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业申报材料-旅游管理内容摘要:

旅游就业 70 万人。 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有关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旅游就业前景广阔,旅游就业存在十大增长点。 即: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十个方面,这些领域就业增长快、潜力大、带动 性强,而且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发展,就业成本低, 人民群众的 受益面宽 (注:以上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旅游产业是欣欣向荣的产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也是朝阳专业,随着旅游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非常光明。 2020 年 4 月 27 日,山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并 连续三年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旅游会议,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 坚持创新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品牌为龙头,以城市目的地旅游形象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品牌为基础 的“好客山东”品牌体系,包括“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逍遥游”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形成了山东旅游的新优势。 全省各地纷纷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城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1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足而持续的动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战略思路是:第一,服务业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第二,将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优先发展。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借力文化与旅游融合,山东加速迈向旅游大省,游客接待量和总收入以年均 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旅游业 成为山东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省建成 29 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 个国家级旅游强县, 13 个省级旅游强县试点县和 17 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 拥有各类旅游景区 950 余处,其中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308 处;旅游星级饭店 864 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0 家;旅行社 1816 家,旅游星级餐馆 273 家,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 全省旅游总收入在 2020 年突破 1000 亿元的基础上, 2020 年达到 了 亿元, 在 5 年 之内 连迈两个“千亿元”台阶,接待游客总人次居各省份之首。 全省旅游市场呈现火爆 井喷发展局面,旅游业逆势飘红,成为金融危机形势下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介绍 说 :“ 山东省 实现了过去以观光为主,向在观光的带领下‘ 吃 、 住 、 行 、 游 、 购 、 娱 ’ 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向休闲度假的发展。 ” (注:以上 主要 数据来源:《 山东省 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齐鲁网 )。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拥有 7300 年的始祖文化、4300 年的城邦文化、 2700 年的运河文化、 130 年的工业文化;处于“一山、一水、 两汉、三孔”黄金旅游线上,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素有“鲁南明珠”之称。 枣庄市提出 了 “突出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提升商贸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现代旅游、专业市场和农村服务业四大特色服务业,把旅游 业 作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 依托丰富的文化 22 和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化观光、休闲度假、运河古城、红色旅游为主的各类差异化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较快。 在“ 2020 中国旅游品牌总评榜山东分榜”颁奖盛典上,“荣 耀山东 —— 年度最佳旅游城市”由枣庄、青岛、济南三市获得,滕州市获得“县域旅游十强”,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 荣获 “荣耀山东 —— 年度旅游人物” , 枣庄二日游”营销模式获山东省一等奖 ,台儿庄古城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 ,并成为国家级服务员标准化试点和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全市现有4A 级景区达到 8 个。 2020 年 , 全市接待游客 1804 万人次 ,增长 28%;旅游入境人数 5 万人次 ,增长 25%;旅游外汇收入 1066 万美元 ,增长29%;旅游收入 112 亿元 ,增长 35%。 预计 到 2020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将 提高到 260 亿 元,旅 游接待规模提高到 3900 万人次。 (注:以上数据来源:《 枣庄市十二五 规划》)。 学院所在地 —— 滕州市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滕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认识到旅游服务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对加快城市发展进程、推动城市转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保障以及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0 年提出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重点打造西部湿地温泉游(微山湖红荷湿地、盈泰温泉度假村)、北部山水生态游(莲青山风景区、龙山风景区)、中南部历史文化游(墨子、鲁班、滕国古城、北辛文化等)三大旅游板块,推进景 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 “农家乐”乡村旅游,进行“五朵金花”开发建设,努力将滕州市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宜商”的现代化城市。 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旅游人才总量还存在较大缺口,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旅游教育支撑不足,人才保障机制和开发机制相对滞后 ,地方 旅游业对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23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业内人士指出,旅游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黄金产业,在未来十年内从事旅游业的高级旅游专业人员,将会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薪一族,旅游业将会成为许多地方 的经济支柱,我国旅游业对人才资源需求的紧迫程度前所未有。 新的旅游形势下,必将产生优胜劣汰, 21 世纪所需要的新型的旅游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旅游服务人员,而是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旅游人才有效供给不足;能级、专业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区域、行业和业态分布明显失衡;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旅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旅游人才队伍稳定性差,吸引力弱,旅游行业的人才集聚能力亟待提高;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支撑不足。 传统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注 重理论学习,学生就业将面临技能运用是否熟练的难题;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又不能满足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所以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就显得特别有优势。 旅游管理的高职教育既要求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求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思维运用。 该类人才必须了解旅游企业服务流程、熟知旅游行业企业基层管理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职业技术管理能力。 