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发暨展示展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不规则的镶嵌黄色和 绿色 的彩釉玻璃,使立面活泼富有生气, 体现了具体的功能, 同时也彰显了它的主导地位。 基本结构 1. 基本设计数据。 基本风压值为 KN/m2, (根据现行荷载规范 ) 13 雪荷载标准值为。 抗震设防烈度 7176。 ,设计特征周期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场地类别 IV。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设计规范 本 项目 工程设计以国家 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及规程为依据,主要有: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 年版))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2020 版))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20)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20)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20) 3. 单体结构形式。  展示展销大楼 展示展销大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 ,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两层 ,层高分别为 、 、。 采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 基础拟采用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截面为 Φ 400。 地面 (楼面) 活荷载为 10~ ,主要结构材料采用 C30混凝土,钢筋采用 HPB235热轧光面圆钢筋、 HRB335热轧带肋钢筋。 14  科研综合大楼 科研综合大楼 为 五 层(局部为 四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柱网为 、 、 、 、 、 ,层高分别为 、 、 、 、。 采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 基础拟采用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截面Φ 400。 办公服务中心地面及楼面活荷载为~ 5KN/m2,科技研发中心楼 面活荷载为 10KN/m2, 检验检测中心楼面活荷载为 6KN/m2。 主要结构材料采用 C30 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 热轧光面圆钢筋、 HRB335热轧带肋钢筋。 公共基础工程 1. 供电 系统。  负荷等级。 本项目均为三级负荷。 应急照明、消防水设备、排烟风机、 4 度和零下 10 度冷库按二级负荷供电。 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灯第二电 源由自带蓄电池提供,其余设备第二电源均由自备柴油发电机提供。  电源及外部条件。 根据目前提供,变压器安装容量约 320 kVA。 本工程供电电源电压为 ,电源由园区邻近公网 T 接。  供电参数。 该项目 主配电电压为 ,到用电设备 配电电压。 按负荷分布设置动力箱或 MCC。 2. 给排水 系统。  给水水源。 本项目设计拟从 园区茶红路处供水主管道 引入一根 DN200 给水管(设水表及防污隔断阀)作为办公生产生活及消防 15 水源,并在区域内形成消防环网。 同时 从 引入管上接出 DN100 的生活用水管,作为生 活用水水源。 市政自来水供水最低压力。  给水水量。 经测算,平均日用水量为 立方米,最大时用水量为。  排水。 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水系统。 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 卫生间粪便污水净化粪池处理后与其它污、废水汇总排入市政污水管。 雨水采用重力有组织排水系统,经屋面雨水斗、地面排水沟或雨水口流入雨水窨井,汇总后分两点排至市政雨水管。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如下: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 1 年,总径流系数采用。 3. 消防 系统。  消防水量。 室外消火栓设计最大用水量为 25L/s,室内消火栓设计最大用水量为 15L/s。 自动喷淋按中 II 危险级,其水量为30L/s。 火灾延续时间:消火栓按 2小时计,自动喷淋按 1小时计,一次消防水量 200 立方米。  消防水源。 引入一根 DN200 给水管作为消防水源 ,形成室外消防环状管网。  室内消防。 建筑物单体室内各层出入口或楼梯间等处设置室内消火栓,并配备消火栓箱,根据不同情况分单栓和双栓两种。 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按 10m 计,室内消火栓的布置确保建筑物内任意点均处于最近消火栓的两股水柱保护范围内。 展示展销中心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湿式报警阀组,按中危险 II级设计。 建筑物 16 内各层、各防火分区内均设水流指示器及信号阀各两只  室外消防。 室外消火栓给水采用低压制。 室外消防管网环状布置,引入一根 DN200 市政给水管作为消防水源。 室外消防管网上合理布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 100 米。 在场地内均设置不低 于 4 米宽的消防车道。  灭火器的配置。 根据规范配置贮压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4. 制冷供热通风系统。  制冷 供热。 冷冻库及冷藏库均采用整体式冷库,其冷源由其单独配带。 科研综合大楼各房间配备冷热两用空调。 展示展销中心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设一台燃气蒸汽锅炉,单台蒸发量为 2t/h,压力暂定为 ,采用减温减压装置适应不同用汽压力需求。  通风。 除办公用房之外,各建筑物、卫生间均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每层分别设置防火阀,排风量按 5次 /小时设置。 电梯机房均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有防雨雪及小动物进入措施。 5. 绿化设计。 绿化是 该项目必须 重视的,既减少了道路尘埃和噪声的影响,同时又为欣赏本工程主体建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绿色环境,建成后本工程的总绿化率将达到 20%以上。 沿建筑和四周道路将铺设优质草皮,并配以必要的灌溉系统。 在主入口处采用西式的绿化风格。 在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处将种植常青类树木,并在该区域播撒草种。 6. 通讯。 全部采用光缆。 除提供一般电信业务和移动通讯外,还提供 ADSL、 FTTB宽带业务及数据、图像通讯业务。 17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 节能 环境保护及措施 设计中的环保 1. 噪音控制:对产生较大噪音 的机房通过隔声 、 吸声的综合手段加以处理,墙体材料有一定的厚度和密度,室内贴吸声材料,装隔声门,设备基础进行隔震处理,管道与设备接口采用软接口,并根据需要安装消声装置 ; 2. 材料:建筑材料选用环保型的材料 ; 3. 垃圾处理:垃圾 经分类收集后及时运送到垃圾站房统一处理。 施工中的环保 在施工建设期,与环境有关的人为活动主要有新装置的建设、建筑材料的运输、机械施工等,工程建设期产生的影响劳动安全卫生的因素主要有:施工引起的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含的废气、施工弃土、施工机械噪声及振动等。 1. 现场 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拌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故建材的堆放及某些材料的拌和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置挡风板; 2. 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内燃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 3. 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吊装设备噪声满足环保要求; 4. 建设范围外部树立简易屏障,或在使用机械设备旁树立屏障, 18 减少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 5. 高噪声作业及施工车的进出口,尽可能远离办公区或居民住宅,施工车场地尽量平整, 减少颠簸声,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办公楼宇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6. 施工中不产生超标准的空气污染; 7. 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文明施工。 使用中的环保 1. 设备专人管理,加强保养与维修, 以 保证其良好运行状态和效率; 2. 进出基地的车辆限制行驶路线及速度,禁鸣喇叭; 3. 推行绿色环保服务,组织贯彻 ISO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噪声防治 动力装置应分类进行噪音治理,使区域环境声学质量达到一类标准。 进入 区域内 的车辆应减速 行驶 ,减少急刹车和避免鸣笛。 节能 设计依据 1. 《中 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4. 《国务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