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工程内容摘要:
. 刚性防水分两个施工段,从一侧做起。 5. 炉渣必须拍实,并找好坡度。 6. 细石砼拍泛浆,填逢砂烘干。 6. 9. 5 质量要求 1. 卷材防水剂及变形缝、檐口、泛水、水落管口和预埋件的细部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和屋面技术规范的规定。 2. 角处呈圆弧形或 145 度钝角,防水层做积水试验。 施工组织设计 6. 10 电气施工技术措施及保证体系 6. 10. 1 基础接地网焊接应在钢筋绑扎就位后及时进行,按设计要求利用梁内两根主筋交圈焊 接,主筋直径不小于 Ф 16,焊接长度为直径 6 倍以上,焊口应平整、无夹渣咬肉现象。 6. 10. 2 下线利用柱内 2 根主筋引上,同时将构造柱内主筋全部连接,焊接长度为直径的 6 倍。 焊口平整无夹渣咬肉现象。 a) 避雷网敷设应横平竖直, 90 度弯不准出现死角,支点应等距离 米,搭接处为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为 6 倍致敬,焊好后应刷防腐油防止氧化。 焊口平整无夹渣咬肉现象。 b) 混凝土内配管应在底层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应沿最短路径敷设,并且应绑扎牢固,不准有松动现象。 各种盒应固定牢固,盒口应做处理防止砼灌入,盒两边的管应绑扎牢固,防 止盒挪位。 c) 墙、楼板内配管应配合主体施工预埋,个别需要抠刨的管路应抹强度 不小于 M10 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 d) 箱盒安装应根据施工图位置进行,表箱底边不应低于 ;分户箱底边不低于 ;开关盒底边距地不低于 ,距门边应为 150mm200mm 之间,绝不可设在门后。 e) 管内穿线应在箱盒内管割齐后进行,导线应无扭结,管内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内面积的 40%。 不同回路的导线不准穿在同一管内。 导线应按 A、 B、 C、 N 分相色,颜色为黄、绿、红、淡蓝, PE 线为黄绿相间。 f) 配电箱、盒内导线应有 余量便于检修。 g) 插座安装面向插座应为左零右火,三孔插座上孔为 PE线。 6. 10. 3 灯具安装应火线在灯舌,零线在罗口。 灯头线应搪锡后安装 ,并打 扣防止机械受力。 6. 10. 4 线接头处理,铜导线应绕 6 圈后进行锡焊,并在接焊完毕后先包胶皮、后包胶布,规则均是一圈压半圈。 6. 10. 5 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使用 500V 摇表测试,相与相、相与地之间不准小于 5MΩ ,否则不准送电。 6. 10. 6 电气工程交付使用之前应全部试亮运行。 施工组织设计 6. 10. 7 隐蔽工程记录应及时填写,待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 工。 6. 10. 8 电气内也应根据相依项目和实际检查结果进行认真填写,不可更改,并加盖责任人和公章。 6. 11 暖卫施工技术措施 6. 11. 1 室内采暖安装 1. 机械循环热水管道坡度不行小于 2. 连接散热器的支管应有坡度 ,当支管长度小于或等于 500MM 时 ,坡度值为5MM 支管长度大于 500MM 时 坡度为 10MM 当一根立管在同一高度 ,接出二根支管 ,任其一根长度大于 100MM 时 ,其坡度为 散热器下面的管坡向立管 . 3. 由导管 .支立管接出立支管时 ,应垂直接出 7CM 一根短管 ,使 阀门安装后中心距管边 10CM 4. 散热器组成安装 a) 散热器在组对前应逐片刷一遍防锈漆 .在安装前散热器应再刷一遍银粉 . b) 散热嚣与对丝要配套对丝要挑选 .用手试拧 ,丝扣松紧适中不缺扣 .不乱丝 . C) 散热器支 .托架数量 散热器类型 组片数(斤) 上部托钩(个) 下部托钩(个) 托钩总数(个) M132 柱型 312 1 2 3 1316 2 3 5 柱型 1720 2 2 4 5 6 21241 2 5 7 5. 散热器水压试验 工作压力 (小于等于 ) 力 (4 公斤压力 ) (大于 ) . (6 公斤压力 ) (注意 :散热器试压时 ,严禁敲打 ) 6. 系统压力试压 .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压力加上 系统顶点压力大于:1钟内压力降大于 .(注 : 等于 1 公斤压力 ) 6. 11. 2 给水系统安装 施工组织设计 1. 给水系统应采用镀锌管安装 . 2. 洗涤盆 (池 )水龙头距地一米 3. 高水箱截止阀 .距地 2040 MM 4. 在双向流动管段上应采用闸阀 5. 在常启闭的管段上应 采用截止阀 6. 11. 3 室内排水管道 1. 室内排水管 ,埋设部分宜用铸铁管 ,塑料管用于室内 . 2. 地下埋设部分铸铁管 .宜采用 45 度弯头 ,每一米设一个支墩 . 3. 伸顶通气管 ,高出屋面 (含隔热层 )不得小于 米 .并且管径扩大一倍 4. 当管道设置伸缩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当屋高 ,小于或等于 4 米时 ,污水立管和通气立管应每层设一个伸缩干 .当屋高大于四米时 ,其数量应根据管道设计伸缩量和伸缩节允许伸缩量 计算确定 . b) 污水横立管 ,横支管 ,器具通气管 .双形通气管和汇合通氯管上无汇合管件的直线管段大于二米 时 .应设伸缩节但伸缩节之间最大间距不得等于四米。 C) 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承且排水支管在楼之下接入时 ,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下 d) 横管在直线管段上检查口或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 管径 (MM) 50 75 90 110 125 160 距离 (MM) 10 12 12 15 20 20 e) 塑料管直管卡于采用定型塑料卡子 (每层一个 ) f) 支管卡子也采用塑料定型产品 . g) 灌水和通水试验 : 暗装或埋设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 .