因此, 从旅游市场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来看,高职教育是培养后今旅游管理人才的中坚力量。 枣庄及周边地区旅游业已取得 长足的发展。 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经过走访调研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山亭抱犊崮、峄城石榴园等旅游景点 ,在我市旅游业 6 万余从业人员中,旅游专业毕业的仅占到 40%,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 15%。 造成旅游行业的专业化程度相比较低,高级管理人才相对较少。 根据枣庄旅游网资料统计,枣庄 24 市近 3 年内将需要导游员、讲解员、营销师 /策划师、酒店管理师、旅游咨询师及各类服务人员近 3 万人,而目前枣庄旅游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院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是服务地方经济,满足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迫切需求的必然要求。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枣庄市第一所高职院校,作为滕州地区人才储备基地,我院有义务和责任培养本地区急需的专业人才。 一直以来,学院为满足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提供 了强有力的 智力支持,面向机械、煤化工等 传统 支柱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向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随着全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 新兴服务业, 旅游业快速发展和旅游人才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学院申办旅游管理专业,为区域经济培养新型人才,责无旁贷。 近年来,学 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 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定能为滕州市、枣 庄市、山东省乃至全国旅游企业输送大批“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可行性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在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基础上整合、升格而成的一所高职院校,整合了滕州市优势教育资源,具有多年有旅游、管理、财经类专业的中职办学经验, 曾 为枣庄及鲁南地区培养了大批合格的 中等技术 专业人才。 (一)具备良好的校内外旅游实训环境 枣庄、滕州两级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重点扶持,大力支持学院设置旅游专业,为旅游专业的设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是办好旅游 管理 专 业的前提。 鲁南地区周边具有数量众多的旅行社、旅游景点、高档酒店,交通、饮食、购物及其他旅游服务业发达,为旅游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 25 训环境,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学院以原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所拥有的实训室为基础,为滕州市举办了多期旅游从业人员培养班,可进行旅游策划、旅游信息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成本核算、导游、解说等实训;学院具有语音室、导游模拟室、计算机房等实训场所,具有充足的室内场所用于建设旅游实训室,为开设本专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二)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树名师、创名校”,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等措施,实施“人才强校”和“名师工程”,努力打造知识结构新、实践技能强、富有奉献、创新与进取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群体,学院专任教师中,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 4 人、地理专业教师 4 人、历史专业教师 7 人、管理类教师 24 人、心理学教师 5 人, 旅游英语教师 1 人,汉语言文学及英语专业教师 30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 32人,艺术类教师 15 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可 基本 满足增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需要。 学院将充分利用 当地或邻近旅游行业企业优势,成立“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旅游业能从专业发展战略高度把关,不断对教学模式、教材、教师、教学管理等各环节审核,并提出指导意见,从发展的高度提供社会监督功能。 学院将 引进或聘用高质量的高级职称人才、旅行社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水平,使师资队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利于导游专业的发展。 (三)具有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 我院现已开设 31 个专业,在师资条件、实训条件等方面有较好的优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 96%以上,而且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 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在枣庄及周边地区有较高的声誉,对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6 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枣庄市及周边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申办的,我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上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 众所周知, 21 世纪所需要的新型旅游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旅游服务人员,而是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综合型 技能 人才。 新型旅游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技能,还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理财能 力。 我院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比较丰富的音像、图书资料 我校图书馆拥有各种相关资料和专业书籍,图书馆藏书 达 万册,各类期刊约 400 余种,建有电子图书资源库,拥有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资源学、旅游法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概论、现代饭店餐饮管理、现代饭店客房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科学、信息管理、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相当数量的图书资料,可基本满足旅游专业建设的需要。 (五)有充足的人才和经费保障 旅 游管理专业建设是 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 我院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周边旅游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走访旅游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通过填写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 撰写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将 采取 有力 措施,认真落实 规划 ,在人员、经费、 场地等方面都给予 旅游管理 专业大力支持。 在经费投入方面 ,我院为每个专业 群 的建设投入专项资金, 改革、 巩固原有专业,支持新建专业;在资源配置方面 ,以教学为中心,保证专业建设所需要的人、财、物 及时到位。 27 ( 六)已制订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参照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参考相关兄弟院校在旅游专业 方面 的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旅游师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调研旅游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广泛听取旅游行业专家及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意见,为旅游管理专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七)选取合适的教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优先选用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根据 旅游 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的目标要求补充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编写校本教材、讲义。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能力、教学设备以及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