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课堂教育思想浅析论文任务设计书与开题报告样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指导老师 __ _邹 永 常 _______ 20xx 年 11 月 30 日 论文( 设计)题目 论鲁迅与余华小说中的苦难意识 8 课题目的、意义、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 (一 ) 目的、意义: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表现人的苦难与不幸是其永恒的主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下国人的苦难。 余华继承、发扬了鲁迅风格与精神,替苦难中的中国人“呐喊”。 他让这个世界尽显阴郁、荒诞和暴力,让读者从中去发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提出新的直面苦难而不致跌入绝望深渊的在世态度。 (二)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 一般认为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家多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因此, 对余华进 行 比较与影响 的 研究多涉及外国作家或文化。 其实 早在 80 年代末,李劼便指出, “在新潮小说创作,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中,余华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鲁迅精神继承者和发扬者。 ” ( 李劼 :《 历史描述和阐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M).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 此后关于余鲁二人的联系,王彬彬等人也多有提及。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在当代文学中,余华继承和发扬了鲁迅展示人类苦难的写作风格。 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经验,分析作品内容,从鲁迅与余华两人在展示苦难,正视苦难,追溯苦难和苦难救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 析。 探讨余华的文学世界,怎样让人在世界面前变得一钱不值、毫无价值,然后又让人在坍塌以后站立起来,闪烁光芒,从而使作品产生出极大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二) 创新之处: 在表现人的苦难这一人类永恒主题上,余华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鲁迅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提出余华深化了文学对人类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新的直面苦难而不致跌入绝望深渊的在世态度。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一、展示苦难 (一)生存困境(二)精神困境(三)死亡绝境(四)展示血泪史 二、正视苦难 9 (一)正视生死,否定自杀(二)正视现在,否定谎言 三、追溯苦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