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五:oracle_ebs_系统主数据管理基础介绍内容摘要:

统功能,是“业界最佳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结晶。 (四) Item 的单位( UOM) 在“≤ ORACLE 系统与实践≥系列之三: EBS 的基础设置要点简介”中,关于“单位设置”的介绍已经说过, EBS 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是定义在 INV 组织之上并且可以与特定物料相关的。 在Item 定义中,可以为之指定“主要单位”( Primary)与“辅助单位”( Secondary),并且规定两者换算所允许的偏差系数( Deviation Factor)。 这主要是为了 满足实际工作中某些特殊物料的特殊计量需求,某些液态的化工原料如乙醇、汽油等,计价、储存可能是按吨、公斤或桶来计量的,但实际使用则可能是按“升”来计量,例如国内加油站进货按吨计,给车加油时按升计。 由于两者的换算关系可能受不同场合“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计量与原先“标准”条件下定义的换算关系存在一定偏差。 系统对于所产生的这种偏差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在 EBS 的 Item 定义中,在“主要”( Main)标签页( Tab),针对单位( UOM)主要是就库存余额数量的“跟踪”( Tracking)、产品定价( Pricing)的计量,如何进行事务处理做了规定,如下图10 所示: 上图 10 中的几个字段“跟踪、定价、辅助、默认、正负偏差系数、转换”的取值关系颇为复杂,建议参考 ORACLE 相关官方文档( INV UG)。 其中的一个可能结果是,只要手工输入的辅助单位的计量实际值与主要单位的计量值的实际换算关系在规定的偏差范围内,系统均当成标准换算关系进行处理,这对于库存数量余额的准确跟踪及产品正确定价将十分重要。 (五) Item 的制造商部件号( MPN) 前面在讲 Item 编码时已经提到, EBS 中的一个 Item 可以对应多个制造商的 MPN,这是所谓物料的“ Commodity 管理”的重要内容。 要做到这一点,在 EBS 中首先需定义制造商及其 MPN 的值。 如下图 11 所示: 注意,不要将制造商( Manufacturer)与系统中的供应商( Supplier)混为一谈。 制造商有可能也是供应商,但在系统中两者是分开设置的,没有连接关系。 上图 11 中的制造商列表值是直接手工输入的,每一个制造商在“部件”( Parts)界面需要手工输入该制造商的“部件号”并与系统 Item 相关联。 这里的 Item 与 MPN 的关联定义也可以在 Item 定义显示和维护,如下图 12 所示: 上图 12 中 MPN 设置的制造商取值,不可以手工输入,只能以图 11 的定义制造商列表作为其LOV,但“部件”字段可以手工维护,其作用与图 11 中的“部件”设置界面相同。 (六) Item 的版本( Revision) 物料的版本管理对于实际业务及系统管理都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EBS 在 Item 的定义界面提供了物料的版本维护功能。 如下图 13 所示: 系统 使用字母、数字和字符(如 *、 amp。 和 )来标记版本。 其中字母必须大写,数字可以包括小数点。 为确保版本 正确地排序,小数点后应该使用数字。 有效版本包括: A、 B、 0 0 A B1A、 1B、 、 、 、 等。 版本按 ASCII 规则进行排序,每个版本号必须高于它的上一版本。 按照 ASCII 排序规则, 10 排在 9 的前面,因此在版本 9 之后不能使用版本 10 来定义下一版本。 除了在 Item 定义窗口维护版本信息外, EBS 系统在物料清单( BOM)及工程更改单( ECO)也可以对 Item 的版本进行维护,维护的结果在三处的最终显示是相同的。 (七) Item 的组织控制( Master Org) 前面关于 Item 的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均没有涉及 Item 的组织控制问题。 ORACLE 的 Item 定义是基于 INV 组织的,这是其早期有关“主数据”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前,另外两个主数据“客户、供应商”也是基于确定的组织( OU)来定义设置的,但从 R12 开始,客户与供应商的初始定义已经开始独立于组织( OU,上下文环境)来进行,然后再分配给相关组织( OU)使用。 