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内容摘要:
雌花开放期、始瓜期和始收期。 采瓜开始后 ,每小区定株调查 5 株 ,每次记载当日采瓜数并称重 ,直至采收结束 ,计算全株瓜数、单瓜重和单株产量。 在采收前期、中期、后期 ,每次选取参试品种具有代表性的 20 条瓜进行室内测评 ,取平均值。 在终收期每小区随机取样 5 株 ,测定主蔓长、全株节数等植株性状。 每小区每次采瓜单独统计产量。 、 结果与分析 生育进程 各品种第 1 朵雌花开放期领秀、小天使 2 号为 11 月 1 日最早 ,其他品种在 11月 2~ 3 日;各品种第 1 朵雌花开放期距始瓜期均为 3天 ,距离始收期在 7~ 8天;始收期以领秀、小天使 2 号 11 月 22~ 23 日为最早 ,其余品种在 11 月 24~ 25 日;全生育期为 140~ 160 天 植株性状 各参试品种植株生长势均表现为强健;主蔓以津美 2 号 为最长 ,白玉天使 为最短;全株节数京乐 168 以 节为最多 ,其次是津美 2 号为 节 ,白玉天使 节为最少;节间距苏迪 为最小 ,津美 2号 为最大;各品种茎粗在 ~ 之间 ,京乐 168 最大 ,领秀最小。 第 1朵雌花节位以小天使2 号 节为最低 ,碧玉 2 号 节为最高;全株瓜数京乐 168 为 条为最多 , 15 其次是津美 2 号 条 ,领秀 条为最少;结瓜性碧玉 3 号表现为 1节 1~ 3瓜 ,京乐 168 和碧玉 2 号为 1节 1~ 2瓜 ,其余品种均为 1节 1瓜 (见表 1)。 果实性状 商品瓜长度以领秀 为最长 ,津美 2 号和碧玉 2 号为其次 ,小天使 2 号 为最短;各品种商品瓜横径在 ~ ;各品种商品瓜肉厚 ~ ,津美 2号 为最厚 ,京乐 ;瓜皮色京乐 168和领秀为深绿、光泽好 ,其余品种均为绿色、有光泽;口感以津美 2 号最好 ,表现为脆嫩、清香且略带甜 ,其余品种均为脆嫩、清香;各品种瓜形均为圆柱形 ,表面光滑稍有棱 ,刺毛极少 (见表2)。 产量表现 各品种的产量在本试验中主要受单瓜重大小和全株商品瓜多少,即单株产量高低的影响。 根据各小区采瓜期定株调查 ,平均单瓜重以领秀 为最大 ,苏迪 为最小 ,平均单株产量居前 2位的品种分别是京乐 168 和津美 2号。 从各小区实际采瓜产量统计 ,平均单产从高到低依次是京乐 16津美 2号、 苏迪、白玉天使、小天使 2号和领秀 (见表 3)。 表 1 各品种植株性状表现 品种 主蔓长(cm) 全株节数(节) 节间距(cm) 茎粗(cm) 最大叶片纵径 /横径 (cm) 第 1 朵雌花节位(节 ) 全株瓜数(条 ) 结瓜性 (瓜/节 ) 京乐 168 ~ 2 津美 2号 苏迪 ~ 3 白玉天使 ~ 2 小天使 2号 领秀 注 : 茎粗为第 8 节间的直径。 表 2 参试品种果实主要性状 品种 瓜长 /横径( cm) 瓜肉厚 ( cm) 皮 色 口 感 京乐 168 、光泽好、有刺 甜脆、清香 津美 2号 、光泽好 脆嫩、清香 苏迪 、有光泽 脆嫩 白玉天使 、有光泽 脆嫩、清香 小天使 2号 、有光泽 甜脆、清香 领秀 、光泽好 脆嫩 注 : 各参试品种的瓜形均为圆柱形、光滑、稍有棱 , 除京乐 168外,其余刺毛极少。 16 表 3 参试品种产量分析 品种 单瓜重( g) 单株产量( g) 小区产量( kg) 折合产量( kg/ 667㎡ ) 京乐 168 4296 津美 2号 4192 苏迪 3549 白玉天使 3303 小天使 2号 3240 领秀 2835 注 : 表中数据均为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早期产量指 10 月 15 日前的产量。 抗病性 各参试品种总体抗病性表现均良好 ,对枯萎病、白粉病抗性均较强 , 耐霜霉病。 其中以白玉天使和领秀耐病性最强。 (见 表 4) 表 4 各品种抗病性表现 品种 霜霉病病情指数( %) 白粉病病情指数( %) 枯萎病死苗率( %) 京乐 168 津美 2号 苏迪 白玉天使 小天使 2号 19 领秀 、 品种综述 京乐 168,生长势较强。 主蔓长 276cm,叶片较大 ,茎粗 ,节间距, 全株节数 40 节;第 1 朵雌花节位 节 ,1 节 1~ 2 瓜 ,全株结瓜 条;果皮深绿 ,光泽好 ,瓜长 ,横径 ,瓜形为圆柱形 ,单瓜重。 口感脆嫩、清香 ,风味优。 抗枯萎病、白粉病、蔓枯病。 产量 4296kg/667m2。 该品种综合性状评比最佳。 津美 2 号。 生长势强。 第 1 朵雌花节位 节 ,1节 1瓜 ,全株结瓜数 条;果皮绿色 ,光泽好 ,瓜长 ,横径 ,单瓜重。 口感脆嫩、香甜 ,风味特佳。 抗枯萎病、白粉病、耐霜霉病。 早期产量高 ,后期回头瓜较多 ,产量4192kg/667m2。 该品种综合性 状列第 2 位。 、 结论 通过对参试的 6 个品种比较分析 , 京乐 168 和津美 2 号综合性状理想 ,表现为生长势旺盛、连续坐瓜性强、结瓜数多、产量高、适口性佳、抗病性好等优点 ,适宜在兰州地区栽培 ,可以作为首选品种推广种植。 其中津美 2 号为国产品种 ,种子价格 17 明显低于进口品种 ,更具有示范推广优势。 苏迪和白玉天使雌花数量多 ,而结瓜率偏低;小天使 2 号采摘期早 ,领秀瓜形美观、光泽度好 ,但产量表现均不甚理想 ,需继续试种。 (二) 有机蔬菜施肥技术研究 开展了以有机物为材料,以长效缓释为目标,引进适宜有机蔬菜生产使用的有机生态 有机肥 、 微生物有机肥 、活性有机肥 、 秸秆有机肥及其使用技术 , 制定了 有机蔬菜肥料施用技术规程。 引进 “绿源”牌生态有机肥 、 莲花牌微生物有机肥 、活性有机肥 、 秸秆有机肥, 旺发生物有机肥料,丰收牌有机复合液肥(台湾)、高美施有机腐殖酸液肥(美国) 7 类有机肥料,进行了 有机、无公害、常规三种栽培模式对温室蔬菜生长和土壤肥力影响的试验 ; 生态有机肥对日光温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不同有机肥种类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影响的试验 ; 莲花微生物有机肥在辣椒、茄子、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研究 ; 活性有机肥在小黄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 施用秸秆有机肥对温室番 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探等 6 项 试验研究。 