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

年月 ,为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灾害 ,有 效治理“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混 乱、消防基础设施滞后、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状况 ,广州市政府制定《广州市“城中 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围绕“四个基础’’下功夫 ,全面加强“城中村。 加快“城中村”整治改造实现“城更美”造福群众 .‘广州日报》 .年月日版 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基础组织建设、基础制度建设、基础工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 积极稳妥地推动“城中村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在为期一年的“城中村”消防安 全专项治理中 ,全市共排查单位个 ,发现隐患处 ,补办消防手续 个 ,投入专项资金万元 ,同时 ,积极推进独立式火灾 报警装置、简易喷淋等技防 设施的安装使用 ,据统计 ,全市共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个 ,安装逃生软 梯个①。 年以来 ,广州市通过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 ,牵头筹划、协调和实施 “城中村”整治工作 ,先后发动了多次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 ,使“城中村”火灾多发 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我国政府是“运动型”的政府 ,结合工作实际集中人力物力 发起专项运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一些棘手的问题得到缓解 ,但“专项运动’’就像 风暴 ,“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出现隐患整治、反弹 ,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城中 州。 村’’的火灾伤亡事故还是 时有发生 ,消防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第三节广州市“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典型城中村火灾隐患特点的基础上 ,将“城中村’’火灾隐患 从城乡布局、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防灾意识和消防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 一、建筑密集拥挤 ,使用功能混杂 “城中村规划滞后 ,“城中村”内诸如消防车道、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等公共设 施几乎全部由村集体自行解决 ,根本无法做到与城市建设协调和同步 ,‘‘城中村”绝大 多数的民房属于私人违章建造的无用地审批、无规划许可、无建筑设计、无建设监管 的“四无”违法建 筑。 建楼各自为政 ,导致大批“贴面楼、“握手楼”、“一线天景象 比比皆是 ,极容易造成火烧连营。 调查发现 ,有些城中村建筑是土木结构或竹木结构。 一些建筑内部装修时使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 据统计 ,在“城中村内有 %% 建筑的耐火等级不满足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由于城中村大多处于城区内中心地带 , 所以 ,城中村往往是小作坊、小企业等“三小场所较集中的地带 ,城中村内居住类 建筑、经营场所、办公场所、娱乐场所、出租屋等相互混杂 ,“楼中楼’’、“房中房、 ①广东省公安消防部队“城中村”专项整治工作记事 .广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刊 .合刊下半月刊第 页前店后住、下店上住等典型的“三合一’’厂房、库房的现象普遍存在。 【案例一】“楼外青山楼外楼” 在广州市内康乐村 ,有三大景色“一线天、“楼中楼、“房中房’’ ,这些现象普 遍存在 ,高矮不齐的建筑密密麻麻 ,基本是楼贴楼 ,一栋仅有层的建筑物竞高达 米 ,每一层就有 .米 ,为便于出租 ,该楼每一层都被隔出一个夹层 ,每个房间还用 铁皮将其分成几小格 ,这就形成了“楼中楼、“房中房’’的格局 ,有的房间不到平 方米 ,却住了个人 ,一旦发生火灾 ,逃生困难。 二、防火间距不足 ,消防通道狭窄 城中村大部分建筑的防火间 距不足 ,本来有的村规定建楼时应该留下米的间距 , 但很多在起楼时又各自从窗台外飘出一米多的阳台 ,导致很多楼与楼之间就只有几十 公分的间距。 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形式及宽度不能满足规 范要求。 有的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 ,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及 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 ,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 ,更有甚者房前屋后还 堆有大量生产、生活用品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被锁闭、封堵或占用的现象严重。 在 近几年“城中村火灾事故案例中 ,约 %的火灾事故因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导致火 灾蔓延到相邻 建筑 ,使灾情加重。 调查发现广州“城中村 %.%建筑的防火 间距不足。 目前广州的“城中村”普遍存在进村和出村只有一条路 ,消防安全通道仅有 ?