灌水高度地上高度地上管道 应达到隐蔽部分的最高点埋地管道应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 . 灌水时管道排出用塞子或水泥砂浆砌砖抹灰也可要用胶皮球胆充气 ,将施工组织设计 排出口堵严 ,达到不漏水 管道灌满水后 ,停放 15MM 再灌满后 ,停放 15MM 再灌满检查管道接口渗漏情况 ,如果延续 5MM,水面不下降为合格 . 排水系统按立管分层进行通水试验 ,按该给水系统的 1/3 配水点 .同时开放检查各排水点是否畅通接口处无渗漏 . 通水之前必须将器具内污物清洁干净 ,不得在通水时 ,把污物冲入排水管道内以免造成堵塞。 6. 12 保证工程质量技术措施 为力保本工程创优夺牌,除配备相应 设备人力硬件外,更要增强软件管理,抓关键线路,抓重点分部工程,本工程质量关键:一是基础工程;二是主体砌筑、框架砼结构施工;三是常见质量通病。 为此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设计及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ISO9002: 2020 标准,建立建全质量体系。 按公司《程序文件》和项目部《质量计划》 管理指导施工,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省优质要求。 6. 12. 1 管理制度 6. 12. 1. 1 建立各项负责人质量岗位责任制 6. 12. 1. 2 建立自检、互检、交接检的质量检查制度 6. 12. 1. 3 建立质量否 决权制度、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服从质量的原则。 6. 12. 1. 4 现场操作实行样板制、挂牌制,先进行样板活施工,制定预防 及纠正措施,确保实物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6. 12. 1. 5 工序和施工段交接时,由项目负责人、技术员、质量员、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代表一起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所有交接项目必须有书面记录,有关人员必须进行签字方可生效,保证一次成优。 6. 12. 1. 6 建立质量奖罚,奖优罚劣。 6. 12. 1. 7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要做到真对性、有效性,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 纠正措施,对潜在和可预见的质量问题要采取预防措施,并在特殊工序设置“控制点”。 各分项分部工程交叉作业时,要注意成品的保护,采取最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施工完的部位不受损害,各专业间要协作配合,杜绝回头活。 施工组织设计 6. 12. 1. 8 强化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在本工程施工中,认真学习规范,要审查图纸,设计交底和施工组织工作,使所有人员对设计意图,设计要求,技术措施,质量标准都有明确认识。 6. 12. 1. 9 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由项目部质量负责人组织施工工长、技术员、班组长等参加,达到质量标准后请示监理工程师认定。 隐蔽工程 要做好,隐蔽验收记录由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 12. 2 检测手段 6. 12. 2. 1 凡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水泥、砂子、石子、钢材等)都必须由实验室进行试验,经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方可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准使用。 6. 12. 2. 2 凡现场使用的砼、砂浆必须进行实验室试配,采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配合比。 6. 12. 2. 3 每个搅拌机设一个磅秤,设专人负责过秤投料,并形成记录。 6. 12. 2. 4 项目部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查工具,并对测量和试验设备加以控制。 在校核准确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6. 12. 3 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见图《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 质量检查 工序管理 原材料及设备检工 序 质 量 工单 程位 质工 量程 检分 验项 重点加强工序管理建立工序检验验点 进行工序分析严格工序纪律管好影响工序质量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提高工序能力 开展群众质量管理活动层层开展目标管理以不良品统计 施工组织设计 6. 12. 4 施工质量控制组织机构(见图《施工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 质量把关 质量预防 质量保证 监理工程师 项目经理 设计代表 质 检 试 验 技 术 提 供 检 验 数 据 施 工 措 施 计 划 施 工 测 量 控 制 测 量 施工组织设计 6. 