既然客户与供应商的主数据系统管理方式已经做了调整,为什么 Item 的主数据管理方式却保持不变呢。 推测的原因可能是,一 来 Item 的影响面太广,改动太大,不方便进行;二来原 Item 的主组织( Master Org)定义方式也有其独到的优势,它在处理一些实际与库存事务关系不大的“服务类或费用类” Item 的工作过程中比较方便,例如 PO 在做服务类或费用类 Item 的接收时,可以直接基于“主组织”(可能是虚拟的,并不与管理实体对应)来进行,可以与库存类的 Item 的接收方式保持一致,无需另外做特殊考虑。 在 ORACLE EBS 系统中,系统虽然允许设定多个“主组织”来定义 Item,然后再将 Item 分配给多个 INV 组织使用,但 ORACLE 强烈建议系统只设定唯一的主组织,而这一点与实际工作中的“主数据”集中管控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当在系统中设置 INV 组织时,在 INV 组织参数窗口的“物料主文件组织”字段,可选的 LOV 值包括当前 INV 名本身,以及已经被其它 INV 设定为“主组织”的INV 名。 一旦用户选定当前 INV 名作为主组织,则在设置其他 INV 的组织参数时,也可以在主组织可选 LOV 值中见到它。 EBS 的 “主组织”使用是不受帐套(科目弹性域结构)、业务 实体的范围限制的,具有不同帐套 /业务实体的 INV 可以具有同样的 Item 主组织。 “主组织”的这一特 性为大型企业 Item 的集中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性与高度的灵活性。 用户在进入 INV 模块(或其他基于 INV 的应用模块)时,均需选择一个确定的 INV,以进入确定的 INV 上下文环境。 一旦进入 INV,则其 Item 的主组织就已经唯一确定(由该 INV 组织的参数定义决定)。 被选定作为“主组织”的 INV 作为“业务功能”组织使用时,与其它 INV 并无任何区别。 唯一的特殊之处在于,定义主组织 Item 时,在“组织分配”界面无需再向“组织层”的自己作分配(系统已经默认分配),但有关“属性控制”的设置,仍然与其它被分配的 INV 组织完全一样。 如下图 14 是 Item 定义中的“组织分配”界面: 所有 Item 均只能在其“主组织”界面(并非指必须进入主组织所在的上下文)定义后,才能分配给相关的 INV 组织使用。 上图 14 中可以分配的 INV 列表取决于每个 INV 组织参数定义的“主组织”与当前 INV(上图 14 中的第一行)的“主组织”是否相同。 除了当前 INV 组织,其余 INV 组织的“组织属性”窗口均可以另外打开(当前 INV 组织的组织属性窗口实际已经打开,在 Item 定义界面的“组织”与“主组织”间直接切换),以便定义属于本组织的相关属性。 EBS 系统 在 Item 的“主组织”( Master Org)与组织( Org)之间,提供了相关“属性”如何控制的机制。 如下图 15 所示: 上图 15 中, 组名 字段会显示属性组的名称。 属性按功能分组,例如 主要 、 库存 和 接收。 在定义或更新物料、定义模板或查看物料属性时,可以显示特定组的属性,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查找特定属性。 “ 控制地点 ” 可以在 “ 主层 ” 与 “ 组织层 ” 间选择。 主要层 :在主要层定义和维护此属性,对于同一物料,此属性的值在所有组织中均相同; 组织层 :在组织层定义并维护此属性,对于同一物料,每个组织均可为此属性定义一个不同的值(某些 属性只能在特定层设置,在这些情况下,只具有一个选项)。 对于某些“状态属性”,系统除提供“主层”与“组织层”的控制地点选择外,还提供“状态设置”控制方式的选择:“默认值、不使用、设置值”。 这需要与前文所述“物料状态”的控制方式的设定结合使用。 可以设置控制方式的“状态属性”共 10 个(如图 4 中所示),包括:允许 BOM、在 WIP 中制造、启用客户订单、启用内部订单、启用开票、启用执行流程(应用于“流程制造”)、启用配方(应用于“流程制造”)、可采购、可储存、可处理。 Item 的状态属性与其它属性或相互之间可能有一定的 制约关系。 例如,如果将 库存物料 设置为 否 ,则不能将 可储存 设置为 是。 (八) Item 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概述 物料 Item 广泛使用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为了达致业务流程运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实现企业“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就必须在系统中对 Item 的相关流程属性作统一的、预先的设置。 