限,变成 A类工作,所以, B类重要不紧急的工作一旦被拖延下去,就会变成突发事件。 C类工作如果不断地被拖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它也会变得越来越紧急,当越过一定的极限以后, C类工作就可能因为失去时机而消失,由此就会遭受一定的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工作本身也可能会因此而消失。 不紧急 图 12 第三代时间问题分类示意图 例如,下午 3点~ 4点, 工会组织慰问抽奖活动,参加抽奖者都可得到一袋洗衣粉,如果某人因故未参加工会慰问抽奖活动, 4点钟以后,这个事情可能就已结束,由此,缺勤者将损失一袋洗衣粉。 如果在 B类和 C类工作之间做冲突性的分析,例如下午只有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要么做 B类工作,要么做 C类工作,两者不可兼得,那时就应该扔掉 C类工作,要保住 B类工作,因为 B类工作的价值更大,它的重要程度更大。 【案例 1】 热气球的难题 一个胖子和两个瘦子乘热气球去做科学考察,他们带了很多食物和水,也带了很多笨重的实验仪器。 当热气球升空行驶到海面的时候,突然 发生了意外,热气球开始漏气,为了减轻热气球的重量,要扔掉很多东西,于是先扔掉了实验仪器,接着扔掉了食物和水,这时候,热气球还是太重,需要牺牲一个人来挽救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扔一个瘦子和扔一个胖子对热气球的影响不同,只有按照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的思路来分析,即扔胖子就可以挽救两个瘦子的生命,所以必然要先扔胖子。 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如果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统筹协调,进行更好的策略性的安排,即在 B类工作不变成 A类工作之前,先把 C 类工作完成,再按部就班地处理 B 类工作,这样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但是管理专 家通过实验发现这种理想状态很难实现,因为 C类工作的数量太多,单个 C 类工作虽然花费的时间不多,但是 C类工作的数量层出不穷,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多经理人对于 C类事件的处理只能疲于应付,致使时间管理者陷入了 C类事件的汪洋大海之中,迷失方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案例 2】 抗战的泥潭 在抗日战争中, 200 万日军被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拖入全民抗日的汪洋大海之中。 二战以后,斯大林讲到, “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反击德国法西斯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 斯大林说, 如果中华民国政府投降,结果将不堪设想。 因为中国政府不投降,中国人民尽管条件非常简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拖住了 200 万日军,让他们抽不出兵力北上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抽不出兵力南下侵占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甚至吞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日军拖入了抗击奴役、抗击侵略的泥潭。 C类事件的描述有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也称为爆米花定律,就是 2斤玉米看上去不是很大,但是经过膨化以后有可能会变为一箩筐玉米花。 由此可见,被膨胀、被扩大后的结果会导致 C类工作数量庞大,以致无法完全彻底地被解决。 但中国经理 人面对一大堆繁杂事务的时候,习惯于“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于是就会践踏原则,就会没有时间性,就是总把最紧急的事情拿来做,从不考虑这件事情的价值如何,不考虑时间的重要性程度。 【案例 3】 箩筐任务测试 美国的专家曾经做过一个针对中国经理人时间管理基本状况的测试。 任务要求是:一个箩筐中有 10 件工作任务,假设下午的一段时间是没有办法完成箩筐中的所有任务,请中国的经理人进行挑选,并完成自己挑选出来的任务。 中国经理人挑出的第一件工作是最紧急的工作,最紧急的工作完成后,又挑出了最简单的工作,因为做起来很简单,所 以这些工作很快完成了;中国经理人挑的第三件工作是花费时间最短的工作,这些工作也很快做完后,第四件被挑出的是最有趣、最喜欢做的工作,可是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测试的时间就到了。 箩筐中剩余了 6 件工作任务,而且全是最重要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都有一些类似的特点:不紧急、做起来不简单、花费的时间很长、不好玩、没意思。 但是,这 6 件工作如果不做的话,它们全会变成重要且紧急的突发事件。 点评:中国经理人在时间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误区和弱点,即在问题的分类概念上模糊。 在工作中,属于 B 类工作的重要问题一般包括改进产能、发展 团体、寻找新客户、提升服务品质、提升员工技能、开发新市场、提升品质概念、建立完善工作流程等。 对个人而言,学习研修和职业成长问题、健康问题、休闲问题等都是很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也就需要在当前多进行改善处理,例如多增加运动量、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等。 健康问题和学习的问题很重要,要把这些问题当成紧急的突发事件来处理,只有下这样的决心做事,才能避免将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转化为重要紧急的事情。 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把它们安排在时间使用的后面,例如对于受欢迎的活动、电话会议、工会抽奖、演唱会等,一定不能 使其占用 B 类工作的时间。 时间就像一根橡皮筋,要设定期限,不要把工作任务变成发面团,像爆米花一样膨胀,占有你的工作时间和空间。 如图 13所示: 图 13 第三代时间管理事件分类示意图 4.第四代:以重要性为导向,价值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第四代时间管理的代表是时间管理的二八定律。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分为重点的少部分和一般的大部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八定律,即 80%的结果源于 20%的努力,也就是 80%的结果是因为 20%的关键因素所致。 所谓“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好钢用在刀刃 上”,用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 20%的最有效率的工作,在这些时间段,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一口气把事情干完,。时间管理课件
相关推荐
,总投资 86 亿元,分为四段。 东段由滇池旅游度假区至呈贡马金铺,长 千米。 南段由马金铺至海口,长 千米。 西段由海口至高山尧,长 31千米。 北段由高山尧至滇池旅游度假区,长 22 千米。 环湖截污: 在环湖公路外侧实施截污工程,全长 101 千米,其中,环湖截污干管长 82 千米,截污沟及生态带 19 千米。 估计总投资 亿元。 工程分主城、呈贡、晋城、昆阳、海口和滇池西岸 5个片区实施
学品的 运输安全; ,应符合危化品安全运输要求。 文 件 名 称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各级、各部门职责 文件编号 起草人 /日期 颁发部门 审核人 /日期 颁发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分 发 部 门
,形成汇总刊表。 综治信息库管理 重点地点管理 对辖区内的危险源地点、施工场地、水塘、危险路殌、景区(点)等场所迚行有效的管理,逐步实现单位管理从行政强力推迚到制度保障运行、从突击 整治到日帯觃范的转变。 对辖区内的重点物件迚行登记管理。 有害远法组织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在本社区内参加了远法组织及远法组织的人员迚行管理。 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加强预防青少年远法犯罪工作
l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l 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苦难; l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l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 便。 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 “主宰 ”,而不会成为他们的奴隶。 二、计划性与灵活性原则 我们常常感叹 “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而对时间管理产生疑虑。
析和探 讨。 然后我们介绍 了以往和现代 重 心 、 者工作侧 重及其所需素 质 异同。 最后 , 通过 、 现代 上下 关系以及 ‚ 标 ‛ ‚ ‛ 讨论 , 得出 ‚ ‛ 最 症结就在 忙而 无效 , 从而为下一讲 引出 标 作了铺垫。 【心得体会】
理 有□ 无□ 2 相信员工的自觉性 有□ 无□ 3 相信兄弟们的自觉能力 有□ 无□ 4 缺乏必要的激励 有□ 无□ 5 刀子嘴豆腐心 有□ 无□ 第 2 讲 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二) 【本讲重点】 1.在控制质量的前提之下让别人做好 2.角色转变:不再是以前的你(上) 在控制质量的前提之下让别人做好 管理观念的转变 “兔子”变成了“乌鸦”,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