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罐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道布置在砼的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砼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置在砼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砼的的密实,第三道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砼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砼的振捣密实。 振捣手振捣方向:下层垂直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捣棒的 移动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 为了避免因砼沉降收缩而引起的裂缝, 采用二次振捣技术, 即 在浇注混凝土 初 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这要求掌握好两次振捣的间歇。 控制方法为: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 14 身重力逐渐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振捣,拔出时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否则不能进行二次振捣。 插入式振动器使用要点 : ( 1)使用前 ,应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 ,各连接处是否紧固 ,电动机绝缘是否可靠,电压和频率是否符合铭牌规定 ,检查 合格后 ,方可接通电源进行试运转。 ( 2)振动器的电动机旋转时 ,若软轴不转 ,振动棒不起振 ,是电动机旋转方向不对,可调换任意两相电源线即可。 当试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 ( 3)作业时 ,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 ,不可用力猛插 ,一般应垂直插入 ,并插到尚未初凝的下层混凝土中 50~100m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 4)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均匀 ,插点间距一般不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 倍。 ( 5)振捣时 ,要做到 快插慢拔。 快插是为了防止将表层混凝土先振实 ,与下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来得及填 满振动棒抽出时所形成的孔洞。 ( 6)振动棒在混凝土内振捣时间 ,一般每插点约 20~30s,见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 ,不出现气泡 ,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 由于振动棒下部振幅要比上部大 ,故在振捣时将振动棒上下抽动 5~10cm,使混凝土振实均匀。 ( 7)作业中要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等 ,更不得采取通过振动棒振动钢筋的方法来促使混凝土振实。 ( 8)作业时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超过棒长的 2/3~3/4,否则振动棒不易拔出而导致软管损坏,更不得将软管插入混凝土中,以防水泥浆侵蚀软管而损坏机件。 ( 9) 振动器在使用中如温度过高,立即停机冷却检查,冬季低温下,振动器使用前,要缓慢加温,使振动棒内的润滑油解冻后,方能使用。 ( 10) 振动器不得在初凝的混凝土上及干硬的地面上试振。 ( 11) 振动器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 50C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软管不得有断裂,死弯现象,若软管使用过久 ,长度变长时 ,及时更换。 ( 12)严禁用振动棒撬动钢筋和模板 ,或将振动棒当锤使用。 切勿将振动棒头夹到钢筋 ( 13)振动器操作人员掌握用电安全知识 ,作业时必须穿戴好胶鞋及绝缘胶皮手套。 ( 14)移动振动器时 ,必须切断电源 ,不得用软 管或电缆线拖拉振动器。 15 ( 15)作业完毕 ,将电动机、软管、振动棒擦刷干净 ,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作业。 振动器放在干燥处,不要堆压软管。 5) 为保证砼表面平整度和标高,再钢筋支架上焊接 8@20xx 的竖向钢筋,然后按设计标高做标记,当浇筑到设计标高时,用长刮尺以标记标高为准刮平砼表面,收平后再用水准仪复核,确保砼表面标高准确。 砼养护 砼的养护也 是 罐基础 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时 内外温差 , 以降低混凝土内部自约束应力 , 其次是降低混凝土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后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 承受外约束应力后的抗裂能力。 另外,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干裂也必须进行保湿养护。 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蓄水法的养护方法,以达到保温、保湿养护的目的,同时也便于下道工序的施工。 为了确保砼的内外温差小于 25℃,随砼的浇筑顺序,在砼终凝2小时后及时蓄水养护,防止砼热量散失,使之表面湿润。 在砼降温过程中,有控制地加强保温层,控制砼的降温速率、内外温差、防止裂缝出现。 养护时间不小于 7d,当内外温差低于 25℃时方可拆除放水。 砼的测温 为了随时掌握砼的内外温差情况需对砼进行 测温,一旦发现内外温差超过 25℃或发现温 度异常变化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如在 底板上面继续加高蓄水厚度 以使内外温差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混凝土的测温为了准确起见 , 采用电子测温仪,即在混凝土内不同的部位埋设铜热传感器,用混凝土温度测定记录仪,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和检测。 混凝土测温包括:室外大气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蓄水温度、模板内侧温度。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位于混凝土表面以下 50100mm 深处的温度。 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试每 4小时一次。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 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 的位置与数量根据混凝土浇筑块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详见下图。 16 沿混凝土浇筑块体厚度方向, 在混凝土底部、中部和表面三个高度设测温孔。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以混凝土外表以内内 50mm 处的温度为准。 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的温度,以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以上 50mm 的温度为准。 测温元件安装位置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测温元件的引出线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 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 指派专人实施全日监控 ,混凝土在浇捣后 12h 开始测温,在前 3 天内间隔 2h 测温一次,以后间隔 8h测温一次,直至内外温差控制在 25 度以内并测温平稳下降为止。 混凝土试块留置 试块的留置应按照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xx) 进行留置 ,要留置 28d 标准养护试块及同条件试块。 取样严格按规范执行。 各部位试块要做明显标识,分别堆放。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 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留置一组 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不大于下列数值: 一、混凝土浇筑块体在浇筑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最大温升值为 35 度。 二、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 25 度。 三、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为 /天。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允许宽度值,当裂缝宽度小于 时,是无 17 害的,不会引起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的降低。 1)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其浇注温度不再计算,只需控制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高于 30℃。 2) 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值计算: C— 混凝土的比热取。 Q— 矿渣硅酸盐水泥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 335J/kg。 ρ—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 2400kg/m3。 T(t)— 混凝土龄期为 t时的绝热温升值( 176。 C )。 W— 每 m3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kg/ m3)。 m— 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 t— 混凝土龄期( d)。 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 试配 , 确定 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 260kg。 W =260kg /m Q=335KJ/kg、 C= KJ/、ρ =2400 kg/m3 、混凝土浇筑温度按 25℃考虑。 m=。 T( t) = W Q(1emt)/Cρ T(∞ )= W Q/Cρ =260*335/*2400=℃; 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 Tmax=T0+ T( t) .ξ t=3d ξ = Tmax=T0+ T( t) .ξ =30+ =℃ t=6d ξ = Tmax=T0+ T( t) .ξ =30+ =℃ t=9d ξ = Tmax=T0+ T( t) .ξ =30+ =℃ t=12d ξ = Tmax=T0+ T( t) .ξ =30+ =℃ t=15d ξ = Tmax=T0+ T( t) .ξ =30+ =℃ „„„ t=21d ξ = Tmax=T0+ T( t) .ξ =30+ =℃ 由上式可知,在保证入模温度为 30℃的前提下,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最高值为℃,而现正处于夏季,室外温度一般为 1930 度左右,所以,混凝土内外温差不会出现大于 25℃的现象。 表面温差能满足要求,内部混凝土梯度能满足防裂 要求。 为了更好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采用蓄水法对混凝土进行温度养护。 2)拟采用蓄水法进行混凝土温度养护。 蓄水法进行温度控制系在混凝土终凝后,在结构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由于水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因而可在一定时间内, 18 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在 20℃以混凝土在预定时间具有一定的抗裂强度,从而达到裂控目的。 混凝土表面所需的热阻系数按下式计算 : R=XM(TmaxTb)K/(700T0+(t)) R=XM(TmaxTb)K/(700T0+(t)) R— 混凝土表面 的热阻系数; X— 混凝土维持到预定温度的延续时间; M— 混凝土结构物的表面系数; Tmax—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 Tb— 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K— 传热系数修正值,可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