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基础会计教案内容摘要:

( 1)收入类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 —— 登记本期减少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 —— 登 记本期增加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 2)费用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 —— 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 —— 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期末余额 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期初借方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借方余额 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初贷方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期末贷方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同点: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相同。 不同点: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纪录,不仅要有反映的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 提示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因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一一举例,通常还是将账户结构简化为丁字账结构。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举例说明你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认识。 教学 总结:授课过程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前面所讲会计要素的概念,解释会计要 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复式记帐 教学内容: 复式记账原理 借贷记账法 教学目标: 能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 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编制试算 平衡表、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学生业务题让学生边听边练。 授课时数: 4 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也明确了这 数量上的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 怎么记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记账方法问题。 新课讲授: 一、复式记账(重点) 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 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登记的记账方法就是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重点 /难点)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 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 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 贷 借 贷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余额的平衡(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 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期 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发生额的平衡(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四、会计分录(重点)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多借一贷、一借多贷) 见多媒体课件演示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 内容。 教学总结:本次课要大量的板书,即多媒体课件,显示账户的结构、业务的类型。 力求运用形象化教学阐述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运用,进一步理解会计恒等式。 第三章 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核算 教案说明: 因本章几节内容均为阐述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所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本章一至四节教案和起来编写。 教学内容: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供应过程的核算 生产过程的核算 销售过程的核算 利润形成和分配 教学目标: 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 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课时安排:共 18 课时。 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 A 投资者以 30 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新课讲授: 第一节 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及成本计 算的意义和内容教学内容: 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教学目标: 能区分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知道物资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学会主要费用的分配方法 理解并掌握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成本与费用关系的理解 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 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练习。 授课时数: 2 课时 导入新课 :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的发生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货币表现就称为费用。 不同阶段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就是该对象的成本。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授的主要内容。 新课讲授: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 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 为简化核算,采购人 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 =该种物资的买价 +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 =物资采购成本247。 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 =采购费用总额247。 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 12 月 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 10 000千克,买价 98 000 元;购入乙材料 2 400千克,买价 47 520元;购入丙材料 15 000 千克,买价 72 000元。 增值税计 36 ,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物资采购 —— A材料 98 —— B 材料 —— C 材料 72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6 贷:银行存款 254 例 12 月 12 日,用银行存款支付 A、 B、 C 三种材料运杂费 5 480 元。 运杂费按三种材料重量比例分配如下: 运杂费分配率 =5480247。 ( 10 000+2 400+15 000) = A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 =10 000 =2 000(元) B 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 =2 400 =480(元) C 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 =15 000 =3 000(元) 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 —— A材料 2 000 —— B 480 —— C 3 000 贷:银行存款 5480 例 12 月 12 日, A、 B、 C 三种材料并验收入库,结转物资采购成本。 A材料采购成本 =98 000+2 000=100 000(元) B 材料采购成本 =47 520+480=48 000(元) C 材料采购成本 =72020+3 000=75 000(元) 借:原材料 —— A材料 100 000 —— B 材料 48 000 —— C 材料 75 000 贷:物资采购 —— A材料 100 000 —— B 材料 48 000 —— C 材料 75 000 四、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总 额247。 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具体讲解内容见多媒体课件。 五、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例: 12 月 31日,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其中甲产品销售 500 件,单位成本 190 元,乙产品销售 300 件,单位生产成本 120 元。 甲产品销售成本 =500 190=95 000(元) 乙产品销售成本 =300 120=36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 甲产品 95 000 —— 乙产品 36 000 贷:库存商品 —— 甲产品 95 000 —— 乙产品 36 000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练习成本计算。 (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成本计算”虽然是“七大”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但产品成本的计算与核算是由“成本会计”课程具体讲解,本次课只是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既有利于巩固对“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掌握,又为“成本会计”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