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内容摘要:

,定期采样。 采集的资料应存档编号,定期分析比较,摸索规律。 (三)企业开展振动监测的重点设备应是:大型减速机、各种硬齿面减速机、摆线减速机、高速回转设备(螺杆压缩机、罗茨风机、大型离心风机)等出现振动异常的设备 ,水泥窑基础、托轮、档轮及传动部位。 (四)振动测点部位的选择:应选择对机器功能至关重要,能清晰提供机器实际状态的部位。 对振幅或振动烈度的测量,通常首先考虑的是轴承部位对频率分析测量,可以选在机器的其它部位(如机壳上),但为了便于多次测量的分析比较,测点应当固定不变。 第三十一条 设备振动极限值的评定方法一般有以下一些: 按照标准和/或规范规定的极限值; 由机器制造厂家规定的极限价; 以操作者经验为依据的极限值; 积累测量数据预测变化趋势。 水泥生产专用低速重载设备振动极限评定标准待在实践中摸索后确定。 第三十二条 振动原因的分析(诊断) (一)频率分析 1.常见的振动原因及典型频率对照表(见 p675表)。 2.主要回转体的特征频率计算公式 (1)轴的转动顿率 n fr= ─ n:该轴转速,转/分 60 (2)齿轮啮合频率 n t= ── Z n:齿转轴转速,转/分 60 Z:该齿转的齿数 (3)链轮、链条啮合频率 n fck= ── Z n:链轮轴转速,转/分 60 Z:链轮齿数 (4)滚动轴承 i.径向轴承(圆柱,圆锥) 滚动体在外圈滚道上的通过频率 fop n d fov= ─ fr(1- ─ cosa) 2 D 滚动体在内圈滚道上的通过频率 fip n d fip= ─ fr(1+ ─ cosa) 2 D 滚动体相对于保持架的回转频率 fbc D d fbc= ─ fr(1+ ─ cosa) 2 D D这里, n:滚动体(球,滚柱)个数; (见附表二) d:滚动体直径; D:轴承节径(滚动体中心所在的圆的直径) fr:内外圈相对转动频率,当外圈固定时, fr 即为轴的转动频率; a:接触角。 ii.止推轴承 球在止推环滚道上的通过频率 fp n fp= ─fr fr:两止推环相对转动频率 2 球相对于保持架的回转频率 fbc D fbc= ─ fr 2 d (二)谐波分析 (见附表三) (三)相位分析 通过对回转频率的一阶振动的相位角的测量与分析,可以进一步把相同频率下不同的振动原因区别出来。 (见附表四) 第三十三条 状态监测数据库的建立 企业应在大量监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状态监测数据库,尤其是在监测设备多、监测点多时更为必要。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可使管理者对设备状态一目了然,为设备维修计划的编制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 第七章 设备维修 第三十四 条 设备维修方式 企业的设备维修应实行以下两种方式并用: (一)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预防维修。 (二)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为基础的预知维修。 对于新建企业,应尽快摸索和积累设备易损件的失效规律,为合理确定设备的修理和部件的更换周期创造条件,对于有了一定设备管理基础的企业,应努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实现按需维修或预知维修。 所有企业都应努力减少在线设备的故障维修时间。 第三十五条 设备维修的周期结构 企业设备维修 计划的编制应以水泥窑占用维修时间的长短和维修工作量的多少,确定全厂性的集中停机时间。 对新型干法窑每年可安排二至三次集中停机检修,最多不得超过四次,在每两次集中捡修之间,可安排一至两个短时间的定检或临停,处理一些与窑的检修周期不相匹配的设备问题。 企业的设备维修周期结构大致如下: C—O—C—O—C C:集中停机检修 O:定期检查处理或临时停机 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合理周期结构。 第三十六条 设备维修组织 (一)组织形式 1.集中与分散,根据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生产过程(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制成)集中联锁控制与操作的特点,企业的制造系统的设备维修力量的管理应当相对集中,矿山、包装及其他设备的维修力量的管理,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2.专业归口与多专业联合。 企业的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仪器仪表及监测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维修,应当按照专业归口的原则,由专业部门实施专业维修和管理。 但对于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组成一些多专业人员组合的维修小群体,对于技术密集型的精密机电一体化设备(如 X—萤光分析仪等),亦可实行一专多能,使用 —维护 —修理 —揽子包到底。 (二)维修力量的配置 1.计算机、仪器仪表及监测设备,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气设备的维修,应当由企业本厂人员承担,企业对这些专业维修力量的配置应当能胜任本厂维修和管理的需要。 2.机械设备维修及窑炉砌筑等用工量大、劳动密集型的维修项目,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营与外委相结合的办法。 对于社会协作条件好的地区的企业,应尽量走设备维修社会化的路子,企业的力量应侧重于项目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及精密机械设备的维修上。 3.新建企业的机修规模应以修配为主,备件来源应走社会化协作的路子,企业的备件制作应讲求质量和经济效益。 