它是企业管理实践与业务流程运作如何实现“集中统一”的典型体现,是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功能与高度灵活性的核心基础。 因此,它也是系统实施与应用的关键步骤。 EBS 的 Item 可定义(或必需定义)的属性值总数多达 300 多个 ,为了方便对这些属性的管理, EBS按属性的“流程功能”进行了分组,目前一共分为 17 个属性组(即 Item 定义界面的 Tab 标签页),包括“主要、库存、物料清单、资产管理、成本计算、采购、接收、物理属性、总计划、 MPS/MRP计划、提前期、在制品、订单管理、开票、流程制造、服务”。 这些 Item的属性分组( Tab页)大体上与系统的应用模块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相关业务模块使用时,有关 Item的基础设置主要与相对应的属性 Tab页内容有关。 每一个属性组有若干可定义属性值(字段),其中一部分属于“必需项”(一般均有默认值 ,可修改),另一部分则属于“可选项”(可留空)。 一部分是属于“业务控制”属性,可以直接用于控制系统中的相关业务操作,如“可采购、可储存”等等,另一部分则是属于“流程控制”属性,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所使用的具体业务流程种类或方式,例如“计划方法、 BOM物料模型”等等,还有部分属于“参考引用”属性,主要是向有关单据提供默认的参考值。 某些属性之间具有确定的关联性,一旦定义了其中一个值,其余相关属性的值也就随之确定。 关于属性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内容,比较复杂,必须仔细参考 ORACLE相关应用文档(如下述各表,仅供参考)。 这些特定属性间的特定关系分为四大类: ( 1)要求的属性值: 如果某些相关属性具有下表所示的值,则必须输入特定属性的值 : 属性 条件 需求时间范围天数 将需求时间范围设置为 自定义 保留款帐户 将 “冲销保留款 ”参数设置为 是 费用帐户 将库存资产值设置为 否 并将库存物料设置为 是 外协加工单位类型 将外协加工物料设置为 是 计划时间范围天数 将计划时间范围设置为 自定义 发放时间范围天数 将发放时间范围设置为 自定义 重复性计划 将 MRP 计划方法设置为 MPS 计划 或 MRP 计划 服务期限 服务延续期间不为 NULL 储存期限天数 将批次到期(储存期限)控制设置为 物料储存期限天数 来源组织 将补充来源类型设置为 库存 起始批号 将批次控制设置为 全部批次控制 起始批前缀 将批次控制设置为 全部批次控制 起始序列号 将序列号控制设置为 预定义序列号 起始序列前缀 将序列号控制设置为 预定义序列号 ( 2)相互关联属性 特定属性值取决于其它属性值。 例如,如果 挑库组件 设置为 是 ,则 计划方法 必须是 未计划。 以下是属性之间的相互关联: 属性 必须为 条件 按订单装配 否 将挑库 组件设置为 是 或将 BOM 物料类型设置为 计划 按订单装配或挑库组件 是 将 BOM 物料类型设置为 模型 或 选件类 ATP 组件 否 “挑库组件 ”为 否 、 “按订单装配 ”为 否 但 “WIP 供应类型 ”不为 虚拟件 基本模型 NULL “BOM 物料类型 ”不为 标准 或 将 “挑库组件 ”设置为是。 允许 BOM 否 将 “库存物料 ”设置为 否 在 WIP 中制造 否 将 “库存物料 ”设置为 否 或 BOM 物料类型不为 标准 容器类型 NULL 将 “容器 ”设置为 否 启用成本计算 是 将 “库存资产 ”设置为 是 客户订购 否 将 “BOM 物料类型 ”设置为 计划 启用客户订单 否 将 “客户订购 ”设置为 否 需求时间范围天数 NULL “需求时间范围 ”不为 自定义 内部订购 否 “BOM 物料类型 ”不为 标准 启用内部订单 否 将 “内部订购 ”设置为 否 内容积 NULL 将 “容器 ”和 “运载工具 ”均设置为 否 启用开票 否 将 “可开票物料 ”设置为 否 提前期批量 1 将 “重复性计划 ”设置为 是 最大装载重量 NULL 将 “容器 ”和 “运载工具 ”均设置为 否 最小装载百分比 NULL 将 “容器 ”和 “运载工具 ”均设置为 否 挑选组件 否 将 “按订单装配 ”设置为 是 或将 “BOM 物料类型 ”设置为 计划 或 “计划方法 ”不为 未计划 挑选组件 是 将 “模型完工发运 ”设置为 是 计划时间范围天数 NULL “计划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