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试验作业指导书-水泥取样方法内容摘要:

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4 份 ,组成一组样品 . 3 从火车 \汽车 \货船上取样时 ,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8 份 ,组成一组样品 . 试样数量 :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做几项试验时 ,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 ,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 序号 试验项目 最少取样数量 ( kg) 1 颗粒级配 2 含泥量 3 石粉含量 4 泥块含量 5 云母含量 6 轻物质含量 7 有机物含量 8 硫化物与硫酸盐含量 9 氯化物含量 10 坚固 每粒级各 100g 11 表观密度 12 堆积密度和空隙率 13 碱集料反应 14 压碎指标值 每粒级 1Kg 15 氯离子含量 2Kg 18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一节 :细骨料取样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试样处理: 用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留下两个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将另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 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至试 验所需量为止。 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再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19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二节 :细骨料含泥量检测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检测建筑用砂中的含泥量。 适用于测定粗砂、中砂和细砂的含泥量。 烘箱 :称量 1000g,感量 1g :孔径为 及 筛 、瓷 盘 4. 试验步骤 1100g,烘干,称量两份 400g 备用,精确至 1g。 ,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 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 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是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为 、 的方孔套筛上,滤去小于 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用水湿润,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砂粒流失。 ,再过筛直到目测清澈为止。 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 的颗粒。 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柄装入浅盘。 置于温度为 ( 105177。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 m1) :精确至 0。 1% wa=( m0m1) /m0 100 wa —— 含泥量,精确至 % 20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二节 :细骨料含泥量检测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m0—— 试验前烘干样质量, g m1—— 试验后烘干样质量, g 5. 2 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之差大于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21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三节 :细骨料泥块含量检测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 于砂中泥块含量测定。 2 仪器设备: 烘箱 温度控制范围为( 105177。 5)℃ 天平 称量 1000 g。 感量1 g;称量 5000g,感量 5g; 实验筛 筛孔公称直径为 630181。 m 继 的方孔筛各一只。 2. 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3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将样品缩分至 5000g,置于温度为( 105177。 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 1。 25mm 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 400g 分为两份备用。 特细砂按实际筛分量。 4 泥块含量实验应按列步骤进行 : 取试样200 g( m1)至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 150mm。 充分搅匀后,浸泡24 h,然后用手碾碎泥块,过公称直径 630181。 m 方孔筛用水冲洗,反复冲洗过筛,直到目测清澈。 保存下来的试样应小心从筛上取回放入浅盘,置于温度为( 105177。 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后称重( m2)。 5.砂中泥块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0 .1% ω c, L =( m1- m2)/ m1 100% ω c, L—— 泥块含量,% m1—— 试验前干燥试样质量( g)。 m2—— 试验后干燥试样质量( g)。 以两次试 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2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四节 :细骨料筛分和细度模数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仪器设备 a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177。 5)℃; b 天平:称量 1000g,感量 1g; c 方孔筛:孔径为 160181。 m\3 15181。 m\6 30 181。 m\1. 25mm\2. 50mm\ mm及 ,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d 摇筛机 e 搪瓷盘,毛刷等。 2.实验步骤 2.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 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 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 550g 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 105177。 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量系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 3h 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2.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2.3将套筛至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 顺序再着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2.4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 G= Ad 1/2 /200――――――――――――――――(1) 式中: 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23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四节 :细骨料筛分和细度模数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A-----筛面面积,mm 2 d-----筛孔尺寸,mm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1g),左右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筛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 1%。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3.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3.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3.3 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部情况,精确至 1%。 3.4 砂的细度模数按式 (2 )计算,精确至。 MX= 0 . 1 5 0 . 3 0 . 6 1 . 1 8 2 . 3 6 4 . 7 5( ) 5100A A A A A AA     ( 2 ) 式中: MX—— 砂的细度模数; 、 、 ……A —— 分别为 ㎜、 ㎜、 …… 、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 )。 3. 5 细度模数取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 ,应重新进行试验。 24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五节 :细骨料含水率试验(标准法)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含水率 2. 砂的含水率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 (105177。 5)℃。 2) 天平――――称量 1000g,感量 1g; 3) 容器――――如浅盘等。 3 含水率实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由密封的样品中取各重 500 克的式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 m1)中称重,记下每盘式样与容器的 总重( m2) .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 (105177。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 m3) . 4砂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 ω wc=( m2- m3) 100%247。 ( m3- m1) 式中 ω w c―――砂的含水率(%) m1―――容器质量( 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 g) m3―――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 g)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5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六节 :细骨料轻物质含量试验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中轻物质的近似含量。 —— 温度控制范围为 (105177。 5)℃; —— 称量 1000g,感量 lg; —— 量杯 (容量 1000mL)、量筒 (容量 250mL)、烧杯 (容量 150mL)各一只; —— 测定范围为 ~ ; —— 内径和高度均为 70mm,网孔孔径不大于 150μ m(可用坚 固性检验用的网篮,也可用孔径 150μ m 的筛 ); —— 筛孔公称直径为 和 315μ m的方孔筛各一只; —— 化学纯。 : 称取经缩分的试样约 800g,在温度为 (105 土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将粒径大于公称粒径 和小于公称粒径 315μ m 的颗粒筛去,然后称取每份为 2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配制密度为 1950— 2020kg/ m3的重液:向 1000mL 的量杯中加水至 600mL 刻度处,再加入 1500g 氯化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锌全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部分溶液倒人 250mL 量筒中测其密度; 如溶液密度小于要求值,则将它倒回量杯,再加入氯化锌,溶解并冷却后测其密度,直至溶液密度满足要求为止。 : 将上述试样一份 (m0)倒人盛有重液 (约 500mL)的量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试样中的轻物质与砂分离,静置 5min 后,将浮起的轻物质连同部分重液倒入网篮中,轻物质留在网篮中,而重液通过网篮流入另一容器,倾倒重液时应避免带出砂粒,一般当重 26 作业 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六节 :细骨料轻物质含量试验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液表面与砂表面相距约 20~ 30mm 时即停止倾倒,流出的重液倒回盛试样的量杯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无轻物质浮起为止; 用清水洗净留存于网篮中的物质,然后将它倒人烧杯,在 (105177。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轻物质与烧杯的总质量 (m1)。 砂中轻物质的含量 ω 1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 ω 1= %100m mm 0 21  式中 ω 1—— 砂中轻物质含量 (% ); m1—— 烘干的轻物质与烧杯的总质量 (g); m 2—— 烧杯的质量 (g); m0—— 试验前烘干的试样质量 (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7 作业指导书 文件代号 ZT22KD1002 第 1 版第 0 次修订 第二章:细骨料 第七节 :细骨料云母含量试验 实施日期 2020 年 3月 参照规程编号 JGJ522020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中云母的近似百分含量。 (5 倍 ); ; —— 筛孔公称直径为 和 315μ m的方孔筛各一只; —— 称量 100g,感量 0. 1g。 : 称取经缩分的试样 50g,在温度 (105177。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