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猪良种繁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附表 1:新增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 11:新增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 12:新增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3A: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有项目) 附表 3B: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无项目) 附表 31:单位成本估算表 附表 4A: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有项目 ) 附表 4B: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无项目) 附表 41A: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有项目) 附表 41B: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无项目) 附表 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增量) 1 第一章 项目摘要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及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黑猪良种繁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项目 实施 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及期限 项目建设类型: 扩建 建设地点: 建设期限: 20xx 年 5 月至 20xx 年 5 月 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本项 目主要 利用本地 黑猪品种八眉猪为母本, 利用 北京黑猪、关中黑猪、 巴克夏、杜洛克 等瘦肉型良种猪 为父本 ,与八眉母猪进行二元、三元杂交, 培育新的黑猪品 系 , 生产 二元 杂交 种猪和三元商品 仔 猪,满足社会需求,带动猪产业开发。 发展基地农户养殖商品黑猪,逐步完善黑猪 品种 “选育、扩繁、商品猪生产、销售及加工”的产业链,带动广大农户养猪致富,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肉品的需求。 新培育的 黑猪 品 系 在很大程度上综合了国内外猪种的优良种性,将 八眉 猪种的耐粗饲能力、早熟多产的繁殖优势、肉质香嫩的特点与 巴克夏、杜洛克等欧美猪种体大快长、多肉的特点揉 和在一 2 起,形成一种新的黑猪品系。 进行黑猪 新品系 的良种培育与推广,其核心技术在于先进育种技术的应用以及快速繁育体系的建立和创新。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我国特色种猪新品种、新品系和配套系的育种技术水平,为商品瘦肉猪基地提高大量的优质母系种猪源,推进我国养猪业由资源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产品(经营)方案及建设规模 养殖种类:良种猪的繁育及饲养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公司现有纯种八眉母猪 70头,公猪 5头,纯种巴克夏母猪 10头,公猪 4头,纯种关中黑猪母猪 10头,公猪 4头,纯种杜洛克母猪 10头,公猪 4头 ,八眉猪主要用于纯种扩繁和作为母本与其他种猪杂交生产二元 种 猪,巴克夏、关中黑猪等纯种猪主要用于自身保纯和作为父本与八眉母本杂交,年可出栏纯种八眉母猪 63头,淘汰猪 23头,出栏以八眉为母本,其他猪为父本繁育的二元 种 猪 1871头。 项目拟 再从本地区 引进八眉纯种母猪 40 头,纯种公猪 5 头;北京黑猪纯种母猪 10 头,纯种公猪 4 头,纯种八眉通过自繁自养,经过第一年和第二年扩大种群规模后达到 487 头,之后正常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纯种八眉母猪 314 头,北京黑猪主要用于自身保纯和作为父本与八眉母猪杂交,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出 栏优质 二元 种猪 500 头 , 正常年年可向社会提供 三 元 商品 仔猪 9869 头,年可淘汰种猪 118 头。 3 品种、技术(工艺)、设备方案 主要品种:主要品种为八眉纯种种猪 和以八眉为母本,其他猪为父本杂交形成的二元种猪及以关中黑猪、北京黑猪、巴克夏等种猪为父本同二元种猪杂交后形成的三元商品仔猪。 项目建设成后形成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及商品仔猪养殖基地。 技术来源 : 项目单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长年技术合作 ,拟依托西北农林大学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成熟度高,并在扩建期末组织培训,对员工进行繁育技术培训,对养殖户进行生猪 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实现标准化、现代化养殖,项目建设技术有保障。 同时公司 通过聘用的方式,建设有 自己的技术人员队伍,在饲养管理及繁育技术方面积累经验,技术的可靠性和可得性有保障。 主要设备:项目可利用原有设备 3086台(件、套),包括保育床、产床、检验检疫设备 、车辆等。 该项目拟新增设备 1150台(套),包括产床、保育床、采食槽、饮水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1075台(套),清洗机、电子称、手推饲料车等辅助设备 75台(套)。 土建工程 项目可利用猪舍、兽医室、饲料 棚 、蓄水池等原有建筑面 积4658 平方米,污水沼气发酵池 50 立方米。 该项目拟新建猪舍 4 座,占地 2600 平方米,新建 青饲料加工车间 1 个,占地 750 平方米。 4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万元,生产性生物资产费用 88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包括 技术研发、 培训费 等 105 万元),预备费 万元,流动资金 万元。 资金筹措渠道为申请 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 万元,企业自筹资金 万元。 项目效 益 经济效益 经估算, “有项目 ”正常年份年销售收入 万元,利润总额 万元,年净利润 万元;该项目增量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 9%;增量财务净现值( Ic= 9%)为 万元,大于零。 投资回收期为 年。 社会效益 该项目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 利用本地黑猪品种八眉猪为母本,引进其他优良黑猪品种进行二元、三元杂交,繁育新的黑猪品系,实现了科技成果向推广应用的跨越,对于推动养猪业规模生产,对于加快绿色品牌优质商品猪的发展、对于树 立榆林本地品牌猪、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预计项目实施以后,首先,可直接向社会提供 12 个劳动岗位,并可向社会约 157 户农户提供纯种八眉母猪;其次,项目建成后, 5 年可 出栏 500 头二元种猪和 9869 头 三 元 商品 仔猪,按照每户养殖810 头计算,可带动基地内约 1050 户农户进行生猪养殖,总计可直接带动农户 1207 户;最后,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年需转化玉米905 余吨,转化农副产品近 804 吨,按照每户农民种植 8 亩玉米,每亩玉米产量为 吨计算,仅玉米转化可辐射带动农户 226 户,项目除大量转化玉 米外,还可促进麸皮、豆粕的消耗,促进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最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首先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饲料加工、肉制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项目采取 “ 公司 +基地 +农户 ” 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向基地内农户提供 三 元 商品 仔猪,使周边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有利于促进当地生猪品种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当地生猪肉质品质;此外,公司通过直接收购项目所在地区农民种植的玉米、苜蓿等原料,可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减少农民单独寻找市场的风险,避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给农民带来的负效应,有利于农民收入的稳定 增长;最后, 本项目实施公司 的集团公司 现有肉食品屠宰加工厂 1 座,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户育肥的仔猪全部由公司收购用于屠宰加工,降低了猪肉市场波动对基地农户的影响,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 由于公司对农户种植的玉米、苜蓿等原料的大量采购,将带动当地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起 “粮 —猪 —粪 —有机肥 —粮 ”的完整循环生态型产业链,农民的增收途径进一步延伸,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6 生态效益 生猪产业从散养到适度规模生产转变所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粪污导致的环境污染。 