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预算管理制度(草案)内容摘要:

若遇有关审核、批准、核准等人员出差在外,可由其授权人代核、待批,但事后必须请有关人员追认。 第三十三条 各职能部门应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 医院 对重大预算项目和内容,将17 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 第三十四条 对已纳入 医院 预算,但支付手续不健全,凭证不合格的货币资金支出项目,财务部门不给办理支付。 第三十五条 医院 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与 医院 内部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相关业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能够相互监督、核对一致。 并利用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分析预算执行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于预算执行差异,客观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 第三十六条 财务部门应当运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监控预算执行 情况,及时向 院长 办公会和各职能部门报告或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 医院 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 医院 完成预算目标。 并应当定期组织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十七条 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所形成的预算分析报告应于每月 10日前上报财务部门、分管副 院长 、 院长 等。 财务部门根据相关记录及各部门的预算分析报告进行核对,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并提出不利差异的改进措施以及有利差异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措施建议,于每月 15 日前,形成上月总的预算分 析报告 院领导。 月度例会上,对前一月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形成正式的预算分析报告及预算考核意见交人力资源部 和经济管理部 以便考核使用。 第三十八条 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8 1. 本期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 2. 对差异额进行的分析; 3. 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等。 第七章 预算的评价、考核和奖惩 第三十九条 医院 实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制度,并与相应的激励机制挂钩,实施 事后控制,增强预算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第四十条 预算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是否按预算编制程序及日程进度完成预算的编制; 2. 是否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 3. 预算编制、执行的准确程度; 4. 评价 医院 的预算管理系统及预算的完成情况,分析 医院 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第四十一条 对预算的考核包括预算完成的情况,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指标;考核指标为: 结余 预算指标、收入预算指标、毛利预算指标、费用预算指标等。 第四十二条 考核结果按 医院 相关制度规定,对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奖惩。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制度经 院长 办公会讨论通过, 院长 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四条 本制度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权。 19 第四十五条 本制度自 年 月 日起执行20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朋友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2020 年铁西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 年 12 月 28 日在铁西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程晓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 2020 年及 “十二五 ”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2020 年是 “十二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 面对严 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增长、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依法行政等重点工作,全区呈现经济趋稳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60亿元,下降 3%,绝对值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 321 亿元,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下降 %,绝对值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下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3亿元,增长 6%;出口总额 亿美元,增长 4%,绝对值列全市首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360 元,增长 %。 ——重点区域建设全面提速。 中德装备园、中法生态城、铁西金谷 “一园一城一谷 ”产城融合、东西互动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中德21 装备园 10 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德园成为国务院批复的首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平台、 “中国制造2025”与 “德国工业 ”战略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 中法生态城规划建设、征地拆迁和招商工作全面展开。 铁西金谷成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战役 ”的主战 场。 新民屯、四方台、长滩三镇合署办公,西部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现代建筑产业实现产值 294 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三成以上。 全年收储土地 1042 公顷,出让土地 公顷。 全区整合整理土地 72 宗。 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等机关西迁的拉动效应开始凸显,新华印刷、红梅味精等地块接连热拍,华润、龙湖等地产商成功摘牌,铁西迈入 “新地产时代 ”。 ——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全区 3000 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01 个、竣工项目 92 个。 40 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 亿元。 宝马发动机、沈阳冶金机械、东方银座铂尔曼 酒店、嘉泰工业装备博览城一期等项目竣工或试生产,华润万象汇正式营业,辽宁奇辉电子、金谷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上线运营,新加坡智能物流、澳大利亚工业地产、纽卡特行星减速机等项目加快推进,宝马研发中心、库卡机器人工程示范中心、积水潭医院、兴华地下商业城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德工业 战略合作暨中德企业创新中心、美国江森启停电池、富士康汽车零部件等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年争取支持资金 亿元,其中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项目获批国家资金 5897 万元。 ——对内对外开放成效 明显。 成功举办 “沈阳 —慕尼黑装备制22 造产业推介会 ”、 “辽宁省 —巴登符腾堡州装备制造产业合作推介会 ”,并在法兰克福设立中德装备园代表处。 举办了德国企业沈阳行、中德并购论坛等招商活动。 德国莱玛特高精度光电子设备、法国电力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日本 IHI 株式会社农机生产基地等 50 余个项目加快推进。 西门子互联交通研发中心、德国劳仕领汽车注塑件等项目签约落地。 北方重工盾构机代表我国同类产品首次打入南美市场。 华利能源并购加拿大风电母线、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收购英国 KRT 公司等3 个海外并购项目顺利完成。 外贸出口势头良好,沈鼓集团 、三一重工出口分别增长 倍和 倍。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整合行政机构,将发改局与科技局合并、昆明湖与西三环合署。 