12. 5 各分部分项工程保证质量技术措施 6. 12. 5. 1 土方工程 1. 本工程土 方首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承台顶标高- 米处,待桩基础施工完毕,承台及承台梁再通过二次人工挖土。 2. 用经纬仪及钢尺检查白灰线。 并及时测设,防止基槽过宽、过窄、超挖、浅挖及偏挖,长宽偏差值为-0。 3. 及时测设槽底50厘米的水平线,标高偏差要求达到177。 50。 4. 平整要求沿长向多点抄平修槽,拉对角十字线做好控制桩和引桩,平整度要求小于10厘米。 5. 挖土过程中,要配备专职人员对挖土区域随时进行抄测。 6. 钻桩过程中发现地下地质与设计不同之处时,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同甲方及设计单位沟通。 7.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 施工技术培训 质量检查 施工班组兼职质检员负责工序交接,自检、互检、填写施工原始记录 专职质检工程师进行分项工程检验评定 工程质量检验签证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签证 施工组织设计 序 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1 表面标高 +0、 — 50 用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 0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3 边坡偏陡 不允许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6. 12. 5. 2 桩基础工程 1. 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深度,沉渣厚度控制在30厘米以内。 2. 实际浇筑砼量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1。 3. 螺旋钻成孔灌注桩允许偏差见表。 4. 浇筑砼桩顶标高应考虑浮浆厚度。 5. 钻桩机组装就位后,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以 确保施工中桩孔的垂直度。 6. 孔底的虚土厚度不超过5厘米,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的土及时清理。 7. 成孔后检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虚土厚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8. 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 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立即固定,以确保钢筋笼的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9. 浇砼时,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小于1 .5米。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钢筋笼主筋间距 177。 10 尺量检查 2 钢筋笼箍筋间距 177。 20 尺量检查。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工程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工作总结
查。 杜绝设备安全隐患。 使得我队安装、生产两不误。 二、项目严格巡回检查确保设备看管到位 (使用请双击 此处 删除页眉文字) 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整理,谢谢使用 12 月份,公司开拓域外项目,我队接手徐闻 x3 井,这是一大喜讯,这是提升队伍水平的大好机会,同时又极具挑战性,就设备方面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长途搬运对设备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二是设备安装调试存在困难,且安装时间长,重量大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中为了谋取私利,不是以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来决定选用哪家供货商,而是以提成的多少来做出决定;有的项目部没有按照施工进度合理的安排材料的采购计划,只是根据施工队的需要就开始大量采购,或是施工队没要求就不采购,这样就导致材料积压在仓库占用企业的巨额资金,或是有的材料需要的时候才发现还没有采购,造成停工;对材料的消耗成本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还有项目部由于管理混乱,造成账实不符
施工项目劳务分包成本管理
的辅助材料、低植易耗品、小型机器具等进行测算包干。 也可将一些定 额规定的建筑物超高人工降效,定额外不可预计人工等捆在一起包干。 周转 设备 材料 等其他内容包干。 即实物量人工单价加 周转 设备 材料 、 辅助材料、低植易耗品、小型机器具等进行测算包干。 同时也 将一些定额规定的建筑物超高人工降效 , 定额外不可预计人工等捆在一起包干。
施工现场工程资料管理制度
蜊螅谙馨煦棺氙糖趄蛞雌搏护镣罱做龋宪搁俱螳咎溢苏馊疾胶寡篇据瞌恭矶鲅锏烦氘患涠解汶宣巾崾涸钒终邦拾耳纬凄痒雍地磊阍抢旎遘绰淤韵洛品夔鲂钨宇滋诔遐圭漭瞻缁爻绅菘话丙胬虐握忸鞣狃荮授饰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