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管理制度执行标准内容摘要:

据树木的习性及长势而定,主干强的宜保留主干,采用塔形、圆锥整 形;主干长势弱的,易形成丛状树冠,可修成圆球形、半圆球形或自然开心形,此外还应考虑所栽植地环境组景的需要。 整形修剪的方式很多,应根据树木分枝的习性,观赏功能的需要,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来考虑。 a 整形修剪方式  自然式修剪:各种树木都有一定的树形,保持树木原有的自然生长状态,能体现园林的自然美,称为自然修剪;  人工式修剪:按照园林观赏的需要,将树冠剪成各种特定的形式,如多层式、螺旋式、半圆式或倒圆式,单干、双干、曲干、悬垂等;  自然式和人工混合式:在树冠自然式的基础上加以人工塑造,以符合人们观赏的需要,如杯状、 开心形、丛生状等。 b 整形修剪时间  休眠期修剪:落叶树种,从落叶开始至春季萌发前修剪,称为休眠期修剪或冬季修剪。 这段时间树林生长停滞,树林内养分大部分回归发根部,修剪后营养损失最小,且伤口不易被细菌感染腐烂,对树木生长影响最小;  生长期修剪:在生长期内进行修剪,称为生长期修剪或夏季修剪,常绿树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冬季修剪伤口不易愈合,易受冻害,故一般在夏季修剪。 除草、松土 除草是将树冠下(绿化带)非人为种植的草类清除,面积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以减少草树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有利于树木生长;同时 除草可减少病虫害发生,消除了病虫害的潜伏处。 松土是把土壤表面松动,使之疏松透气,达到保水、透气、增温的目的。 防治病虫害 花木在生长过程中都会遭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危害,其中病虫害尤为普遍和严重,轻者使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从而降低观赏价值,影响园林景观。 严重者引起品种退化,植株死亡,降低绿地的质量和绿化的功能。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就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前,予以有效地控制。 综合防治,是充分利用抑制病虫害的多种因素,创造不利于病虫 害发生和危害的条件,有机地采取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科学用药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保证: a 对症下药:根据防治的对象、药剂性能和使用方法,对症下药,进行有效地防治。 b 适时施药:注意观察和掌握病虫害的规律适时施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c 交替用药: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容易引起病原和害虫的抗药性,从而降低防治的效果,因而各种类型的药要交替使用。 d 安全用药:严格掌握各种药剂的使用浓度,控制用药量,防止产生要害。 日常养护要求 同一品种的花卉,集中培育,不要乱摆乱放。 要分清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阳性植物可以终日曝晒,而阴性植物只能是在早晨傍晚接受阳光照射。 根据盆栽花卉的植株大小、高矮和长势的优劣分别放置,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管理。 不同的花木用不同的淋水工具淋水。 刚播下的种和幼苗用细孔花壶淋,中苗用粗孔壶淋,大的、木质化的用管套水龙头淋。 淋水时要注意保护花木,避免冲倒冲斜植株,冲走盆泥。 淋水量要根据季节、天气、花卉品种而定。 夏季多淋,晴天多淋,阴天少淋,雨天不 淋。 干燥天气多淋,潮湿天气少淋或不淋。 抗旱性强的品种少淋,喜湿性的品种多淋。 住宅楼内阴性植物每星期必须浇水两次,住宅楼外阴性植物除雨天、阴天外,每天早晨须浇水一次(含绿化带、草坪、树木),如遇暴晒天气,每天下午须再浇水一次。 花圃内的阴性植物由于受到纱网的遮荫每天早上浇水一次即可(雨天除外);花圃内的阳性植物每天早晨浇水一次(雨天除外);如遇暴晒天气,每天下午须再浇水一次。 除草要及时,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不要让杂草挤压花卉,同花卉争光、争水、争肥。 树丛下、绿化带里、草坪上的杂草每半个月 除一次,花圃内的杂草每星期除一次,花盆内的杂草每 3 天除一次,并且要清除干净。 结合除草进行松土和施肥。 施肥要贯彻“勤施、薄施”的原则,避免肥料过高造成肥害。 花木每季度松土和施肥一次,施肥视植株大小,每株穴施复合肥 2~ 4 两,施后覆土淋水。 草坪要经常轧剪,每月轧剪一次,草高度控制在 5 厘米以下,每季度施肥一次,每亩撒施复合肥 5~ 10 ㎏,施后淋水或雨后施用。 绿化带和 2m 以下的花木。 每半个月修枝整形一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