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毕业论文龚建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爱国主义 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 “ 八荣八耻 ” 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 借鉴 人类有益文明成 5 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 激发 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理论,毫无疑问,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针对高校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举措,无疑给加强、改进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 总的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关系。 体现在: 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向和内含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体现为在逻辑起点、重点针对对象、内容、目标、方法、任务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筹和囊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等,是当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的一个大的总结和精练概括;另一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都一同直接或间接地凝合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任务、内 6 容、目标等当中,并在其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反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 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当代性主题和归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最终促成广大青年凝结成一条心来协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所提出的深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坚持贯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坚持改革创新就是体现时代对青年人所提出的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标准,既是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内在的善恶美丑的价值评判尺度,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育的一个重要向度。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可以算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视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目标。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这实际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体现在: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必须坚持不懈地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7 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就必须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造能力。 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设计和展开的基本维度,只不过高校还结合大学生实际作了有机补充以充分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如加入职业教育和心理健 康教育等。 作为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作为目标,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都分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了指向。 和基本要求 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青年人的主阵地,同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和主导力量,更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巩固和发展,而全社会 范围内全面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氛围也必将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实践工作,在引领和统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工作上面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专长,应当积极发挥其在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核 8 心价值体系当中的主导作用。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党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写进党的报告,并体现在党章里,这对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全面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力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这当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性和能动性作用。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引领和统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思想指导,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形势政策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为深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并融成一体。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科建设的高度着力研究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当然,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也要看到两者的差异之处。 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着眼点的大小和范围不同,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围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着眼是面向整个社会领域和各个群体。 只是在重点针对的对象 9 上必须牢牢把握青少年群体,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这一点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致。 三、 以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群体,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指导方针,是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之需。 (一)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进入新 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正是这些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受到严重冲击,集中反映在个别大学生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更多的以实际利益衡量是非标准,把实现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 首位,重实惠、求实用。 第二,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他 10 们对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具有浓厚的兴趣。 再加上互联网知识丰富、信息量大、娱乐性强、使用方便且不受地域国界限制,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中。 但是网络环境对信息的过滤难度大,各种非法信息、色情信息、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暴力信息充斥于网络环境中的各个角落,这些对辨别能力差、选择能力弱的青少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不可低估的隐患,致使个别大学生偏激、低俗、封 闭、抵触等思想涌现,甚至产生网络依赖、网络综合症等,给学校和家长带来诸多苦恼。 在这种环境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有助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加强大学生共同理想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了我们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 发展,这种共同理想被多样化、差异化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所淡化,导致个别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意志不坚定、人生理想不崇高、个人志向不远大,甚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失去信任、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缺乏信心。 极少数的大学生向往资本主义社会、追求资本主义自由化。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1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统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领大学生多样化、差异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打牢思想基础、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切实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 业统一起来。 (三) 维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给我们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的斗争愈演愈烈,甚至一些西方国家直接把高校大学生作为首选攻击的目标,采取多种手段向大学生建设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致使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受到严重冲击,并随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模糊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分辨不清,甚至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扭曲 ,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过分关注眼前利益和发展。 分不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区别,甚至偏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前进方向。 以上情况虽属个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