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内容摘要:

法律和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而其中,最大量的行政执法活动是由经济 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的,如计划、财政、税务、中央银行、审计、统计、物价、工商行政、技术监督、规划、土地、城市建设、劳动、海关、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各产业部门,既是行政机关,同时又是执法机关。 经济法立足于国家整体,显示出社会公共性的根本特征; 现代行政管理又称公共行政管理,即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结论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有不解之缘;现代行政管理中必须运用经济法这种手段。 三、经济法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期望 实现什么目标呢。 众所周知,一切经济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我们正在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前一个转变,本世纪之内要求初步实现;后一个转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当前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外贸企业,面临不少困难,某些企业效益不甚理想。 因此,我们的着眼点应定为效率优先,同时也要兼顾公平。 经济法对国民经济发生影响,一般通过经济基础作为中介,或是改造旧的生产关系,或是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 也有些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经济法律,可以直接对生产力起到保护和促进的作用。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必需的法律知识,特别要提高运用经济法管理国民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国家提出的目标:“经济管理法制化达到较高水平。 ”〔 6〕制定社会主义法律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按法律办事与按规律办事要尽可能一致起来。 实现经济管理法制化,也就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 科学管理,治国之道。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必须坚持什么原则呢。 概括地说,就 是依法行政。 其理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法制型经济。 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是行政管理法制化。 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即从人治走向法治。 现代国家政府普遍奉行这一准则,我国于改革开放之后亦确立了这一原则。 依法管理国民经济,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行政,以规范化的制度,正确处理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保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保证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保证社会对行政工作的监督。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例如,在经济领域,侵占、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制造、销售伪劣产品,搞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政府机关滥用职权、自办公司、巧立名目、与民争利等等,人民群众对这些社会公害深恶痛绝。 1996年 3月, 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各级政府及国家公务员都要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统一性与严肃性。 ”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内容呢。 可分为宏 观调控与具体行政管理两大环节。 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把宏观管住,包括规划整体发展、制定方针政策、协调市场运行、组织社会保障,通过立法确立计划、财政、金融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机制,确立价格、工资综合改革方案。 因此,计划法、财政法、税法、银行法、价格法、工资法等在经济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经济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显示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作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高屋建瓴的管理,而不是拾遗补缺。 这里有一个成功的例子。 1993年 3月, 我国修正《宪法》,增加了一项重 要条款:“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同年 6月 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