落实大部门监管体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 组建两区行政审批局,启动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审批时限由 120 天减至 天,缩减 %。 积极开展简政放权工作,承接省市下放的 303 项行政职权。 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1258 项, “三证合一 ”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照一码 ”登记模式全面实施。 成立城区、工业、服务业、外商投资 4 个企业服务中心。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北方 重工与中建材签署联合重组合作协议,沈鼓集团上市通过证监会初审,机床集团与社会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华岳外贸等 8 户企业转制评估审计工作进入尾声。 国资运营成效明显,国资收益实现 亿元。 三生制药在香港上市,金昌蓝宇、递家物流、万合胶业等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沈鼓集团 10 万空分装置、特变沈变换流变压器、北方重23 工镁合金成套设备等新产品打破国际垄断。 沈阳铸造研究所获评国家重点实验室。 税改工作成效明显, 42 户企业完成 “营改增 ”。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投入 28 亿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 442项。 新建改造道路 公里。 迎宾路高架桥、开发大路跨化工园铁路桥、中德大街一标段、开发 22 号路宝马铁路专用线下穿桥等重点工程竣工通车,浑河四街、中德大街二标段、地铁九号线铁西段、中法大道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 北一路、保工街等 “三横两纵 ”快速路网建设全面启动,北一路快速路管网排迁工程完工。 铁西金谷二号路、三号街竣工通车。 嘉泰工业博览城电力配套等工程按期完工,铁西新城地下综合管廊、 220 千伏高花变电站等重点配套工程按期推进。 建大公交港湾投入使用。 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城管顽疾,我 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经验在全市推广。 对铁西金谷、沈新路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全年植树 42 万株。 大力实施 “蓝天碧水 ”工程,完成 50 台大型燃煤锅炉达标改造工程,拆除联网或取缔燃煤锅炉 62 台。 沈化、东药搬迁及土地污染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勋望北校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春晖学校综合楼等 11 个新建项目按期推进,五十三中学北教学楼等 36个维修改造工程如期完成。 公办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 农村中小学校车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 我区被列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信息化平 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长滩、新民屯卫生院主体完工。 打造了森林体育公园,新建文体广场24 22 处,改造街道 (社区 )文化站 (室 )11 个,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明显, 42381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市级养老保险统筹。 采取国资划拨、租赁、资源整合等方式,全面完成 15 个未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改造任务。 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 7 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1 个、助残阳光工场 1 个,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165 户,为 2283 名一级重度残疾人办理意外保险。 城镇实名制就业达到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零就业 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 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 647 人,带动就业 7882 人。 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安置居民 3400 户。 年初确定的 42 项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 ——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设施农业建设 450 亩。 5 个街镇 26 个村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稳步推进 7 个宜居示范村和 42 个达标村建设,朴坨子村荣获全市最佳村镇环境改善奖。 投资 2780 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全部按期竣工。 全区新增造林面积1605 亩。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 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 230 件、政协委员提案 204 件,办复率 100%。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开展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认真贯彻新《预算法》,全面推行预决算和 “三公 ”经费公开。 完成 “六五 ”普法工作。 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我区25 信访稳定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 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日益完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以及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各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教育、人防 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交通、供电、供水、供气等驻区单位积极参与铁西建设,为全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 2020 年全区工作取得的成绩,标志着我们 “十二五 ”期间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回首 “十二五 ”,铁西老工业区向全面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其成果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 两化融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 %,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现代建筑产业园入驻企业 210 余家,工业增加值达到635 亿元。 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实现跃升,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 %。 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比重达到8%。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以综合配套改革为统领,行政管理体制、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1 项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非公经济、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在我区直接投资的世界 500 强企业达到 56 家,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额连年名列全市第一。 5 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 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分别是 “十一五 ”时期的 倍和 倍。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5 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 161 亿元,道路、桥梁、铁路专用线、电力管网、绿化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期完工,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我区成为全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2020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2020 年的 倍。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发放 低保金 亿元。 就业、就医、就学、居住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区人民更好地享受到振兴发展成果。 我区荣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