有机、无公害、常规三种栽培模式对温室蔬菜生长和土壤肥力影响的试验 、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榆中县三角城乡 亚盛集团 日光温室内进行。 供试品种: 春季番茄( 3~ 7月)和秋冬季黄瓜( 9~ 2 月)。 处理设计: 试验于 2020 年 3月 连续进行 2年,采用日光温室 生产 , 3个日光温室的总用地面积 3 亩。 试验设 3 个处理:( 1)有机栽培模式:只采用有机肥(堆肥和鸡粪)及生物防治,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 ( 2)无公害栽培模式:以施用有机肥(堆肥和鸡粪)为主 ,少量施用化肥;病虫害的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严重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 3)常规栽培模式:采用常规管理方式,施用少量 干 鸡粪。 化肥的使用品种为尿素(含氮 46%)、磷酸二铵(含氮 14%、含磷 40%)等。 病虫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表 1)。 土壤取样及样品处理: 2020 年 5 月第 2 茬秋黄瓜收获后取样。 3 种栽培模式均分成 3 个小区,土钻取样,取样深度分别为 0~ 20cm, 20~ 40cm,在 植株行内并且距植株主根 10cm 处。 同一温室按 S型选取 15个点,每相邻 5 个点为 1 混合样。 样品室内自然风干,用于测 定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测定方法:全N测定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外加热法);全P测定采用 HClO4— H2SO4消煮,钼镝抗比色法; 18 碱解 N 测定采用 NaOH 水解,标准酸滴定法;速效K测定采用 NH4OAc 浸提,火焰光度法;速效 P 测定采用 NaHCO3浸提,钼镝抗比色法。 产量测定:作物收获时,在每个小区内设定 2 行为测产区,对每次采摘果实的质量进行称量和记录。 、 结果与分析 不同栽培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番茄产量各个处理间没有显 著差异。 黄瓜产量无公害和有机模式差异不显著,但和常规模式相比达到 水平上显著差异(表 2)。 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肥力的提高和保持是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过 2 年的比较试验, 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主要碳氮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 3):( 1) 0~ 20cm 有机生产模式下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无公害生产模式,无公害生产模式显著高于常规生产模式。 20~ 40cm 有机生产模式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无公害处理和常规处理,无公害生产模式和常规生产模式间无显著差异。 试验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 2) C/N比在 0~ 20cm 和 20~ 40cm 均表现为有机处理高于无公害处 理, 而无公害处理高于常规处理,但无显著性差异。 ( 3) 0~ 20cm 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均以有机生产模式为最高,无公害生产模式次之,常规生产模式最低,差异显著; 20~ 40 cm 3 种模式下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与 0~ 20 cm 土层相似,均是有机生产模式的最高,常规生产模式的最低。 表 1 有机、无公害和常规栽培模式下养分投入、农药施用及灌溉情况 (每年 ) 处理 N (kg/ 667 m2) P2O5 (kg/ 667 m2) K2O (kg/ 667 m2) 每年喷药次数 (次) 农药 施用量 (kg/ 667m2) 每年灌溉次数 (次) 灌溉量 (mm) 常规 20 8 390 无公害 10 8 390 有机 5 8 390 表 2 有机、无公害和常规栽培模式下蔬菜产量变化 ( kg/) 处理 番茄(春季) 黄瓜 (秋冬季)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常规 a a b b 无公害 a a a a 有机 a a a a 19 、 试验结论 试验 表明,有机栽培模式较无公害和常规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3 种栽培模式下夏茬番茄产量无显著差异;秋茬黄瓜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有机模式作物产量呈增加趋势。 “绿源”牌 生态 有机肥对日光温室理化性状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三角城乡亚盛集团日光温室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烟台市绿源有机肥有限公司出品的“绿源”牌有机肥料 (生态有机肥 ),经测定,其全 氮 (N)含量为 %,全磷 (P2O5)含量为 %,全钾 (K2O)含量为 %。 