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投资报告内容摘要:

资源将更好的得到充分利用。 卸港量发展水平预测 海头渔港最近 10 年( 1997~ 2020 年)的海洋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和鱼货卸港量统计如表 41 所示。 历年捕捞产量、养殖产量和卸港量统计表 表 41 年 份 海洋捕捞产量 (万吨 ) 海水养殖产量 (万吨) 鱼货卸港量 (万吨)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分析,鱼货卸港量与时间 二者之间符合线性回归,经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式为: Q 28376 + 2465T 其中: Q ―― 计算年鱼货卸港量,单位为吨。 T ―― 计算年限,单位为年。 其相关系数 R ,由此可见:鱼货卸港量与时间二者之间线性相关,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理论上可求得海头中心渔港 2020 年末的鱼货卸港量为 万吨。 随着沿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渔业发展方针,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地增加渔业投入,渔业 生产综合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根据渔业资源的有限性和渔业生产发展的必然性,今后在人们越来越注重渔业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情况下,随着沿海滩涂增、养殖业和远洋渔业的不断发展,海头渔港的鱼货卸港量将会随着港口设施的配套完善和渔船到港量的不断增加而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适度的增长。 综合以上的分析,从海头渔港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水平可确定本渔港未来几年的鱼货卸港量将保持在 ~ 万吨左右,为给渔港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以实现渔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将以 万吨鱼货卸港量作为确定渔港建设规模的依据。 渔船发展水平预测 海头渔港现有大小渔船 1000 余艘,现有船型资料见表 42。 船 型 资 料 表 表 42 船 型 船 长 ( m) 船 宽 ( m) 满载吃水 ( m) 干舷高度 ( m) 数量(艘) 现有 预测 100Hp以下 10~ 20 ~ ~ ~ 245 150 185Hp 552 500 270Hp 163 200 400Hp 18 5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本港现有的渔船中, 185HP 以下的中小型渔船占 80%左右。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渔船数量和总马力进行有效控制,各地的渔船数量和总马力已逐渐减少,但今后随着渔民生产作业方式的改变、渔场位置的变化和远洋捕捞渔业的发展,单艘渔船的尺度将趋向大型化发展,小马力渔船将逐步被大马力渔船所替代,这是今后渔船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根据国家对渔船总马力实行控制的总体精神,按照赣榆县调整近海、提高外海、发展远洋渔业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渔港的自然条件,确定今后本港渔船的发展 方向为: 优先发展大尺度、大中型吨位钢质渔轮; 逐步淘汰小马力、木壳机帆渔船; 单船马力加大,续航能力增加; 在总马力不变的情况下渔船总数呈减少趋势(减少 10%左右)。 设计代表船型 根据海头中心渔港现有船型资料和渔船发展趋势,经综合考虑后确定本港的设计代表船型为 270Hp 渔船,设计代表船型的资料详见表 43。 设计代表船型资料表 表 43 船 型 船长 Lc ( m) 船宽 Bc ( m) 满载艉吃水 ( m) 干舷高度 ( m) 270HP 第五章 渔港生产工艺 渔港工艺流程 渔船作业流程 渔船进港 渔船出港 渔 船 修 理 鱼货生产工艺流程 码头装卸工艺 海头渔港作为群众性渔港,码头装卸工艺相对简单,鱼货及渔需物资(包括加水和加冰等)的装卸可通过船用吊机或人工进行作业,码头上水平运输可通过小型机动车或手推车进行。 今后,随着渔港规模的不断扩大,本港可根据需要在码头上配备 1~ 2 台 10吨轮胎式起重机。 第六章 总 平面布置及方案比较 总平面布置原则 渔港总平面布置必须按照渔港所在地的城镇规划和渔港总体规划进行,并根据渔港生产工艺流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结合港区实际条件,合理地进行渔港工程的水、陆域平面布置和功能分区。 总平面布置中的码头岸线和建筑物的布置力求紧凑,节约用地,尽可能使水、陆域之间生产流程顺畅,各功能分区既分隔而又联系方便,并在满足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尽量使运输线路短捷、畅通,避免重迭交叉、人流物流互相干扰,将港区建成一个统一的互相协调的整体。 另外,总平面布置中应考虑施工方便,并注意施工场地的安排, 同时还应满足环保、安全和消防等技术规程和规范的要求,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工程建设方案 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渔港全方位发展,解决海头渔港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如码头泊位不足、港池航道淤浅和陆域管理设施落后等,拟对现有的渔港水、陆域工程进行改造和扩建,并进行港区总平面布置,其中水工工程主要包括码头、护坡、港池及航道开挖等,陆域工程主要包括综合执法办证中心和港区道路等。 码头工程 .1 码头年作业天数 码头年作业天数应根据本港的气象和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同时还应考虑码头维修及伏季休渔期的影响。 经统计分析计算,本港因恶劣天气及码头维修而影响渔港作业的天数约 30天,另外,按照国家规定,黄海休渔期为每年的 6 月 16 日~ 9 月 1 日,共计 77天,因此,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港码头年作业天数为 260 天。 .2 码头泊位数 海头渔港码头泊位数的确定主要依据到港鱼货年卸港量为 万吨进行计算(作业海区为黄海区)。 卸鱼码头泊位数 N1 Q/( Z C1 K1) 80000/[260 125 ] 个 取 9 个泊位。 式中: N1 ―― 卸鱼码头泊位 数(个) Q ―― 水产品年卸港量(吨) Z ―― 年平均作业天数,取 260 天 C1 ―― 泊位日卸鱼能力(吨 /日),按下式计算: C1 t1P1 t1 ―― 泊位日有效卸鱼时间,取 12 小时 P1 ―― 泊位有效卸鱼能力(吨 /小时) /小时 K1 ―― 卸鱼码头泊位利用率,取 加冰码头泊位数 N2 Q W/( Z C2 K2) 80000[260 630 ] 个 取 5 个泊位。 式中: N2 ―― 加冰码头泊位数(个) Q ―― 水产品 年卸港量() W ―― 每吨水产品加冰量(吨 /吨),取 吨 /吨 Z ―― 年平均作业天数,取 260 天 C2 ―― 泊位日加冰能力() C2 t2P2 t2 ―― 泊位日有效加冰时间,取 6 小时 P2 ―― 碎冰机有效碎冰能力 吨 /小时 ,取 30 吨 /小时 K2 ―― 加冰码头泊位利用率,取 物资码头泊位数 N3 +10 4 365/Z +8000010 4 365/260 个 取 5 个泊位。 式中: N3 ―― 物资码头泊位数(个) Q ―― 水产品年卸港量() Z ―― 年平均作业天数,取 270 天 修船码头泊位数 本港不设专用修船码头,渔船简单航修可在物资码头上进行,大中修可到附近的修船厂修理。 油码头泊位数 本港渔船燃料用油主要为陆上运输供应,所以港区内不设专用油码头,渔船加油可通过加冰码头进行,即在每个加冰码头上设置一个加油口。 码头泊位总数 海头渔港码头泊位总数为: N N1+N2+N3 9+5+5 19 个 .3 码头布置 码头泊位长度和位置 海头渔港码头泊 位总数为 19 个,根据渔港现有的岸线资源情况,码头布置在港区的南北两岸,码头泊位采用连续布置,码头泊位总长度为: L L1 + L2 [2( Lc+) + 6( Lc+d) ]+[2( Lc+) + 9( Lc+d) ] 19 Lc + 21( ~ ) Lc ( ~ ) ~ 米 取 700 米,其中北段长 300 米(布置 8 个泊位)、南段长 400 米(布置 11个泊位)。 式中: L ―― 码头泊位总长度(米) Lc ―― 设计代表船型全长( ) d ―― 码头泊位富裕长度 码头前水域宽度(港池宽度) 码头前水域宽度(港池宽度)包括供渔船停靠、装卸作业及回转所需水域宽度。 ⑴、供渔船停靠和装卸作业水域宽度 B1 2 Bc +( m1) Bc 2 +( 2~ 1) 米 取 20 米宽。 式中: B1 ―― 供渔船停靠和装卸作业水域宽度() Bc ―― 设计代表船型全宽() m ―― 渔船并排船数,取 2 条 ⑵、供渔船回转水域宽度 B2 ( ~ ) Lc ( ~ ) ~ 米 取 50 米宽。 式中: B2 ―― 供渔船回转水域宽度() c ―― 设计代表船型全长() B1+B2 20+50 70 米 码头前沿高程 Hp Hs+Ho ` + ~ ~ 米 式中: Hp ―― 码头前沿高程() Hs ―― 设计高水位() o ―― 超高,取 ~ 米 参照现有的护岸高程,取 米作为码头的前沿高程。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 H Tc+h + 米 式中: H ― ―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 Tc ―― 设计代表船型的满载艉吃水(米) h ―― 富裕水深,取 米 码头前港池底标高 港池底标高 设计低水位-码头前沿设计水深 - 米 取 米作为码头的港池底标高。 港池、航道开挖工程 .1 港池 港池面积 海头渔港港内水域总面积为 50 多万平方米,其中码头前供渔船停靠、装卸作业及回转的港池水域面积约 万平方米。 港池水深 港池底标高为 米。 .2 进港航道 航道轴线 进港航道共分为 5 段,航道轴线基本沿龙王河现有深槽布置。 航道长度 进港航道总长度为 3500 米左右。 航道宽度 B 6~ 8 Bc 6~ 8 ~ 米 式中: B ―― 航道宽度() Bc ―― 设计代表船型全宽(米) .86 米,取 米。 综合执法办证中心工程 为做好渔港的管理工作和渔民的服务工作,简化渔民办证手续,改善渔港的管理和服务设施,拟在港区南岸的后方陆域建设一个综合执法办证中心,综合执法办证中心设计为一幢 2~ 3 层的综合办公楼,采用钢筋砼 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 1000 平方米。 港区道路工程 本渔港在进行码头等水工工程建设的同时,陆域相应进行港区道路及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便于港区内鱼货流通和车辆运输方便,港区道路设计宽度为7~ 9 米。 总平面布置及方案比较 水域平面布置 本项目的水域平面布置主要包括码头、护坡、港池及航道的平面布置。 根据渔港现有的岸线资源,码头布置在港区的南北两岸, 陆域平面布置 通过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比较,本项目推荐总平面布置方案一,渔港建设工程的水、陆域平面布置方案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第七章 水工建 筑物 建筑物的种类和等级 本项目的水工建筑物种类主要为码头和护坡工程,设计等级为Ⅱ级。 建筑物的主要尺度 码头总长 700 米,宽 12 米。 码头前沿顶高程为 米,港池底高程为 米。 护坡总长为 560 米,底标高为 米。 工艺荷载 码头面堆货均布荷载为 吨 /平方米,集中荷载为汽― 10 吨。 水文、地质条件 设计水位() 米 设计低水位 米 极端高水位 米 极端低水位 米 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 码头工程根据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案及工况组合,按规范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力学指标,有关物理力学指标详见本报告第三章的“工程地质条件”。 地震 根据 1991 年 12 月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 度, g,工程设计需进行抗震计算。 建筑物的结构计算内容、方法和结果 码头结构型式 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根据码头的岸线布置、使用要求、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 进行了多种结构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