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杉木大桥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梁的跨径,线型,截面形式等。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初期大多采用满布支架法施工, 其跨度一般在 4 0 m 以内,且施工周期长,施工 用料多。 20 世纪 60 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引入悬臂施工法以后,预应力连续梁桥得以迅速发展,其跨越能力达 200 m 以上,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悬臂拼装法将大跨桥梁化整为零,施工简便, 拼装工期短 , 速度快,特别对于多跨长联桥 ( 跨度在 100 m 以内 ) 是一种效率高而且经济的施工方法。 预应力连续梁的施工方法还有顶推法,移动模架法,逐孔架设法等。 近年来由乌克兰的工程师发明的新型预应力技术是介于先张拉法和后张拉法之间的工艺。 它是在浇捣混凝土尚未凝固的时候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在压力的情况下固结。 施加这种预应力需要用特 殊的可滑动模板及能把压力传给混凝土的装置。 它可使同样配筋率情况下梁的承载力提高 25%~ 34%,柱的承载力提高 75%,抗裂度不变。 该方法已在重达 30 t 的桥梁结构中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问题 当前国际混凝土结构工程界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给予了重视。 在几次地震之后,结合混凝土结构 (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在地震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他国家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研究表明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区是能够应用的,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需要的是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采用竖向 预应力加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采用竖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并在地震之后又能很快的复原。 在地震作用下,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屈服,产生塑性铰,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避免损坏,因而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望 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缓解交通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因此我们应加强提高预应力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研究还相对落后。 凭借我们已有的强大 队伍和一些单位在预应力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创收实力,完全可以承担和完成这项重要的科研任务。 同时,设计和施工的分离也是影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有必要成立大型的强而有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公司,承担重大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并担负新技术开发研究,做好与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技术水平。 三、结语 桥梁工程作为交通中的咽喉地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为了能够把控好一座桥的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就好严格把控好桥梁在施工环节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而施工质量就直接关系到桥梁 的质量,且施工质量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施工者不能忽视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对于在桥梁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确保桥梁工程的质量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更好的为国家、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 1】 姚玲森 .桥梁工程(第二版 ) [M].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xx. 【 2】 项海帆. 21 世纪世界桥梁工程的展望 [ J ] .土木工程学报, 20xx (3) . 44— 45. 【 3】 项 海帆.桥梁工程的宏伟发展前景 —— 桥梁漫笔 [ 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 【 4】 杨进 .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与展望 [ J ] . 《山西建筑》 . 【 5】 鲁平印 .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历程 [ J ] . 《公路》 . 【 6】 王延臣 .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趋势 [ J。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杉木大桥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