米宽 ,到二层楼的高度就只剩不足米的宽度了 ,致使本来就近的建筑物间距更 近 ,严重影响消防车的通行 ,或在建筑物周围搭建临时建构筑物 ,占用防火间距或 消防车通道 ,造成消防车道不畅 ,影响灭火救援。 据统计 ,在已发生的城中村火灾事 故中 ,约 %的火灾事故因消防车道受阻导致事故损失加大 ,另外 ,不符合消防车道 规范要求的道路比例的平均值为 %。 【案例二】“车到村前必无路 年月日 ,天河区棠下上 社口岗大街号一住户因引爆液化气瓶造成大 火。 消防队接警后迅速出动前往扑救 ,但由于起火房屋周围道路狭窄 ,消防车无法靠。 “握手楼”火患重重 ,城中村消防安全堪忧 .广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刊 .下半月刊第页 圆广州市公安消防局文件 .关于“城中村一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情况报告 .穗公消 号近 ,消防队员只能在距火灾现场米处连接水带实施扑救。 三、消防设施缺乏 ,消防力量薄弱 广州市“城中村’’消防基础设施欠账严重 ,调查中发现 ,“城中村”内市政消火栓 严重不足 ,大部分消火栓缺乏维护保养 ,导致消火栓的锈蚀、损坏率较高 ,有的消火 栓不合格或被擅自挪用、拆除、毁坏 ,一旦发生火灾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些 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被遮挡、损坏或标志错误。 许多城中村都存在着消防给 水水源不足的问题 ,市政消防水源的用水量、水压和消防给水管道未达到标准规定的 要求。 城市中的公用消防水池以及建筑物中的消防贮水池也由于日常管理不善 ,致使 火灾时无法投入使用。 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广州大部分城 市消防力量分配到了市中心的商业区 ,而城中村的消防力量则相对薄弱 ,通过对城中 村火灾事故中进行分析 ,城中村内消防部队火灾救援率仅 %。 案例三】“城中村’’难觅消防设备 石牌村是广州市建成区的个城中村之一 ,目前 ,村里有多家小店铺。 有 个村民谈到 ,这两年来感觉村里人越来越多 ,铺子也越摆越多 ,尤其是晚上什么排挡 都摆出来 ,进村的路都被占道经营了 ,村里的发廊、饮食铺等很少看见灭火器等消防 设施 ,村里的室外消防栓也是很少 ,辖区消防中队的战士在排查消防栓时历时分 钟穿行几十条小巷子只看到个消防栓。 ① 【案例四】“远水救不了近火一 “消防站的布局应当以接到报警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沿为原则 ,每 个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宜为平方公里。 广州市目前的建成区 面积为多平方 公里 ,以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的最大值平方公里计算 ,我市应设置消防站个。 但目前广州市区仅有消防站个 ,尚缺消防站个。 如北环高速公路以北罗涌围等 新发展区仅有新市消防中队一个消防站 ,责任区面积达平方公里 ,位于龙岗路的 沙河消防站及新港东路的赤岗消防站 ,责任区面积也都达到了平方公里 ,根本无 法满足责任区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 “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情况严重。 四、消防意识淡薄 ,防灾知识缺乏。 “握手楼”火患重重 ,城中村消防安全堪忧 .广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刊 ..下半月刊第页 广州“城中村”居住人口密集 ,人员构成 复杂 ,具有来源广泛、流动性强的特点 , 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在这里交流、冲突 ,“城中村居民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不 了解基本的消防常识 ,安全疏散能力不足 ,发生火灾后不懂自防自救 ,也是造成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 ,不良陋习沿袭 ,违章操作或误操作 ,用火用 电不当 ,也是频频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城中村内违章乱接电线现象较多 ,随处可见 电线“蜘蛛网” ,电气线路缺乏金属管、阻燃塑料管保护 ,且布置凌乱 ,裸露在外 , 空中交横的情况十分普遍 ,极易引起短路从而引发火灾。 城中村内电气设施较陈旧 , 供电系统老化情况严重 ,多起城中村火灾由于电线老化或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引起。 如居民区内液化气瓶、灶的不当使用、不正规代充液化气点。 一些家庭随意存放易燃 易爆物品 ,甚至燃放烟花。 在一些场所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 ,未将施 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 ,未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等等。 此外 ,由于传统祭 祀时用火不当 ,也时常造成火灾的发生。 案例五】“蜘蛛网’’、“防盗网如同天罗地网 在广州多个“城中村”内随处可见电线“蜘蛛网 ,各楼层所有窗户上都装着防 盗网 ,但均为按照相关规定在防盗网上开一个消防逃生门 ,楼房与楼房给纵横交错的 电线串联在一起 ,粗细不一的电线 ,有的被高高低低地盘搭在一起 ,还有的电线绝缘 胶布已经腐烂 ,金属电线赤裸裸地任由风吹雨淋 ,另外 ,有住户将墙内的电线拉出来 安装小电器 ,接驳处的电线甚至连胶布都没缠 ,这些电线的乱拉乱接情况给消防安全 留下诸多火灾隐患 ,极易引起电气线路火灾。 五、消防管理混乱 ,火灾隐患严重 “城中村”居委会的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制度不健全 ,消防工作不落实 ,责任不 明确使得城中村消防管理不到位 ,成为消防管理工作的盲区 ,少数单位业主正是看中 这点 ,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在落实火灾防范措 施、严格消防 管理上舍不得花精力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