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pbl建模研究教改项目立项申请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负责人: 负责人: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四年二月制 一、简表 项 目 简 况 项目名称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起止年月 20xx 年 11 月初至 20xx 年 11 月底 项 目 主 持 人 姓名 姚钟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 年 10 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副教授 /院长 最终学位 /授予国家 博士 /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310018 电话 86911026 通讯地址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 4 号大街 育英学院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1993~20xx年 管理信息系统 国际零售管理 本科 8 学时 /周 佛山科技学院 20xx~20xx年 国际零售管理 珠江三角洲经济专题 本科 /高职 6 学时 /周 佛山科技学院 广东纺织职院 20xx~20xx年 国际贸易实务 高职 4 学时 /周 浙江育 英职院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xx 年 广东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教育机制与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 20xx106148) 20xx 年 广东省第三批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就业的‘前导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xx167251) 20xx 年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工学结合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项 目 主 持 单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8 4 4 3 1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洪致平 男 副研究员 浙江育英职院 方法研究 耿大玉 男 教授 浙江育英职院 方法研究 位 谢厚华 男 副教授 浙江育英职院 校企合作 王峰 男 讲师 浙江育英职院 课题调研 毛卫娟 女 副教授 浙江育英职院 课程设计 徐晓斌 男 讲师 浙江育英职院 能力研 究 刘洁 女 讲师 浙江育英职院 课程设计 涂三思 男 博士 浙江育英职院 课程设计 项 目 合 作 单 位 主 要 成 员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3 3 3 单位: 阿里巴巴公司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李宁 男 培训师 阿里学院 单位: 浙大盘石公司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田宁 男 经济师 单位: 杭州萧山机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朱晓燕 女 经济师 单位: 浙江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二、立项依据: (项目 的意义、现状分析)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 企业 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在 20xx年 8月高职院校院长书记读书班上讲话中认为 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之路,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到真正的技能。 在实现了与 ‚ 职业人 ‛之间的沟通,领略了行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经历了学徒角色 和学生角色的不断转换,高职教育才可能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术职业人才。 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企业 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人‛身份参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这种教育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目前,国家积极 提倡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积极进行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各院校都在致力于 找出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改革 教育 教学方法 ,因此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 研究与探索颇具价值。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来看,《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xx]1 号 )提出要‚ 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并应‚以 满足岗位 (群 )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 ‛;《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xx]16 号)文件明确提出要 把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改革。 从近三年这两个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 纲领性文件的内在要求来看,一方面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将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以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带动高职教育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对于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二)从国家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来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 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十一五 ”期间,国家将启动 1000 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 “教、学、做 ”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 3000 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 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三)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来看,虽然上个世纪 50~70 年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曾一度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时代变迁与人才培养重点的转变,无论是‚以工代学‛或是‚以学代工‛都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所需要的更高的岗位工作要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需要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作为基础,当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吻合高职教育人才的定位时,工学结合、校企 合作的培养模式才能行之有效的,因此,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关键是需要通过 优化课程设计,从课程教学入手,抓好企业工作需要的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的作为教学环节,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内外现状是: 德国的 “双元制 ”职业技术教育的是一种务实的、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 它们的办学宗旨十分明确,其基本表述是: “传授专业需求的技能 ”; “确保工业界有所需的技术人才 ”; “减低失业的可能性 ”。 这种合作教育制度,通常要求受教育者每周 天要在企业实践, 天坐进课堂接受理论教学。 “双元制 ”主要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职业学校的招生和教育计划制订 要能够 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 和经济界需要多少人,就培训多少人;二是以技能培训为主,考试也以技能为主。 在德国的 “双元制 ”教育中,通常校内理论课程仅占 30%左右,公司工厂实训须达到 70%左右。 以德国巴登一符腾堡州的 “双元制 ”教育为例,其校内理论课程占全部课时的 30%,分为 3 类: (1)普通教育科目。 每周 3~4 小时,包括宗教教育、德语、公民教育、经济学等科目。 (2)职业教育科目。 每周 7~8 小时,包括科技、工艺制图、工艺数学、商务学等科目。 (3)可选修科目 (附加普通或职业教育科目 ),每周 1~2 小时,包括客户服务、团队合 作、社交能力、职业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等科目与内容。 英国的 “三 明治 ”教育。 其通常的做法是:学生一入学,就先到工厂、企业进行一年的工业训练,然后回校学习 23 年的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去工厂、企业实习。 “三明治 ”教育,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即四年制学生的工作时间不少于 18 个月,三年制不少于 12 个月。 这种模式根据学生在交替过程中在企业连续性工作的时间长度差异,又有 “厚三明治 ”(一年或近一年 ),和“薄三明治 ”(三四个月 )之别。 北美国家的 “合作教育 ”( CBE)。 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将其定义为 : “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 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与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 ”合作教育做法上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而后依据合同企业要向学生提供劳动岗位和一定的劳动报酬。 同时,企业还要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劳动岗位、安全操作,确定学生所应掌握 的技能,并评定学生在 “顶岗工作,有偿劳动 ”期间的职业技术能力、劳动质量等方面的考核成绩。 CBE 课程不统一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以模块加学分 的课程运作方式,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制定不同的课程方案。 澳大利亚的 TAFE 人才培养模式中 ,在州政府直接领导下,成立 TAFE 教 育专家委员会,专家由两组人,一组人是企业家,向学院提供教学忠告和咨询。 另一组人是教育专家,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并对教学效果作实际情况评价。 由于这个专家委员会由州政府直接领导,因此在设计专业课程时,就能与各大学相关专业沟通,使 TAFE 文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含金量高。 TAFE的课程设置中不设公共基础课,而只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TAFE 的专业课程 多,每门课时少,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存。 日本的 “产学官 ”结合是法案、制度、中介并举,社会、企业、学校顺畅沟通。 首先,政府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促进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产学研的合作,日本政府制定了《研究交流促进法》《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的部分修正案,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完善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制度与体制。 确立了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以人为中心的流动科研体制。 建立了大学与企业开展共同研究的制度。 第三,政府创办了促进科研成果 产品化的中介机构 ——“高科技市场 ”。 促进大学科研成果产品化、加强科技信息的流通体制的建设。 中介机构处于产学两个领域的交汇点,当技术在产与学之间转化的时候,它们承担着桥梁的作用。 以上国家的。高职院校网络pbl建模研究教改项目立项申请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