第三十七条 设备检修计划 (一)计划编制的依据 1.企业的年度生产和检修计划 2.企业季度(月份)生产计划及检修时间安排 3.设备的技术状况(依据设备点检、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及前次设备维修记录资料) (二)计划的编制 企业应认真组织好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检修之前应召开各种类型的设备检修平衡协调会议,包括检修项目的确立,重要项目的施工方案 的讨论制定,备件及材料的准备落实情况,维修力量的组织、调剂与分配,水泥窖的止火、点火时间的确定及大的进度交叉安排。 水泥窑止火之前,应做到大的备件,材料准备到现场,大型工器具运抵到现场,外委项目的施工人员组织到现场。 所有参加施工的单位和人员,都应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第三十八条 设备检修期间,企业应成立强有力的现场调度指挥机构,搞好检修期间的现场调度指挥及施工力量的平衡协调。 企业应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搞好检修项目之间的进度交叉衔接,确保整个检修工作能够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设备检修结束,企业应组织好项目的质量验收。 第八章 设备改造和更新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根据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目标,围绕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提高主机设备运转率,降低消耗,安全文明生产和保护环境,编制企业中长期和年度设备改造和更新计划,有计划地加快对企业中的老旧设备和与主机设备不相配套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增强企业的活力。 第四十条 企业对设备的更新改造,应作技术经济论证,评价的原则是: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具体可从以下几 方面考虑: (一)设备的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效率:一般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应能满足企业的生产工艺线配套要求。 (二)设备的可靠性: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无故障地发挥规定功能的概率。 (三)设备的安全性:衡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人身安全及设备本身安全的保证程度。 (四)设备的节能性:应选择能耗低,节约原材料资源的设备。 (五)设备的耐用性:应选择自然寿命和经济寿命长的设备。 (六)设备的维修性:应考虑设备维修的难易程度,备件的国产化、通用化、标准化的程 度。 (七)设备的环保性:应考虑设备的噪音及排放的物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八)设备的成套性:应考虑该设备与与之相关设备的配套的可能。 (九)设备的适应性:应考虑设备在工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十)设备的经济性:应比较不同方案下设备投资费用的大小及投资回收期的长短。 第四十一条 更新改造的范围和重点 (一)影响现有水泥生产工艺线中设备运转率和产量提高的关键设备和薄弱环节。 (二)与主机设备改造相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的改造。 (三)为节约能源、利用余热和低质燃料的更新改造项目及对耗能高的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 (四)治理 “三废 ”,综合利用原燃材料的更新改造项目。 (五)结合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软件)和适用的关键设备、检查手段和生产线。 (六)为防止职业病和人身事故,对设备采取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十二条 企业的更新改造项目应按项目投资额的大小和资金的来源,依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项目的上报和审批手续。 第四十三条 更新改造计划的编制要求 (一) 凡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要求应按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执行,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主要技术改造内容,预期技术经济效果。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求: 1.项目概要说明(背景材料,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2.企业现有的基本情况及条件; 3.市场预测; 4.燃料、动力、原材料、协作配套件以及公用设施的适应情况; 5.技术与设备的选定,提出几个 可供选择方案进行论证,并估算费用; 6.论证结论并推出最佳方案; 7.环境污染的防治; 8.生产组织与人员培训计划; 9.项目实施进度;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的筹措; 11.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价分析; 12.外部条件协议书及其他书面证明材料。 (二)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