一般认为畜禽粪污 对土地总体负荷的警戒安全值为 ,而我国的总体水平已经高达 ,超过了安全界限,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明显的破坏。 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中又以生猪最为严重。 项目建成后,生猪养殖所场所的粪便可由 本 公司的 集团公司 下属的 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产成有机肥,通过建立起 “粮 —猪 —粪—有机肥 —粮 ”的完整循环生态型产业链,合理处理了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猪粪,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局部生活环境具有显著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①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 20xx 年 8 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与参数》(第三版); ②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 20xx〕 10 号 ③ 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④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财发 [20xx]46 号 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20xx 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⑥ 《陕西省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7 ⑦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⑧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 20xx 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 报指南 ⑨ 项目承担单位 相关 基础资料。 综合评价 项目 利用科技力量,利用本地猪种资源,繁育新的黑猪品系,项目 的实施将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等资源,亦能推动当地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 ( 1) 该项目符合国家以及当地产业政策 该项目符合《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xx20xx)、符合《陕西省畜牧产业规划》、符合《榆林市畜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等国家及地方政策。 ( 2)建设本地区的黑猪品牌 本项目按照“科技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 民参与”的原则,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进行实施和运作。 即依托 公司现有生猪品种繁育 等基础条件,通过加大投入与选育推广力度,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实现黑猪快速扩繁与产业化经营。 ( 3)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年销售收入 万元,利润总额 万元,年净利润 万元。 8 ( 4) 带动农户 项目建成后, 年 可以向社会提供 314 头纯种八眉母猪,按照每户养殖 2头计算,可带动约 157户农户进行 本地八眉 纯种母猪繁育,按照每头纯种八眉年产仔 40 头左右,每头仔猪纯利润 50 元计算,预计年户均 增收 20xx 元;此外,项目通过 “公司 +基地 +农户 ”的产业化模式,项目建成后,可以向基地内农户提供 500 头二元母猪和9869 头 三元 仔猪,可带动约 1050 户农户进行生猪养殖,户均可增收 3000 元,总计可带动 1207 户农户致富,年可增收 3621 万元;最后,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年需转化玉米 905 余吨,转化农副产品近 804 吨,按照每户农民种植 8 亩玉米,每亩玉米产量为 吨计算,仅玉米转化可辐射带动农户 226 户,项目除大量转化玉米、苜蓿外,还可促进麸皮、豆粕的消耗,促进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 5) 财务分析合理,财务评价各 项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抗风险能力较强。 综合以上条件分析,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9 第二章 项目 背景 和 意义、 必要性 及 技术先进性分析 项目建设背景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以及市内的横山、米脂、佳县、神木相毗邻,总面积 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 境内以明长城为界,沿北为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 75%;沿南属丘陵沟壑区,约占 25%。 全区辖 21个乡镇、 10 个街道(镇)办事处, 487 个行政村、 45 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4 万人。 农业是榆阳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该区土地资源广阔,耕地面积 129 万亩,适宜玉米种植,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养殖条件优越、住户相对分散、广大群众有着悠久的养畜历史等特点。 区委、区政府把以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列为农业主导产业之首,确立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 发展的工作思路。 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初步形成了北部陕北白绒山羊、生猪,城郊及川道奶牛、笼养鸡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格局。 自 20xx 年国家确定榆阳区为陕西省生猪良种补贴县和陕西省百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县后,区委、区政府在做出 “北畜南果城郊菜 ”的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生猪养殖,又做出了加快推进生猪基地建设的决定,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 10 完善了防疫体系,促进了全区生猪产业的迅速发展。 生猪养殖呈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我区整合项目、捆绑资金,主攻滩区种养业上规模 、上档次,使之向致富优势转变, 20xx 年前三季度,榆林市榆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增速同比上升 个百分点、环比上升 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 农业经济也实现了稳步提升。 总投资 亿元的 5 个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亿元。 全区耕地保有量 108 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万亩,粮食总产量 亿斤。 生猪饲养量 81 万头,羊子饲养量 万只。 截至 9月底,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亿元,增长 %。 养猪业已逐步成为榆阳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养猪生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品种较差,良种普及率不高,几乎。黑猪良种繁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