对照所用的鸡粪中全氮 (N)含量 %,全磷 (P2O5)含量%,全钾 (K2O)含量为 %。 试验用西葫芦品种为改良牵手。 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4月在日光温室中进行。 0~ 20cm 耕层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为有机质 (C) ,全氮 (N) g/kg,碱解氮 80mg/kg,速效磷 131mg/kg,速效钾 266mg/kg,硝态氮 33mg/kg,全盐 %,。 西葫芦于2020 年 10 月 10日播种育苗, 11 月 3 日 移栽。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共设 6个处理(表 1), 3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 ,以仅施用化肥者为对照 1,施用鸡粪加化肥者为对照 2。 处理 1 和处理 6追肥共分 4次,时间分别为 2020 年 l 月 12 日、 l月26日、 2 月 14 日和 3 月 2日,处理 2~ 5 追施生态有机肥于 2020 年 1月 12日 1次完成。 土壤指标测定:试验过程中,定期采集土壤和土壤肥力等各项指标。 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开氏法 (K2SO4— CuSO4— Se蒸馏法 )。 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 扩散法。 表 3 有机、无公害和常规模式下土壤化学指标 深度 (cm) 处理 全氮(g/kg) 有机质(g/kg) C/N 碱解氮 (mg/kg) 速效钾(mg/kg) 速效磷(mg/kg) 0~ 20 常规 无公害 有机 20~ 40 常规 无公害 有机 20 土壤速效磷采用铝锑抗比色法。 土壤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法。 土壤有机碳采用丘林法并略作修改。 土壤硝态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土壤容重及水分特性采用环刀法测定。 表 处理 基肥 (Kg/667m2) 追肥 (Kg/667m2) T1 57kg二铵 +57kg复合肥 104kg复合肥 +104kg尿素 T2 生态有机肥 生态有机肥 T3 生态有机肥 1875kg 生态有机肥 625kg T4 生态有机肥 生态有机肥 T5。有机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相关推荐
行高效的管理,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并对产品后续追溯工作提供必要的材料。 一方面,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使每个员 工在自己的活动中明确工作标准,理解该工序的要求,进而改进自身工作质量,确保生产企业筹备的各项资源都合格,生产的各个环节无差错,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不论是生产过程中还是生产完成之后,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都可以实现追溯性的管理
务、工作质量、劳动效率负责并做好考勤等相关记录; 定期组织对基地及周围环境实施清理、维护,以保证环境质量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 权限 有权对不合格物质拒绝使用; 有权对违反有机生产要求的人、事做出合理处置、处罚、上报; 有权对基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和预防。 相互关系 对基地技术员负责,对其定期报告基地运营情况; 对基地员工监督检查,安排其工作,定期组织培训,以了解情况
993 年 7 月 **职业学校 中专 1998 年 9 月 2020 年 9 月 **大学 专科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酒店 时间范围: 20**年 9 月 20**年 8 月 担任职位: 会计 工作描述: 独立操作会计工作的全过程。 所在公司: **
应优先办理。 一般车辆外借时,车辆借用时限在一日之内,应填写车辆外借申请单,经部门经理 /主管审核后交由副总以上级别审批,经审批后,交由行政部负责安排适合外借的车辆;借车时限在 一日之外及临时需要车辆外借时,不仅要填写车辆外借申请单,并须总经理批准。 副总及其以上级别要求车辆外借,一般情况按正常步骤申请,情况特殊,经总经理批准后,行政部门接通知后应适时给予安排,但事后应补写车辆外借申请单。
(六) .岗位职责: (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冷链药品的质量管理,并 作为冷藏、冷冻药品质量风险控制和应急工作的最高管理者。 (质量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冷链药品的质量管理。 (专人负责)冷链药品的收货、运输工作 (专人负责)装箱、装车等工作 (专人)对冷链设施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和维护 成立专门的冷链药品的(质量小组) 第二十八条 从事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运输)等工作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