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测技术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断层防水煤柱等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要求留设并按规定上报批准。 五、 图纸的审批、发放、回收和销毁制度 (一)图纸审批制度 各类矿图必须按照《 煤矿 测量图例》及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有关规范和地形图图式的规定绘制,做到内容齐全准确,力求整洁美观。 采掘图及井上下对照图严格执行《 煤矿 测量试行 规程 》的规定,每延长一次导线填绘一次,电子版图纸每月绘制更新一次。 每次绘制、修改完工后,由审核人把关,科长签字后方可使用 生产 技术部根据需要按规定给矿领导和工区提供图纸、资料,有关领导的生产矿图每月填图一 次,必要时及时填绘。 通风、机运、监控等图纸必须以地测科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为底图绘制,并及时更新。 12 每月底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地测、通风等专业人员对各类矿图进行审核。 对查出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二)图纸的发放制度 地测科要加强对各类图纸的档案管理,建立图纸打印台帐、图纸使用台帐和图纸销毁台帐。 各类图纸的打印,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后,经总工程师签字同意后,方可打印。 旧图交地测科存档,一并销毁。 对所有上传和上报的图纸资料,须由制图人、审校 人、总工程师、矿长分级审签,矿长、总工程师必须本人审签并注明签字日期,未按规定审签的矿井图纸严禁使用。 上报后的图纸应尽量回收,收回后交地测科统一处理,并在台帐上注明。 各单位如需要借阅图纸,用图单位必须经使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向地测科提出申请,批准后在台帐上注明用途、使用期限,并签字后方可借阅。 各类地测资料的发放使用范围要经经理或总工程师确定,发放的地测资料要统一编号,并由使用人签收。 需要回收的图纸资料要定期回收。 向上级部门报送的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井上下对 照图等必须经矿长、总工程师本人审签并注明签字日期,未经审签矿井图纸严上报。 公司外部的单位或个人借阅图纸资料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借阅范围和借阅方式要经矿长同意,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备查。 13 (三)图纸归档与销毁制度 各类图纸要按要求定期归档,重要图纸资料每半年向档案室存档一次,电子版图纸资料每季度备份一次。 归档要实行专人管理并造册登记,所存放的资料要在资料室内设专用的铁质橱柜。 由于制作不当或保管时限超期等原因需要销毁的图纸,需列出销毁图纸清单 报总工程师批准 ,由两人以上共同核实数量监督销毁。 每年末,必须进行一次 图纸 资料清查与整理,对必要的 图纸 资料转入档案保存,并将报废的 图纸 资料列出目录,经总工批准后,方可消毁。 图纸保管人员要认真负责,对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图纸资料流失的,要追究保管人员的责任。 六、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地测防治水 图纸 资料必须根据生产掘进情况定期进行 分析 、整理,填绘、修改和补充,具体如下: (1)地测防治水图纸、资料每月整理一次,进度图每旬填绘。 (2)地质资料:采工图 (1: 20 )、充水性图等水文地质图纸每月填绘修改一次,其他生产用图如工作面 图等根据地质调查状况随时填绘修正。 地质基础台帐、卡片、素描原则上随时揭露随时编绘。 全井田剖面、平面图每季修改一次。 (3)基本矿图根据地质测量资料定期进行填绘修改。 14 采区、工作面开采完毕后,要及时对所揭露的地测资料进行系统、全面、认真的 分析 总结 ,提交采后 总结 报告,报总工程师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除坚持 图纸 资料的定期 分析 制度 外,还应坚持 “ 三边 ” 制度 ,即 “ 边揭露、边 分析 、边修改 ” 图纸 资料,尤其是要做好三维地震成果资料的动态解释和验证工作,及时指导生产。 每月对收集、整理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时填图进行 分析 ,评定资料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 分析 的内容做好记录存查。 分析 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对已揭露证实的地质构造,评定其正确性,如与原判断不符,应 分析 原因,认真 总结 经验,提高预测预报的水平。 图纸 资料的保管必须做好 “ 五防 ” 工作 (防盗、放火、防潮、防霉、防蛀 ),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可以摧毁的资料,必须严格鉴定,经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 有专门资料室,并指定专人专职或兼职保管。 对取得的资料应按档案化管理要求专门卷柜保管。 有目录引索,查找方便。 完善 图纸 资料借阅 制度 ,做到 图纸 资料借阅有手续并按期及 时归还,收、发登记。 (1)科内人员借阅资料,直接与保管员联系,并登记。 (2)外单位人员借阅资料,需经矿领导签字、防治水科长批准后方可借阅。 (3)借阅人员必须爱护 图纸 资料,不许在 图纸 资料上乱写乱画,要确保图纸 的美观、清洁、完整。 (4)凡是原图、原件一律不外借。 对矿属各部门、单位提供资料,凭业务联系书按 规程 规定进行提供。 对外单位提供资料,需经总 工 程师 签字后方可提供,并履行登记手续。 15 七、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矿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进一步提高我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特编制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一)工作目标 为充分掌握井田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二)成立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组 组 长:矿长高玉亮 副组长:总工程师林树刚、安全矿长李加雷 成 员:副矿长梁路卫、生产矿长白小庆、机电矿长卞立坤、经济师李卫民、防治水副总尹延平,安全指挥中心主任徐磊、技术科长李凤强、防治水科长牛卫勤、安全科长安国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牛卫勤兼办公室主任,负责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日常工作。 领导组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16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工作。 矿总工程师要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具体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摸底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生产技术部负责本矿区内的地质灾害普查专业知识培训,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区地质灾害特征 井田位于太行 x 麓,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 井田范围基岩广泛出露,沟谷发育,切割剧烈,区内无河流和地表水体,雨后沟谷有暂时流水,地 貌划分为中低山区。 井田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为井田西南角的金泉山峰,海拔高程为,最低点为井田北端南坡村西的沟底,海拔高程 1100m,最大相对高差。 矿井工业场地标高范围为: ~。 地表岩层主要为第四系黄土层、二叠系泥岩及泥质砂岩。 井田地处浊漳南源水系与黄河流域丹河水系分水岭北侧,浊漳河南源陶清河支流水系。 陶清河属季节性河流,自井田北侧 4km处由东向西流过,属浊漳河南源支流。 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雨季有短时洪水沿沟谷流过, 根据资料矿井所在地区河沟历史洪水位 线标高。 17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夜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多雨。 根据长治县气象站 1956~ 2020 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 ℃ ,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 ,七月最热 ℃ ,平均 ℃ ,多年平均降雨量 ,年最大降雨量 ( 2020 年),年最小降雨量 (1977 年 );月最大降雨量 (2020 年 7 月 ),日最大降雨量 (1988 年 7 月 18 日 ),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差异大,强度变化大。 降水多集中在 6~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